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老师 【名师风采】我院杨学明副教授荣获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决定学**质量的专业,在教学当中我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杨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使是传统的史论类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决定学**质量的专业,在教学当中我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杨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使是传统的史论类的课程,她都会让学生们从实践中学**知识。

《中外电影戏剧史》是一门历史理论课,学生们学这门课时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杨老师却用她独特的“秘诀”把这门课上得有声有色的。她把一个班中来自不同宿舍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安排任务,让人人都有事情可做,比如排练戏剧小品、讨论课题等等。

并把这些做为期末评分的一个标准。杨老师上课不是按照课本的提纲照着念,而是而是紧密结合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鲜活例子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性知识的理解。

除了分组学**,杨老师还鼓励学生上台演讲,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杨老师就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提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以演讲或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口才培养是杨老师的另一教学亮点,“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杨老师这样说。

口才不仅仅体现在会说话这一方面,还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应变能力、知识内涵、文化素养等方面。在学生当中推广口才,让学生提高口才,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所以,杨老师鼓励同学课上多演讲,也锻炼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从2009年起,杨老师开始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她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温和大度的性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杨老师也经常和同学们交流互动,关心、爱护同学们,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妈”。

传媒人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杨老师以身作则,她非常乐意和同学们一起学**。她在教一门课程之前,都会把以往关于这门学科的信息提炼出来,再结合目前较新的课程教材做一个对比和疏通,形成自己的教学线索。

杨老师认为现在的教学应该由“前喻文华”转换为“后喻文化”的模式,老师和学生同步接受信息,甚至学生比老师接收新信息的能力更深更快更强。杨老师以学生教会她用微信和使用较前沿的编辑软件等例子说明了学生和老师同步学**重要性。

“我教给他们的是我固有的经验之谈,而他们教给我的是他们从社会和经验当中得来的第一手的资料信息”。时代总在变化,杨老师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导学生。

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上,杨老师采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本科生,她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创新思维。教材中理论性的知识,杨老师不会让学生只是去死记硬背,而是在实践中去领悟课本理论知识,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增强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研究生来说,杨老师会在学生们掌握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更深一层次地去探讨理论性知识,深化学生在科研上的方法和技巧,让研究生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顺利地融入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

导师妈妈,知心陪伴

“杨妈这个人非常的亲和,我们都非常喜欢她!”正在考研的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张尧这么说。他上过杨老师的《经典著作赏读》这门课,张尧用“平等”一词来评价杨老师的课。“青年人很注重话语权,而杨妈就给了学生很多自我表达的机会,用博学的知识让学生看到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张尧回忆起自己去年7,8月份备战考研的时候,因为面对巨大的考研压力而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症。他向杨妈倾诉心事,杨妈也经常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并为他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考研方案。

最终张尧走出了那段抑郁的日子,信心满满地考研。像张尧这样有困惑来咨询杨妈的学生还有很多,有些是“杨妈”现在教的学生,有些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些已经结了婚,但是他们都一直和杨妈保持着联系。无论走到哪里,杨妈依旧是他们的知心妈妈。

“我发现尽管您很忙,但是身边的每个同学给您发微信您都会认真回复,特别忙的时候甚至回复不过来,简单一些不更好吗?”有同学这样问杨妈。杨妈说:“我不是因为忙才要减少对同学的回信,而是因为认真回复同学而显得忙。

我忙的原因是做事太过认真,越认真就越忙,越忙就越认真。对待同学的问题,我必须要认真!”杨妈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都挂念着学生的老师,“杨妈”打开微信,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20多个学生向她咨询。她作为一个倾听者,不管多晚,都会耐心听完学生们的倾诉,并找到合适的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

“爱读书,做好人,爱生活”,这是杨老师的座右铭,她一直都坚持这么做,以平和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