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秀的演员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下周开幕

2018-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市面上几无踪影的寻呼机.大哥大,上世纪90年代还是商务人士"标配"的通讯工具;熟悉的三五牌台钟逢准点敲响,家家户户都曾自豪地展示过,如今留着的人却不多了--再过一个星期,10月19日,由新闻晨报·周到主办的"生逢其时·美好生活"庆祝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将在上海豫园华宝楼拉开帷幕.生活秀的演员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下周开幕这些市民朋友久违的老物件将在展览上亮相,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上海百姓衣食住行的变迁,呈现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逐渐改善的成果.除此之外,

市面上几无踪影的寻呼机、大哥大,上世纪90年代还是商务人士“标配”的通讯工具;熟悉的三五牌台钟逢准点敲响,家家户户都曾自豪地展示过,如今留着的人却不多了……再过一个星期,10月19日,由新闻晨报·周到主办的“生逢其时·美好生活”庆祝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将在上海豫园华宝楼拉开帷幕。

生活秀的演员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下周开幕

这些市民朋友久违的老物件将在展览上亮相,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上海百姓衣食住行的变迁,呈现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逐渐改善的成果。

除此之外,参观者还可以在老照片、老场景中时光穿梭,在做一份生日号外、打一次红白机游戏,甚至听一场钢琴家现场演奏的经典老歌中,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记忆。

生活秀的演员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下周开幕

展品饱含时代印记

“谁家有这么一台收音机,不要太扎台型噢!”

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火柴盒,插在口袋里很体面的英雄牌钢笔……为了本次展览,上海市收藏协会的会员们准备了不少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展品。

生活秀的演员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下周开幕

记者了解到,协会会员们收藏的怀旧老物件有很多,不少会员的收藏还在圈内颇有名气。会员胡申南的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放老家具和各种生活器具。会员李涌金的家与上海火柴厂原址只隔了一条苏州河,李涌金本人则收藏了各种火柴盒和商标火花。

然而,什么样的展品最能表现岁月的流淌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呢?经过思考,他们决定从“衣食住行”等最贴近生活的方面入手,选择老百姓最熟悉的、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展品,期待给参观者带来久违重逢的惊喜,唤醒悠远的回忆。此外,一些市民也参与了展品征集活动,他们的宝贝也将在本次展览上亮相。

退休市民刘玉兰家里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711型号,红黄两色装饰,曾经是全家人的宝贝。“上世纪70年代,谁家有这么一台收音机,不要太扎台型噢!”刘玉兰说。听说新闻晨报·周到要办这样一场展览,她很乐意让自家宝贝也去露露脸。

展品揭示时代变迁

“他们用的被子是羽绒被,又轻又软,不像我们的棉花胎被子那么厚重。”

缎面被子、喜糖袋、喜字口杯、拉丝玻璃杯……这些都是上海收藏协会会员胡申南的藏品,也是他和爱人上世纪70年代结婚时添置的用品,观众将在这次展览中看到它们的身影。老胡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凭票购买的。”1974年,胡申南与楼静年结婚时,从黄浦区广东路的老弄堂搬到了徐汇区江南新村一间12平方米的公房里,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

床上摆着6条被子,其中2条是面料光亮、色彩鲜艳的缎面被子,里子是棉花胎。桌子上的玻璃托盘里倒扣着一套八只长形玻璃杯,红彤彤的杯身上有一条装饰性的白色旋纹,当年看来既洋气又喜庆。

五斗橱上放着两对刻有囍字纹样和龙凤吉祥图样的淡红色玻璃器具,一对是糖缸,另一对是口杯。“这两样东西,许多上海人都用过。”照当年的规矩,新人还要在喜糖袋里装上8粒糖果——4颗软糖和4颗硬糖,分发给亲友。老胡记得,喜糖是他从淮海路上的哈尔滨食品商店凭票买来分装的。

比这些物件更有分量的,是人称“36只脚”的全套家具。其中,大衣柜、五斗橱、床架、床边柜各4只脚,1张方桌、4把椅子计20只脚。老胡说:“当时生产落后,木材供应跟不上,我凭结婚证和单位证明,提前到淮海路的家具店登记好。等了半年左右,来货了,自己用黄鱼车去拉。”

等到千禧年后一双儿女结婚时,老胡发现,年轻人对结婚装备的要求,已和当年完全不同。老胡介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凭票购物早已成为过去式。孩子们结婚时,各式各样的东西都能很方便地从商店买到了,挑选的余地自然大了许多。

“他们用的被子是羽绒被,又轻又软,不像我们的棉花胎被子那么厚重。喜糖是进口巧克力,用漂亮的糖盒装着。他们布置新房也不用几十年前的老家具了。他们自己到商场里,根据喜好挑款式,再由商场送货上门,比我们那时方便太多。”老胡也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年轻人办喜事的装备越发精致。“改革开放带来了时代的变迁,生活真是一代比一代好。”老胡说。

展览呼应社会主旋律

“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也是我们收藏协会应该做的事。”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告诉记者,早在本次展览的策划阶段,协会就参与了。“在我们看来,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展览,呼应了当前的社会主旋律。挑选具有时代意义的藏品,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也是我们收藏协会应该做的事。”他和收藏家们认为,与其让那些怀旧老物件局限于“圈内”交流欣赏,不如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观赏,回味往昔的生活。

这个金秋,新闻晨报·周到为何要用一场展览呈现四十年的变迁?上海这四十年的发展,又与过去的历史有何不同?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太大了,改变速度也太快了。城市的天际线长高了,曾经“一枝独秀”的国际饭店24层楼变成了人民广场商务楼群中的小阿弟。上海的街头面貌变摩登了,新型百货商店一家接着一家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民的物质条件变好了,买东西再也不用积攒票证,到处奔走觅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了,身上的穿着从款式简单朴素的布衣变成了琳琅满目的时装,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从公共汽车、摆渡船变成了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通讯工具从传呼电话、寻呼机、大哥大变成了智能手机。主办方新闻晨报·周到表示,举办这次展览,就要从多个角度把这种变化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城市和生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