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南山寺简介 三亚南山寺

2018-07-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彼菩萨有"长居南海愿".故世称南海观音.由于菩萨住大悲行门,自在成就,广行方便,普现一切众生之前,乃至与其共居而成熟之,故观音道场普遍各地而特显于浙东普陀山,盖菩萨居于南海而应化于十方也.三亚南山寺简介 三亚南山寺中国南山在海南之滨,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大光明山也.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即观音挑土之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五次东

《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彼菩萨有“长居南海愿”。故世称南海观音。由于菩萨住大悲行门,自在成就,广行方便,普现一切众生之前,乃至与其共居而成熟之,故观音道场普遍各地而特显于浙东普陀山,盖菩萨居于南海而应化于十方也。

三亚南山寺简介 三亚南山寺

中国南山在海南之滨,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大光明山也。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即观音挑土之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得观音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

三亚南山寺简介 三亚南山寺

其后,日本遣唐僧东密祖师弘法大师西来求法,亦为台风阻至南山,得观音加持,经泉州至长安求法成就。莲花为观音菩萨三昧耶形,其种子字为纥哩 ,表诸法自性清净亦如人之肉团心,似八叶莲花,本体原自清净。

三亚南山寺简介 三亚南山寺

《崖州志》载:“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三亚鸭仔塘村(南山东南麓)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三年,复产,愈甚,至今愈茂”。

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也。 南山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古称鳌山,实为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也。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面朝南海,碧波千叠,晴光万重,浪激石音,水映天色,实有海天佛国,菩萨摄受一切众生之势。

鉴于广大信众要求,天时地利人和,时际因缘成熟,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院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佛历2537年)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百○八米巨型观音铜像。

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右为大东海,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大曼荼罗也。 南山寺占地四百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禅堂、斋堂、观音院、方丈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

入其境也,正如《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此真观音菩萨说法之大道场也。

南山寺于佛历2539年(1995年)十一月十一日奠基动工,建设者真心诚意,费尽周祥,为时两年半,大雄宝殿、兜率内院、仁王殿大功初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南山寺”和“海天丛林”。恰逢佛历2542年(公元1998年),乃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年,观音南巡,法云南被,于4月12日,隆重举行盛大祝圣祈福观音大法会。

仰仗菩萨加持,普门供养,谋者建者,施者受者,无不解脱,悉入大悲性海,功德无量,普皆回向。

谨志缘起,泐碑颂告:南山建寺,弘扬大悲。生生不息,胎藏仁胚,同等同体,人本所归,自在无碍,舒人心蕾,行深般若,靡不加被,正法长住,佛日常辉。世界祥和,中国腾飞,供养受益,切行慈悲。  “仁王门 ”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三门”,内奉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是寺院的守护神,根据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汉罗蜜多经的记载,两金刚因护持佛法有功被封为仁王,故南山寺因仿唐而不称为“三门”,而依两位金刚称为“仁王门”。

   “兜率内院 ”兜率是界名或称天名,译作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是欲界之天处。佛教中认为欲界六层天中的第四层天,分为内院和外院,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是天众的欲乐处。

这里供奉着七尊佛像,主尊为天冠弥勒,左右胁侍分别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四周为四大天王护法。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弥勒菩萨名为“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

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年,其后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需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过八百余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天冠弥勒头戴天冠,也称五智冠,分别表示佛的五种智慧,即毗卢遮那佛的法体性智,东方阿佛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

天冠弥勒的形象是表示菩萨在说法,他的手势是说法印,坐姿是自在势,表示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里非常自在,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

兜率内院也表示菩萨心念众生,有一种迫切的心愿想尽快到凡间来渡众生,所以他一只脚已经下地来了。左右胁侍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他们站在弥勒的旁边协助弥勒菩萨为天人说法。

这三尊佛像上边的挂络采用的是双面透雕,是三十二种不同形象的伎乐天,以香、花、灯、烛、果、茶、食、宝、珠、衣、歌、舞及各种乐器来供奉弥勒菩萨。四周由四大天王护法。

东方持国天王名为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名为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名为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为毗沙门,能护持人民财富。四大天王世称四大金刚,这只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金堂 ”即大雄宝殿,唐朝时称为“金堂”,史出《佛祖统计》: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感梦求法”的典故。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

"大雄"表示佛的智慧、法力雄厚无边。这里主要供奉以空间为主的横三世佛,即中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结跏趺(读jiafu,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种坐法)坐,这是佛说法相;左边"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结跏趺坐,左手持药器,右手施无畏印,表示佛在告诉众生,不要畏惧生死,佛的智慧能帮助众生战胜畏惧生死的烦恼;右边"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汉语为无量寿),结跏趺坐,手结弥陀定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四周为十六尊罗汉。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

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一种是结跏趺坐:是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旃(zhan)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

下垂名‘与愿印’,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

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即观音挑土老祖宗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曾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弘法,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

《崖州志》载:“光绪六年(1881年),三亚鸭仔塘村(南山东南麓)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年,复产,愈产愈甚,至今愈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