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妻子 云间故事 | 说说董其昌的夫人龚婉琰

2018-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好像易中天说过,夫人都不是自己的老婆,如称嫂夫人.令夫人.尊夫人等.这不过是个趣谈,随口一说而已.因为古贤尊称内人为夫人在古代家书或传记中并非鲜见;况且,"夫人"之尊称,也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如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来,一般人的妻子皆可尊称夫人.所以,晚明董其昌的妻子龚婉琰,因是朝廷诰封的一品夫人,就有了史传的"龚夫人"之称.董其昌妻子 云间故事 | 说说董其昌的夫人龚婉琰龚婉琰既是董其昌的原配夫人,又是最终合葬于九泉之下.与之生死相伴

好像易中天说过,夫人都不是自己的老婆,如称嫂夫人、令夫人、尊夫人等。这不过是个趣谈,随口一说而已。因为古贤尊称内人为夫人在古代家书或传记中并非鲜见;况且,“夫人”之尊称,也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如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来,一般人的妻子皆可尊称夫人。所以,晚明董其昌的妻子龚婉琰,因是朝廷诰封的一品夫人,就有了史传的“龚夫人”之称。

董其昌妻子 云间故事 | 说说董其昌的夫人龚婉琰

龚婉琰既是董其昌的原配夫人,又是最终合葬于九泉之下、与之生死相伴的人;可谓是结发夫妻,成百年好合到永远。中国古代封建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夫与妻,一对一,妻是正室,余为偏房;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故,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居于妾之上。但龚婉琰许配给董其昌为妻,不是高攀,而是下嫁,就连董其昌的父亲董汉儒做梦也没有想到,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会进他家的门,成为他这个穷教书先生的儿媳妇。

董其昌妻子 云间故事 | 说说董其昌的夫人龚婉琰

居上海马桥的董家,至董汉儒时,已几代不曾为官,家境贫寒,贫到家有瘠田20亩,产量不高,田赋不减,又因家有男丁,摊上了苦不堪言的徭役。可怜的董汉儒,自己身为一介儒生塾师,非但无力供养独子上学念书,且在董其昌七岁时,就令其遁至他乡,寄住叶榭外祖家,就读水月庵私塾。

《南吴旧话录》载陈继儒与董其昌说笑,“陈眉公谑之曰:‘后来读《董逃行》,惟越境乃免。’”这便是董其昌由上海县籍转而占籍华亭的缘故所在。

与董家相比,时居上海马桥的龚家,乃当地名门显贵。龚氏两兄弟龚情、龚恺,皆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可谓一天雨露,日月同辉,光耀祖上门楣。进士及第后,龚情擢礼科给事中,龚恺授浙江慈溪县令,后任御史。门第如此悬殊的董家与龚家,在古代门当户对的封建传统观统摄下,尚能结为儿女亲家,绝对是古来并不多见的破格和破例。据说,促成这桩婚姻并发生戏剧性变化的始作俑者,便是龚家兄弟。

为了生动还原历史,试着讲一段故事。话说董其昌在叶榭外祖家读书期间,想念父母了,就会隔些日子回马桥董家老宅探望。回家的路不到半天路程,从叶榭彭家渡过黄浦江,至浦北韩仓渡上岸,再从韩仓渡上岸过韩家村龚家角,就到了董家老宅。

一次,董其昌途经龚家角,正好被回乡省亲的龚恺看见。少年时的董其昌,皮肤白嫩,面庞清癯,两眼纯净透明,走路的样子有点像他后来飘逸的书法风格,赶路回家的他虽然行色匆匆,却不失云淡风轻,洒洒然也,脚下似有风云万里、放松且能致远的前程。

龚恺问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家中老人,从门前走过的少年郎是哪家相公?得知是邻村塾师白头翁董汉儒之子,现在浦南叶榭念书的董其昌后,龚恺觉得这位乡间后生与其颇有眼缘,惹人喜爱。他想到自己的小女,已到该找个人家订门亲事的时候了。

不过,这只是一刹那间的闪念。后来有件事触动了龚恺。他和兄长龚情一起去里塾观看了一场诗文联句比试,对满腹诗文、对答如流、才气彰显的董其昌留下深刻印象。兄弟俩心有灵犀,龚情问龚恺,可曾为小女相中贵人?龚恺感叹董家相公是个材可造、木可雕的天生贵人,日后必成大器。

回到家中,龚恺忍不住在妻子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妻子感到十分惊愕,说让小女下嫁董家,岂不是坏了祖宗规矩,让人笑掉大牙,闹出个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天大笑话!龚恺笑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妻子眼圈一红,流下了眼泪,执意不允。

龚恺无奈。虽说“夫”是“天”字出头,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婚配大事,父母意见不合,就难有花好月圆。正当龚恺苦恼之时,从弟龚云涯来家走动,龚恺在从弟面前倒出满腹苦水,动容叙述事情原委,流露惋惜之情。云涯相信兄长阅人眼力,说出了自己愿将女儿婉琰许配给董家的想法。龚恺闻过大喜,眉宇舒展地说道,如此甚好。

若问这段故事是从哪里来的?明代陈继儒《思白董公暨元配龚氏合葬行状》一文中有记:“公原配龚氏,始谏方川侍御全山,从里塾目属公试对耦,奇甚曰:‘此木天贵人!’遂欲以生女许为婿,强夫人,未决,竟以第云涯公女聘。云涯即一品夫人之生父也。”文中的“方川”,系龚情,字善甫,号方川;“全山”,乃龚恺,字次元,号全山。

