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阎志回顾投资汉口北历程 曾准备好了倾家荡产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汉汉口沿江大道,昔日货车排成长龙.扁担客无数的盛景消逝,搬迁整治的横幅随风飘摇,江汉古埠的千年繁华,正随着天下第一街汉正街的渐次搬迁,风光

武汉汉口沿江大道,昔日货车排成长龙、扁担客无数的盛景消逝,搬迁整治的横幅随风飘摇,江汉古埠的千年繁华,正随着天下第一街汉正街的渐次搬迁,风光不再。

北去20余公里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街道宽阔,绿色景观随处可见,铺面装修精致,各式专业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摩肩接踵,满载小商品的电动车在四衢八街川流不息。

这一冷一热之间,浓缩了九省通衢武汉商贸文化的历史变迁:汉正街代表的前店后厂、多业态混杂经营模式日渐式微和消失,汉口北代表的分区规划、多业态合理布局的模式迅速崛起,百年厚重商脉在地域迁移的进程中得以完美传承。

走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汉正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由于当初的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消防隐患、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暴露,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汉正街管委会相关人士如是直言。

围绕汉正街该不该搬迁以及搬迁至何处,曾引发各方两场大争论,最终在2011年,由武汉市***唐良智拍板决定,汉正街进行整体搬迁,卓尔控股投资开发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为搬迁承接地,一座以新汉正街为铭牌的商贸新城由此拔地而起。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埠四载,人流物流财流商流加速汇聚,通过对汉正街全面转型升级,构筑中国最大的消费品内需交易平台,以重振武汉商贸辉煌。放眼800万㎡的商贸新城,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称。

由于长期沿袭生产+生活+仓储+物流的低端经营模式,汉正街的弊端日渐显现

汉正街,即古汉口之正街,是一个具有530多年历史的水陆商埠。汉正街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的北岸,凭借优良便捷的水运条件,在明末清初之际,便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商贸繁荣景观。

上世纪1980年代初,103位武汉人摆摊汉正街,掀开了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汉正街遂成为一个时代小商品的代名词,进而引发全国为之瞩目的汉正街现象。

从1989年开始,汉正街进入鼎盛时期,仅1989年一年,汉正街税收就达到2300万元,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位。汉口北集团执行总经理涂国喜回忆。涂曾经长期担任汉正街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见证了汉正街的全部历史。

他透露,鼎盛时期的汉正街商贸区面积达2.56平方公里,有11个专业市场,2.2万多商户,十多座商城,几十条街巷经营区纵横交错,整个汉正街市场经营面积达70万平方米,商品达6万余种,平均每年货物吞吐量达18亿元。

不过,自1990年代后期,汉正街开始盛极而衰。由于长期沿袭生产+生活+仓储+物流的低端经营模式,汉正街的弊端日渐显现,加之地处汉口城市中心地带,消防隐患、交通拥堵等阴霾挥之不去。

同时,由于商居混杂、物流无序,汉正街长期交通堵塞,货车很难进入汉正街,各地前来进货的客商们不得不雇佣扁担客们肩挑手扛,这进一步加剧了拥堵,汉正街长期处于进去出不来,出来进不去的状态。

此外,配套设施的缺失亦令汉正街风光不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汉正街看到,偌大的市场竟然连长途汽车站、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都没有,扁担客、包袱客大量充斥其间。

因为地处寸土寸金的闹市,汉正街一直没有多余的空间来作为生产基地,导致汉正街难以出现有影响的本土品牌商品,目前自产自销产品一般都是小作坊、小规模生产模式,这也严重制约了汉正街的发展壮大。

汉正街是一个无根的市场。涂国喜概叹,时至今日汉正街依然是买全国、卖全国的传统经营模式和商业形态,加上没有强大的生产实业作支撑,汉正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小,随着义乌小商品城等全国各地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天下第一街光环日渐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