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农大骗 淮安国医大师程莘农逝世挂号费30年始终1元

2019-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5月9日9时在珠海逝世,终年94岁.5月10日下午3时,程莘农遗体告别仪式在珠海市殡仪馆举行.程莘农,针灸专家,原籍安徽绩溪,1921年8月生于江苏淮安,自幼从师学医,先后在淮阴.镇江开业行医.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程莘农大骗 淮安国医大师程莘农逝世挂号费30年始终1元程莘农历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室组长,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教学研究室主任

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5月9日9时在珠海逝世,终年94岁。5月10日下午3时,程莘农遗体告别仪式在珠海市殡仪馆举行。

程莘农,针灸专家,原籍安徽绩溪,1921年8月生于江苏淮安,自幼从师学医,先后在淮阴、镇江开业行医。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

程莘农大骗 淮安国医大师程莘农逝世挂号费30年始终1元

程莘农历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室组长,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教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程莘农大骗 淮安国医大师程莘农逝世挂号费30年始终1元

1983年被聘为加拿大传统医学院名誉教授。1984年被聘为墨西哥针灸学会名誉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程莘农教授独创了“程式三才”针灸手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中国针灸界的泰斗。

程莘农大骗 淮安国医大师程莘农逝世挂号费30年始终1元

他著有《中国针灸学概要》,不仅是中国学生的教材,还成为美国针灸医生的资格考试蓝本。

■挂号费30年始终是1元

1921年8月,程莘农出生在淮安一户书香人家。父亲是清朝末期科举秀才。在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为他讲授《四书》、《五经》,让他练习书法。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等中医学书籍。

1936年春,父亲怀揣百元大洋,带程莘农到当地著名老中医那里拜师。经过几年的学习,程莘农高超的针术闻名遐迩,传颂于乡间。他边行医边学习,终以苏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从此踏上了他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生涯。

文革后,程莘农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在这里,他每天早上6点到门诊开始看病,到8点正式上班他已经看过三四十个病人了,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85岁因病不再出诊为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1976年恢复工作后的30多年来,程莘农的挂号费始终是1元。按照国家关于医院门诊挂号费规定,那个年代,主任医师5元,副主任医师3元,普通1元。但程莘农始终要求医院只收1元钱的普通挂号费。问起原因,他真情地说:“病人得病已经很痛苦了,为他们减轻些负担总是好的!”

■小银针创造出一个个“神话”

多年来,经程莘农针灸治疗过病人有10万人次之多,其中一些病例一直被业界称颂,也创造出了一个个中医针灸“神话”。

一位拥有三家医院的印度女企业家,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整整17年,西方医学专家用尽了方法都无法奏效。经过中国驻印度大使的介绍,这位女企业家跑到中国来求程院士医治。程老经过望闻问切后,制订了10天为一疗程的针灸方案,每天治疗后患者都说疼痛有所减轻,10天后竟然基本不疼了,又经过10天的巩固治疗,困扰了女企业家17年之久的顽疾解决了。

在病人眼中,这简直就是奇迹。后来这位女企业家特意邀请程院士和他的学生赴印度讲学,让自家医院的医生们也都领略了针灸的神奇。

■他把针灸传到100多个国家

说起中医的神奇,程莘农认为,针灸治疗作为国粹,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科学根据和道理,也应该有传承的体系和科学方法。为此,他在不断探索努力。

1959年,由程莘农编写的《简明针灸学》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规范系统的针灸学专业读本。后来还编写了《中国针灸学》,并配有中英文读本和中国台湾繁体字本。直到现在,《中国针灸学》仍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评判范本。

几十年来,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我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有一年,程莘农患了白内障,正巧有一名自己带的研究生要毕业,他拿来论文请老师修改。程莘农因为看不清字,就让学生把2万字的论文读完,程莘农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听完后,认真、诚恳地逐章逐段地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程莘农的学生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巴西、美国、英国等106个国家的人。如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使用或研究针灸。(综合央视、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