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出卖孙中山 陈炯明为什么和孙中山翻脸

2019-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晓色之中,陈炯明的粤军一部,由叶举带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并炮击了孙中山位于观音山(今越秀山)山脚的总统府.所幸,孙中山事前已经得到熊略(陈炯明心腹)的通报.并及时撤离了.此事之后,孙中山与陈炯明,这对昔日的亲密战友,从此反目成仇.成为死敌.陈炯明出卖孙中山 陈炯明为什么和孙中山翻脸这件事在我国相当多的历史读物里,被定义为"陈炯明叛变",可是,陈炯明为什么"叛变"?对于这一点,追问的人却显得很少.深究之下,史料告诉了我们:原来,在和北洋政府对抗的过程中,陈炯

在晓色之中,陈炯明的粤军一部,由叶举带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并炮击了孙中山位于观音山(今越秀山)山脚的总统府。

所幸,孙中山事前已经得到熊略(陈炯明心腹)的通报、并及时撤离了。此事之后,孙中山与陈炯明,这对昔日的亲密战友,从此反目成仇、成为死敌。

陈炯明出卖孙中山 陈炯明为什么和孙中山翻脸

这件事在我国相当多的历史读物里,被定义为“陈炯明叛变”,可是,陈炯明为什么“叛变”?对于这一点,追问的人却显得很少。

深究之下,史料告诉了我们:原来,在和北洋政府对抗的过程中,陈炯明主和,孙中山主战,二人在政见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因而反目、进而演变成军事对抗。

陈炯明出卖孙中山 陈炯明为什么和孙中山翻脸

北洋时期的这一段历史有点乱,如果长篇大论地细说,不但篇幅不允许,而且还可能会使各位读懵。在本文里,请允许我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法,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本案的背景信息、来龙去脉,说个清楚明白。

陈炯明出卖孙中山 陈炯明为什么和孙中山翻脸

首先,我要向各位交代这个案件事发前后的中国政情背景,分为“南”、“北”两部分。

先看北方。

1922年初,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在打赢了“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控制了北洋政府,两人进而指责当时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是“非法总统”、并逼迫他辞职。

曹锟、吴佩孚指责徐世昌为“非法总统”的理据是:徐世昌这个总统,不是由第一届国会(合法国会,又称“民元国会”)选举出来的,而是由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御用团伙“安福国会”所炮制出来的——这并不符合法律程序,因此,曹锟、吴佩孚指责徐世昌是“非法总统”。

同年4月,曹锟进一步宣布:恢复中华民国法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曹锟当时提出这个政治口号,一时很得民心,此事史称:“法统重光”。(注:《临时约法》此前多次被北洋军阀废止)

好了。我们再看南方。

此时的广州,有着另外一个“中华民国政府”——时称“护法军政府”,它是由孙中山和他的支持者陈炯明等人所控制的。

孙中山当时号称 “非常大总统”——为什么要称为“非常大总统”呢?这个“非常”,是不是“非常厉害”的意思呢?不是,这个“非常”,是“不太正常”的意思。

因为:选举孙中山为总统的广州国会议员,不足法定人数,因此,这个“总统”选举,在法律程序上,也有着一定的瑕疵。但是,当时的南方革命阵营认为:这是在“非常时期”所采取的“非常举措”,所以选出来孙中山这么个总统,称为“非常大总统”。

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在广州另搞一个“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公然与北京那个世界公认的“北洋政府”搞军事对抗呢?

因为,孙中山一直宣称要“护法”,护哪个法?孙中山要“护”的,正是中华民国的法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换言之,北洋军阀早年废除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孙中山认为:北洋军阀那样做是“践踏共和”,所以,孙中山要在广州闹革命、要打倒北洋军阀、推fan北洋政府。

这就是当时南、北两个政权武力对峙的特定历史背景。

在不久以前,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各界,发表过这样的声明:“只要北京的非法总统徐世昌辞职下野,我孙文也立即辞职下野。”

孙中山是想給全体人民做出一个这样的姿态和形象:我孙文闹革命,是为大家争权利,是为了挽救共和。因此,只要徐世昌下野,我的革命目的就达成了,那么,我孙文也可以立即下野。

可是,令孙中山始料不及的是:1922年6月2日, 徐世昌竟然果真辞职下野了(由黎元洪复职)。

这时,孙中山的头疼事儿来了:由于徐世昌的下野以及孙中山之前对大众公开发表的声明,社会各界冒出了不小的声音:孙中山也应该兑现诺言、立即辞职下野、使国家恢复和平。

这些民间呼吁者,有胡适,有蔡元培,还有其他的一些社会知名人士。

为什么那么多知名人士要呼吁孙中山下野?他们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法统重光了,国家开始尊重约法、恢复共和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此),那么既然如此,谁还愿意打内战呢?

相当的出人意料:孙中山没有理会这一批知识分子的呼吁、而拒绝辞职下野——食言了。

顿时,媒体哗声大起。

孙中山拒绝下野之后,他的追随者陈炯明,逐渐对自己的领袖产生了不满。陈炯明对孙中山表示异议,他说: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fu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共和。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动武了,现在应该搞好广东省的省政。陈炯明主张仿照美国的“州自治”制度,和平统一,这个主张史称“联省自治”。

孙中山不同意陈炯明的主张,他仍然坚持认为:必须要武力北伐、坚决打dao北洋政府,夺取革命政权。

两人在这一点的政见之上达不成一致,于是,二人的矛盾越闹越深,闹到了1922年6月12日,终于,失去耐性的孙中山向陈炯明摊牌,发出了威胁。你没有看错,是孙中山首先向陈炯明发出威胁:

“你的部队(粤军)必须给我撤出广州周边三十里地之外,否则,我不跟你客气!”

1922年6月14日,不服气的陈炯明,也针锋相对地、示意他的部下们发表正式通电,呼吁孙中山辞职下野。

孙中山当然不予理会。

于是陈炯明一伙决定先发制人,1922年6月16日凌晨3点钟,在陈炯明的部下熊略等人派人事先通报孙中山的情况下,叶举(此人也是陈炯明的心腹)带兵包围了孙中山在观音山(越秀山)的总统府,并进行了炮击。

在此前的数个小时,孙中山已经得到消息、并及时撤离了。所以,叶举等人炮轰的总统府,其实只是一个空巢,只有孙中山的一小股卫士在内坚守。

熊略等人为什么要提前通报孙中山呢?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杀死孙中山,他们的目的仅仅是驱逐孙中山而已。陈炯明毕竟和孙中山有多年的革命情谊在,因此粤军并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

孙中山化装为一个医生、成功转移到停泊在珠江上的中山舰、依靠白鹅潭英法租界作短暂停留,并炮轰广州之后,离粤赴沪。

旋即,叶举在广州的街头,贴出了以下的一份《安民告示》:

“国会恢复,护法告终,请孙下野,表示大公,粤军将领,一致赞同,诸色人等,安业无恐”。

第二年,即1923年,失去粤军支持的孙中山,在举目无亲的上海滩,接见了赤俄代表越飞,并决定接受赤俄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援助,开始打出“反帝”的旗号,排英排日——孙中山至死都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影响了东亚将近100年的局势。话题敏感,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