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1949年1月 那场淮海战役 到底是谁指挥的

2018-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世友基本拿下了济南,零星战斗还在打,粟裕就提出淮海战役构想,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这一幅员辽阔的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一次战略进攻.毛主席原本打算是让粟裕领兵下江南,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粟裕的计划是硬碰硬和国民党军在江北干.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1949年1月 那场淮海战役 到底是谁指挥的1948年10月,毛主席爽快拍板,支持粟总的计划.此战有两个目的,一是消灭国民党长江以北的军队,二是拿下徐州.第一个目的实现,蒋介石的嫡系主力将彻底消亡.第二个目的实现,战略意义重大,徐州自古是兵

许世友基本拿下了济南,零星战斗还在打,粟裕就提出淮海战役构想,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这一幅员辽阔的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一次战略进攻。毛主席原本打算是让粟裕领兵下江南,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粟裕的计划是硬碰硬和国民党军在江北干。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1949年1月 那场淮海战役 到底是谁指挥的

1948年10月,毛主席爽快拍板,支持粟总的计划。

此战有两个目的,一是消灭国民党长江以北的军队,二是拿下徐州。

第一个目的实现,蒋介石的嫡系主力将彻底消亡。第二个目的实现,战略意义重大,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关洛、幽燕、江南三地交界之处,得天下者,先得徐州。拿下徐州,我党我军就问鼎中原了。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1949年1月 那场淮海战役 到底是谁指挥的

当时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在大西北和胡宗南的部队在鏖战,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还在打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任务就交给了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率领的中原野战军。

华野为主,中野为辅。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1949年1月 那场淮海战役 到底是谁指挥的

国民党认为解放军在山东的战役刚结束会修整,不会这么快打响战斗。放在徐州剿总办公室的情报报告显示,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人还在山东临沂,这支大军还集结在山东南部,实际上这个时候陈老总早被调去中原野战军工作了。

可见国民党情报工作做的有多糟糕。连敌人的指挥官是谁都搞不清楚。

坊间传闻陈老总打仗不行,被毛主席请出了华野,老总打仗行不行这里就不讨论了。当时确实考虑到中野刚刚打出大别山,损失很大,异常艰苦,需要得力领导去协助,加上之后这场大战役,需要华野中野两军配合行动,关键时刻得有够资格的首长协调,陈老总就是不二人选了。那么,华野就交给了副司令粟裕全权指挥,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粟裕很尊敬陈毅,提出“华野离不开陈军长”,希望保留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职务。

中央同意。于是,陈老总拥有一连串晃眼的头衔:华东军区司令,华野司令,华野政委,中原军区副司令,中野副司令,中原局第二书记,总前委常委。

陈毅是华野名义上的司令,粟裕是实际指挥者。

国民党坐镇徐州的是剿总司令刘峙。此人地位崇高,但是打仗不灵光。

时人传言,徐州乃南京门户,不派一只虎去,也要派一条狗去,怎么派了头猪去。

为什么要派刘峙去统领三军呢?因为他资格老,对蒋介石忠心。老蒋也深知刘峙关健时刻指望不上,所以要派得力干将担任刘峙的助手。人选有两个,杜聿明和宋希濂。因为宋希濂和刘峙手下的几个兵团司令关系不好,所以最终选择了杜聿明。

杜聿明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守江必守淮,放弃徐州,将兵力收缩,集结在徐州后面的蚌埠。这时发生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徐州剿总副司令的位置都还没坐热,杜就被蒋介石调去了东北,收拾辽沈战役的烂摊子。这下子刘峙慌了“光亭老弟走了,那该如何是好啊”,于是把这个计划扔在了一边。

接着,蒋介石让刘峙把国民党五个兵团一字长蛇阵摆开,并请“小诸葛”白崇禧去徐州主持大局。白崇禧一看这个一字长蛇阵就撂担子不干了,徐州平原无险可守,一旦开战此阵极易被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部署几十万大军来不及了,此战必败。连在前线准备参战的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都在作战会议上骂这个一字长蛇阵实在白痴,中间被打断,首尾就不能呼应了。