出身于大户人家的龚婉琰,无论是作为董家媳妇的身份还是贤内助角色,史书对她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闵行区马桥镇老顾,收集了不少有关董家人和事的历史资料,他说中国古有“二十四孝”,当地乡民时称龚婉琰是“二十五孝”。明代陈继儒感言:“夫人端静纯悫,秉正义,曙大体,昼刺夜绩;上食白斋翁,屏处一小楼,静翳无言声。公以此无内顾,成大儒。”

“糟糠妇,则夫人是吾良友也”;“非夫人,其昌焉有今日!”这是中国一代书画宗师董其昌回首人生的由衷感怀。董其昌之所以能为一代大儒,与其说是吉人自有天相,还不如说是机缘巧合,贵人相助;而美丽端庄、性情温和、勤俭度日,既恪守妇道又善解人意的龚婉琰,就是他生命中得贵的贵人。

董其昌习书初学颜真卿《多宝塔》,虽然临池发愤,不知写干了几缸水,但自学成才的董其昌,一时难得要领,为之气馁。《南吴旧话录》载董文敏云:“少年盛气,不耐专习。

荏苒十五年,业亦屡变。”是擅长刺绣又能烧出美味菜肴的龚婉琰,婚后日夜相伴,入夜陪他仰望星空,晨起为他磨墨濡毫,照料董其昌的生活起居,可谓无微不至。董其昌习书时用纸较多,纸写完了,若是书兴正酣,便一发难收,就衣练字,故有“衣帐尽墨”的故事相传;又是龚婉琰乐而为之,把染有墨迹的白布单袍、屏帏床帐洗了一遍又一遍。

还原并演绎当时的生活情景,虽然有些想象成分,但陈继儒的亲历亲闻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龚婉琰鲜为人知的往事门窗。董其昌显贵后,朝廷先后诰封龚婉琰孺人、恭人、淑人、一品夫人。明清时的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称号;四品恭人的封号中含有宽厚谦恭的意涵;而三品淑人则有善良美好的意思。陈继儒品评龚婉琰“端静纯悫,秉正义”;古贤有云:“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陈继儒所言,大凡有此意。

下面来读一读陈继儒笔下的龚夫人:“既贵,夫人衣浣饭蔬,无异寒窭诸生时。不诲妒,不治游,不通门外瑱环之问;抚视诸娣媵如女,教诚诸子孙如察吏严师;若呵詈鸡犬,鞭笞童婢,绝响矣。”从以上记述中可知,董家大富大贵后,龚婉琰坚守勤俭持家的本色,心胸开阔,绝非头发长见识短的那种女人,而是相当注重维护自身形象和董家声誉;她从不抛头露面,尽心家中,孝敬长辈,且与妾和睦相处,爱之若女,同时严于管教子孙。

最令人感动的是,进士及第后的董其昌,仕途上几起几落,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晚明时党祸深酷,阉党魁首魏忠贤想拉拢他选边站,董其昌选择了回乡归里。

龚婉琰见到回家的丈夫满心欢喜,笑曰:“公少无宦情,老无媚骨,鸣犊见殒,倦鸟先还,知几其神乎!

”董其昌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圣作物睹,大易之成言;有道则见,孔氏之家法。”孔子主张“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道不同不相为谋”。陈继儒由此感叹,赞董其昌颇有政治敏锐性,叹其“家居八载,幸不为逆魏网罗。癸酉,上特拜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从陈继儒为董氏夫妇作《思白董公暨元配龚氏合葬行状》中得知,董其昌三生有幸,人生有个生死相伴的好夫人;而对陈继儒的夫人卫氏,董其昌也有很高的评价。董其昌撰《陈征君原配卫孺人六十叙》一文,赞卫氏有三贤:“始当继儒才名方噪,不难为孟光之劝隐而勤身家,此其一也;继儒中岁,曾不艳羡富贵,无憔悴可怜色,此其二也;晚岁则为庞公之偕隐,屏居肃穆而犹林下之风,此其三也。

”大意是说,卫氏年轻时下嫁给了没有做官的陈继儒,甘愿克勤克俭,此贤为素心美德;中年时和年轻时一样,甘守清贫,不慕富贵,此贤为淡泊情怀;老年时陪同丈夫隐居,甘沐林下之风,此贤为清远逸趣。

2016年8月9日,中纪委网站家风家规栏目,播放了上海松江陈继儒立德立言、导人以善专题片,其中就有这一内容。

董其昌逝世后,先与其夫人合葬于上海县俞塘乡。因此地是董其昌之父董汉儒和母亲沈氏墓葬地,第二年奉旨迁葬于苏州渔洋山湾。这里相伴太湖,山水环抱,是方风水宝地。据说,当地古有姓董的守墓人,其实他们原本并不姓董,因世世代代守护董墓之故改姓为董。

记得四年前去渔洋山上的那天,下着绵绵细雨,墓园四周长满齐腰高的蓬头野草,一簇簇素色小花在雨中开出一片星星点点,一群群白色的野蝴蝶飞舞在花丛间。位于山腰中的墓园氛围,给人以孤寂、冷落的印象,非常清净,静得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古今追寻中发出共颤的声响;那声响,是历史的风声和渔洋山的雨声,还有回家翻书时文字犹如雨点淋湿了的心声。

走笔至此,心潮起伏。我想,无论是董其昌的夫人龚婉琰,还是陈继儒的夫人卫氏,她们身上都有一种品质魅力光彩照人,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即便在晚明侈靡风盛的社会情形下,人还是有所敬畏的,敬畏看似简单的真善美,实为人性之美,直抵人心;是真善美在感召人的良知、平衡人的内心。所以,龚夫人和卫氏的贤妻良母品性,不失为当下可以学习借鉴的传统精神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