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不能仅是媒体呼唤

2019-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两天媒体频频报道有关国人良善之心的追寻问题.先是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压过,18个路人竟视若未见,不扶人.不报警.不呼感,最后是一个叫陈贤妹的拾荒阿婆扶起女童;<京华时报>18日报道,一家网站与该报联合发起"寻找平凡的良心"活动,引发网友关注;当天<中国青年报>称,在上海实习的20岁女生陈媚捷为救3名儿童身受重伤,事发工厂却拒绝为她治疗.在媒体报道后,网友称她为"最美女孩".广东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不能仅是媒体呼

这两天媒体频频报道有关国人良善之心的追寻问题。先是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压过,18个路人竟视若未见,不扶人、不报警、不呼感,最后是一个叫陈贤妹的拾荒阿婆扶起女童;《京华时报》18日报道,一家网站与该报联合发起“寻找平凡的良心”活动,引发网友关注;当天《中国青年报》称,在上海实习的20岁女生陈媚捷为救3名儿童身受重伤,事发工厂却拒绝为她治疗。在媒体报道后,网友称她为“最美女孩”。

广东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不能仅是媒体呼唤

这一连串有关国人社会道德价值的追问的报道,虽然让人感到惊悚,但毕竟发生了,理当引发每个人的深度反思。18个路人竟无一人相助,小悦悦所遭遇的同类冷漠与怜悯缺失,的确让所有的有血有肉的人感到汗颜。当我们身处生命险境时,当我们需要同类伸手相扶时,由于这种冷漠情绪的负面传导,我们都可能成为抖颤着无助双手的孤魂。

广东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不能仅是媒体呼唤

但“最美女孩”陈媚捷却让人眼前一亮,在同类需要伸出温暖之手帮助时,他心中没有迟疑,唯有爱意涌动,救3名儿童于危境,实际上这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18日这天,还有未经证实的微博消息称,小悦悦目前仍未脱离险境,甚至可能已经脑死亡。这样的消息让人心碎,但我们却无能为力。要是拾起道德与良善的是18个路人中的第一个人,那么小悦悦或许就不会横遭此祸,第二辆车就不可能从她幼稚的躯体上压过。

广东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不能仅是媒体呼唤

个案是小悦悦的不幸,可这种不幸却真实地降落在每个人身上。如今的咒骂,似乎只能渲泄情绪,若再无人拾起道德良心,更加冷漠更加悲剧的个案还会出现。这样,忘却很快就会覆盖眼前的一切悲伤。而媒体发起的“寻找平凡良心”活动,因缺失整个社会的立体性参与,很快就会被挤至孤独一角神伤。

当前社会,倒地者未见同类伸手相扶,并非因为路人急救常识缺乏,而是社会互助的那株原本娇嫩的幼苗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了。当前,急需要向这株幼苗浇灌的营养不是“技术”,而是道德意识的长期滋养。人人都是扶弱济困的爱心人,才能润物细无声,才能将一点点的良善汇成爱的江河。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瑰宝。《左传.鲁僖公五年》中有言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但似乎突然间迷失了这种“文明、友善、互助”等诸多因子的正确导航,人们日渐囚笼了人类所共性的友善情怀。

这种人类道德标杆后移的趋势是社会的危险讯号,是民族继续受人仰视之羁绊。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意识机构尽快树立危机感,全面行动起来,不能仅停留于媒体的奔走相告、嘶哑呼喊,而自己仍作旁观者。“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媒体的表现的确很抢眼,18日这天,作为事发地的佛山市委机关报头版更是以《这一天,他们令佛山蒙羞》的大标题示人。

我们见多了“揭别人之丑、曝自家之喜”的报道,佛山此举,显属进步。但我们不能仅止于此,相关权威机构更该紧抓这一道德滑波问题不放,并深度跟进,以期尽快拿出重拾良善的良策来。(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