1948年11月6日,粟裕下令华野进攻。早在11月4日,蒋介石又连续三天下了荒唐的命令,三天三号。,第一天让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去海州增援李延年的部队,第二天让李延年的部队赶紧撤退,正在路上走的第七兵团也撤退,第三天又让第七兵团原地待命等李延年的部队汇合后一起撤退。

就是这一系列反复无常的命令把黄百韬和七兵团送上了绝路。

当时,一线国军到处在喊“我们快不行了,赶紧增援”,好像每个兵团都碰到了解放军主力。这让老蒋根本分辨不出解放军真正的主力部队在哪。

他一直以为实力较弱的李延年部会是解放军的目标,所以让强大的七兵团在路上接应。没想到粟裕的华野直接冲七兵团下手。

黄百韬第七兵团在运河边等了两天,期间也没有想到在河上多架几座浮桥,当解放军真打了过来,七兵团十万大军才挤着过唯一一座桥逃命,混乱不堪,甚至互相开枪夺路而逃,导致打死,踩死,溺死之人不计其数。一方面,黄百韬向附近李弥第十三兵团求援,李弥见死不救,说要执行光头的撤退命令,顾不上兄弟你了。另一方面,黄百韬指望前面的何基沣张克侠能拖个解放军几天时间,可是何张两人偏偏率众起义了,让解放军顺利通过。

当解放军猛将王建安率领山东兵团把退路给截断了,黄百韬和他的第七兵团陷入了前后包夹的境地,在东突西冲中落入了碾庄被包了饺子。

这时,杜聿明已经从东北逃回了徐州。

刘峙命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去救七兵团。李弥当时近在咫尺而不去救,现在接到命令后只能硬着头皮去救援。邱李两个兵团在去救援的路上碰到了我军的阻击战爷爷宋时轮。“排炮不动,必是10纵”宋时轮率领华野10纵硬是成功阻挡住敌军这两大兵团。

邱李两个兵团在离碾庄仅四十公里的地方被宋时轮打得无法前进一部,宋部也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急得国民党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飞到徐州督战。

在南北长3公里,东西长6公里的碾庄,黄百韬陷入绝境。

这时,淮海一线我军第二操盘手刘伯承元帅鼎力相助粟总,指挥中野拿下徐州的大后方,津浦铁路枢纽,徐州补给基地宿县。

黄百韬这名在国民党中无派系无根基无背景号称“孤臣”的将军不愧为猛将,在华野陶勇的4纵,王必成的6纵,张仁初的8纵,聂凤智的9纵,宋时轮的10纵,陈锐霆的特纵围攻下,硬撑了10天的时间,还给我军造成2.7万人的伤亡。

1948年11月22日,7兵团全军覆没,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当黄百韬部被围的时候,杜聿明提出一个高招,壮士断腕,放弃黄百韬,集中兵力打徐州后方宿县之中野,夺回战略要地。可惜老蒋听不进去,非要救黄百韬。

接着发生一件更神奇的事情。老蒋命令在驻马店的黄维十二兵团向徐州靠拢。白崇禧提的行军方案是,军队先走水路到南京,再走铁路到徐州,同时在南京完成补给。老蒋对老白有意见,觉得老白在从中作梗想故意延误战机。

所以,一定要黄维率军走陆路,而且一定要按照地图一条直线行军,两点之间,直线是最短距离嘛。

黄维是出了名的书呆子,擅长办军校不擅长领兵,他硬着头皮执行老蒋直线行军的命令,这一路走下来,全部是泥泞土路不说,还要度过四条河,走得人困马乏,苦不堪言。

就是这个奇葩命令把黄维和十二兵团送上了绝路。

华野一上手就干掉了黄百韬的10万兵,这场仗是避弱打强,让老蒋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共匪专打我军主力”。

所以,他觉得现在实力强大的邱李两兵团比较危险。

可惜他这颗光头实在没想到,第二场仗,解放军偏偏避强打弱。

书呆子黄维把整个十二兵团的精锐带进了中野的包围圈双集堆。书呆子还要逞强,“共匪”你能耐我何,摆出重型大炮,并让廖运周带着大炮当先锋,廖将军一面哄骗黄维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一面率部起义把炮口转向对准黄维猛轰。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在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中野敢围十二兵团,我只能说刘伯承元帅统帅大兵团作战的兵能力实在牛逼!

