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迈可二次到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林迈可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所长助理.1937年受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之聘,到该校担任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携妻及一女一子回国.林迈可二次到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林迈可林迈可十分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华8年中,曾先后4次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在第四次到达晋察冀后,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所长助理。1937年受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之聘,到该校担任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携妻及一女一子回国。

林迈可二次到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林迈可

林迈可十分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华8年中,曾先后4次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在第四次到达晋察冀后,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春,林迈可第一次到达冀中抗日根据地,并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袭击平汉路的一次行动。

林迈可二次到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林迈可

1938年夏,燕京大学放暑假后,林迈可第二次到达晋察冀边区,先后到达冀中和五台山地区,在五台山遇见了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同志、对伤病员极大的关心和热情,给林迈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北平后,林迈可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他利用外国人在华的许多便利条件,经常购买医药器材、无线电器件和其他物品送往晋察冀边区。

林迈可二次到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林迈可

1939年暑假期间,林迈可又一次到达晋察冀边区,先到平西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后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本来,林迈可最初的计划是先到晋察冀,然后去延安访问,但军事形势使这一计划落空。幸运的是,他被安排到设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的八路军总部访问。在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会见了他,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1941年6月25日,林迈可在燕京大学与李效黎结婚。李效黎原籍山西,当时是林迈可的学生。正值抗日活动蓬勃发展,夫妇二人多次借用司徒雷登的汽车为八路军运送物资,并做好了随时撤退到抗日根据地的准备。

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偷袭珍珠港,8日,美国对日宣战。这天早晨,林迈可夫妇从广播中得知美日已经开战,他们意识到处境十分危险,因此决定马上撤离北平,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去。于是,林迈可夫妇、班威廉夫妇踏上了去晋察冀的旅途,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护送和八路军的接应下,很快到达平西根据地。

1942年新年过后,林迈可被请到平西冀热察挺进军政治部。政治部的领导会见了他,并为他们夫妇举行了欢迎会。使林迈可、李效黎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人民对打败日本侵略者极有信心,生活在穷乡僻壤的老百姓居然大谈抗日国事,政治意识十分进步。

很快,林迈可夫妇被护送到肖克那里。在两个月的接触中,肖克夫妇给他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

不久,林迈可夫妇就到了通讯部电台去工作,他们受到热烈欢迎。他们逃离北平时携带的一只万能测量表和一把计算尺,成了根据地这类工具中仅有的宝贝。

在平西,林迈可看到,荷兰人布朗杰斯特、法国人当舒、奥地利人傅莱先后来到这里,并受到热情接待。

1942年春天,林迈可夫妇来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对林迈可在平西根据地通讯部门的工作经历已有所耳闻,当询问林迈可是否愿意留下来当通讯技术顾问时,林迈可欣然答应,并随后开始了工作。

1942年5月至10月间,林迈可一直住在滹沱河向北延伸的峡谷旁的吊儿村,离聂荣臻的住地约两三公里。在吊儿村,林迈可夫妇身着八路军军服,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生活。

林迈可办起无线电训练班,给技术人员讲授无线电课。由于缺乏教材,所以课程内容从最基本的电学第一定律推演开始。为了同冀热辽地区的低功率电台联系,林迈可决定组装一台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林迈可的指导下,经大家努力,终于成功了。林迈可还对一些旧式收发报机进行拆卸和改装,经过改装的收发报机,频率稳定性强,体积缩小、功率扩大,使我军通讯联络的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其任务是教授英语课。因为当时简单的英语词汇已被用在电台上传输信息,而汉字只能通过4个一组的数码表示,部队里的一般收发报员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用语也得靠电码本干上几小时,效率很低,方法也很落后,而学会一点英语就方便多了。由于李效黎的出色工作,我冀热辽军队的收发报方法得到了改进,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为使旧通讯器材得到及时维修,林迈可提出要到各军分区去转转,他的建议得到批准。在各地的检查中,林迈可发现有的地方积攒了不少电子元件,如果集中到军区通讯部,可以再组装许多台收发报机。林迈可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军区领导,聂荣臻采纳了他的建议。

一道命令,各部门都将剩余的电子元件交了上来。在各军分区逗留期间,林迈可惊奇地发现,尽管当时通讯器材不多、设备很落后,但情报工作还是搞得比较好的。每天下午,参谋长都能得到日军兵力的增减和给养运输情况。

1942年10月,林迈可、李效黎的第一个孩子林海文(即爱佳丽)在战火中降生了。孩子的出生,给林迈可夫妇增添了一丝乐趣。

1943年5月,林迈可夫妇结束了在各军分区的考察,回到晋察冀军区。这时,聂荣臻已转移到温塘,通讯部门设在中白岔,林迈可夫妇便在中白岔住下。

9月,日寇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林迈可夫妇随部队转移到第二军分区的木厂村。11月,为了掩护林迈可夫妇和主力部队转移,边区八路军某团学兵队六班8名战士壮烈牺牲。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称赞这个班为“国际班”。12月,林迈可夫妇被转移到第二军分区司令部。

1944年1月初,林迈可夫妇又回到了晋察冀军区。为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林迈可提出要到延安去,同英、美驻重庆机构建立联系,军区参谋长唐延杰同意了他的请求。4月初,林迈可夫妇随一支去陕甘宁的训练团踏上了去延安的道路。5月初,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这样,他们结束了在晋察冀边区的战斗生活。

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班威廉、林迈可等人是搞物理学和无线电的,他们在晋察冀办过无线电训练班,为我们培训过无线电技术人材。”

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对于那些同情和支持过我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外国朋友,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