牛蒡根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

2018-05-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将牛蒡泡成茶,食物纤维即溶于水中,我们很方便就能获得.那么牛蒡根又有什么功效?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牛蒡根吧. 牛蒡根的药用价值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热中,逐水." <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唐本草>

将牛蒡泡成茶,食物纤维即溶于水中,我们很方便就能获得。那么牛蒡根又有什么功效?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牛蒡根吧。

牛蒡根的药用价值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热中,逐水。”

《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医`学教育网整理。”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牛蒡根的副作用

因牛蒡有助于辅助稳定降低高血压,建议低血压患者间歇饮用。

牛蒡根的相关配伍

1、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牛蒡根捣绞取汁,服一小盏。(《圣惠方》)

2、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境》)

3、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研烂,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处,仍以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4、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秘录》)

5、治小儿咽肿:牛蒡根捣汁,细咽之。(《普济方》)

牛蒡的形态特征

牛蒡又名鼠黏草、夜叉头、蝙蝠刺、蒡翁菜、便牵牛、饿死囊中草、疙瘩菜、象耳朵、老母猪耳朵、鼠见愁、老鼠愁。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