老蒋在南京还在推卸责任,大骂,娘西匹,书呆子黄维愚蠢至极,简直瞎搞。

十二兵团原先基本上是胡琏的军队,按理说得让胡琏来指挥,可是老蒋对胡琏有意见,因为胡琏打仗向来自保第一,人称国军军狐,白天前进80公里,晚上要退回20公里的,白士兵不挖好战壕是不许吃饭的,晚上士兵不筑好碉堡是不许睡觉的,行军太狡猾谨慎,作战任务一向完成不了,蒋校长对其嗤之以鼻,我黄埔军校怎么出了这样的学生。

此时此刻老蒋只好一面把胡琏空投进双集堆,助黄维指挥战斗,一面命令李延年第六兵团和刘汝明第八兵团前去救援黄维,李延年部受到阻击,刘汝明部按兵不动。

胡琏也回天无力,该兵团先是被中野虎将陈赓王近山陈锡联给围着打,接着华野来助战,参谋长陈士榘亲临前线统一指挥,该兵团最终被中野华野这两大解放军主力合力拿下。

黄维被俘虏,之后关在功德林关了三十年,期间还是书呆子本色,不肯服软,不肯说话,在监狱里研究永动机搞科研,特赦出狱后当了全国政协委员。胡琏则身中32块弹片九死一生逃脱,之后去了台湾依旧飞黄腾达。

老蒋在南京还在推卸责任,大骂,娘西匹,胡琏废物一个,反攻无望矣。

这个阶段,战斗多线打响,用粟总的话说是“一个肩膀挑三个扁担”。粟总也忙得焦头烂额,7天7夜没睡觉,落下了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美尼尔尼症。

当黄维被围的时候,眼看徐州不保,杜聿明得到蒋介石的命令,赶紧撤出徐州,杜带着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的兵团撤退,抛弃大量重装备,撤退一半后,又突然接到老蒋的命令停止撤退,前去救援黄维,气的最听话的杜聿明都要骂娘西匹,现在我们都抛弃了重型武器才叫我们去救援?是叫我们去送死吧!

据说,老蒋的这个命令是在身边的“共谍”郭汝瑰刘斐等人的的怂恿下才下的。

就是这个脑残的命令把杜聿明等人也送上了绝路。

当杜等人抵达老蒋指定的位置后,发现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一番激战后30万大军被包围在了陈官庄。

孙元良号称飞将军,充分发挥了飞将军的本色,他捣毁本部电台,拒绝接收杜聿明的命令,抛弃大军率领自己的部队突袭,结果伤亡惨重,又逃回了包围圈。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弥孙元良逃跑,李延年刘汝明撤退。

俘虏歼敌55万,我军伤亡10万。

淮海战役,首功当属粟总,第二功是刘元帅。还有两个人特别提一下,其一为饶漱石,时任华东局书记,当时华东第一把手,也就是说,他才是共产党在整个华东七省一市的最高领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人在后方运筹帷幄,把我军后勤工作做得极其出色,其人统筹能力不可小觑,1955年因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罪名被开除党籍。

其二为谭震林,此人人称谭老板,时任华野副政委,全程参与指挥整个淮海战役,此人人小脾气大,文革时大闹怀仁堂有他的份,顶撞毛主席也有他的份,谭老板是一向不唯上的。后来小平同志老了,不知道是记错了还是怎么着说“我有淮海”,谭老板叫板“贪天之功,无耻之尤”。很耐人寻味。

小平同志当时是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但是这个总前委是战役打响10天后成立的,再加上总前委通信设备落后,基本上没向前线参战部队下达过什么有效命令。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看了《粟裕回忆录》。

粟总前前后后对淮海这段历史保持缄默,不言人过,不表己功,可钦可佩可敬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