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法介绍

2019-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善于草书,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展现了线条涩重苍厚.用笔起落急缓大胆的创造精神.郭沫若早期有着碑学功底,至后来的融汇碑帖,再到晚年的风貌独立,显出激情洋溢.涤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郭沫若书法介绍郭沫若早年流亡日本,书风尚未形成,但其洒脱自然.洋溢着真性情的尺牍书法,亦显现出晋唐人的风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郭沫若回到国内,为抗战奋笔疾书,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善于草书,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展现了线条涩重苍厚、用笔起落急缓大胆的创造精神。郭沫若早期有着碑学功底,至后来的融汇碑帖,再到晚年的风貌独立,显出激情洋溢、涤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

郭沫若书法介绍

郭沫若早年流亡日本,书风尚未形成,但其洒脱自然、洋溢着真性情的尺牍书法,亦显现出晋唐人的风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郭沫若回到国内,为抗战奋笔疾书,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郭沫若书法介绍

其书法特点逐渐走向大众化:在字型结体、笔法起运、章法行气等,都有了转变,格调刚柔并举,或含蓄温和,或疾厉昂扬,这也成为郭沫若书法走向成熟的前奏。

最终郭沫若书法成熟、风格更趋强烈、创作也更为旺盛,"郭体"渐渐形成。郭沫若书法风貌精气饱满,形式与内容有新的开拓,风格的独创性显示出激情洋溢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成为二十世纪学者型书法家的一个典范。

郭沫若书法介绍

郭沫若的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其中草书的特点是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中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按现在风格成型的"郭体"书法来看,郭沫若的颜体最多,其曾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的用功刻苦,其宽博的造型,朴茂、敦厚的线条,以及横轻竖重的笔画质感都与颜体的基本特征相符,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

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

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

郭沫若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历史、考古、戏剧、翻译以及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都有造诣。他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里,由于对甲骨文的研究,早期造型符号,而且用毛笔撰写,虽非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有着一股金石气的气息。而且他有着深厚的历史涵养和古文字学家的底蕴,使得他的书法看似气势开张笔走龙蛇,一副不拘绳墨狂放架势,实质还是融古贯今、自有法度。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七十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郭沫若书法作品、传记、印章、论艺言论以及作品赏析于《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一书中,其中可看出郭沫若在书法上下过苦功并有相当造诣,其擅长于草书和颜体,除了苏字、颜字外,郭沫若于"二王"、孙过庭《书谱》以及黄山谷、米芾等都有涉猎。

郭沫若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历史、考古、戏剧、翻译以及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都有造诣。他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里,由于对甲骨文的研究,早期造型符号,而且用毛笔撰写,虽非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有着一股金石气的气息。而且他有着深厚的历史涵养和古文字学家的底蕴,使得他的书法看似气势开张笔走龙蛇,一副不拘绳墨狂放架势,实质还是融古贯今、自有法度。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七十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郭沫若书法作品、传记、印章、论艺言论以及作品赏析于《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一书中,其中可看出郭沫若在书法上下过苦功并有相当造诣,其擅长于草书和颜体,除了苏字、颜字外,郭沫若于"二王"、孙过庭《书谱》以及黄山谷、米芾等都有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