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辩证

2018-1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脑鸣是指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或如虫鸣,或如蝉叫,或如雷轰,常伴耳鸣目眩,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古时称"白天蚁",中医学谓"头响",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伤等有关,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有关治疗进展概述如下.有关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辩证一.脑鸣的病因病机1命门火衰,髓海空虚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或年高肾衰,操劳过度均会耗伤肾精,肾精亏损,髓海空虚

脑鸣是指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或如虫鸣,或如蝉叫,或如雷轰,常伴耳鸣目眩,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古时称“白天蚁”,中医学谓“头响”,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伤等有关,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有关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有关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辩证

一、脑鸣的病因病机

1命门火衰,髓海空虚

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或年高肾衰,操劳过度均会耗伤肾精,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上营清窍,复加无根之火上浮,引起脑中鸣响。

有关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辩证

2心脾气虚,脑髓失养

脑与精神活动密切有关,气血,精髓为其物质基础。若因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不运,不能上荣清窍,则出现脑鸣眩晕诸症。《灵枢.决气》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所谓上气者,即宗气上升之气也。”宗气根植于肾,受养于脾,脾虚气弱,清阳不振,清气不升是其原因之。

有关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辩证

3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肝主疏泄条达,为将军之官,性刚劲。若情志抑郁,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火扰清窍,脑鸣头痛,多见于中青年人。长期劳心思虑过度,可致肝郁脾虚,阴虚阳亢,亢阳上扰,脑鸣与失眠诸症皆出。气滞血淤,脑髓失养:素体亏虚,或颅脑外伤导致气血淤滞,脉络痹阻,经气受阻,不能流注于脑,脑髓失养,则发脑鸣。

二、脑鸣的中药证治

对脑鸣,临床上多依病因病机而采用相应的分型施治。

肝肾阴虚,症见脑鸣,面色潮红,腰膝酸软,头昏眼花,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或数。肾阳虚衰,症见剧时脑中如击雷,轻时鸣音不绝,腰膝酸软,四肢欠温,下半身冷感,小便清长,少腹冷痛,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无力。

心脾气虚,症见脑鸣频作,纳少便清,四肢困倦,少气懒盲,舌淡虚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脾虚湿阻,症见脑鸣,头昏沉闷隐痛,胸闷脘满,咳吐黏痰,舌淡苔厚腻,舌下络脉淤紫,脉滑。肝郁火扰,症见脑鸣烦躁,心烦易怒,口干苦腻,溲赤便燥难解,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

气滞血瘀,症见脑中作声,失眠烦躁,消瘦乏力,舌质红边紫暗,苔少黄,脉细或涩。宜补气话血、通经化淤港阴养血补肝肾。

脑鸣之症,好发于中老年人,虚为主者十之七八,实者仅十之二三。虚者不外乎脾肾亏虚,运化无:权,脑髓失养,不荣而致;实者不外乎火扰、痰阻和血淤,不通而致。因虚致实者也为临床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