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先生全集 吴稚晖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浅探

2019-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  要 吴稚晖,无政府主义者.国民党元老.哲学家.书法家.中研院第一届院士.宣统三年(1911)吴氏出版章回体小说<上下古今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科普小说.本文简介其回目,探讨其写作背景,讨论其弦外之音,另提出几个问题供科普界及科學史界求索.吴稚晖先生全集 吴稚晖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浅探关键词 吴稚晖 <上下古今谈> 科普 世界社 无政府主义  一 前言     董仁威主编<科普创作通论>①第一章〈科普创作的历史〉,论及1949年前的中国科普作家,列出十

摘  要 吴稚晖,无政府主义者、国民党元老、哲学家、书法家、中研院第一届院士。宣统三年(1911)吴氏出版章回体小说《上下古今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科普小说。本文简介其回目,探讨其写作背景,讨论其弦外之音,另提出几个问题供科普界及科學史界求索。

吴稚晖先生全集 吴稚晖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浅探

关键词 吴稚晖 《上下古今谈》 科普 世界社 无政府主义  一 前言     董仁威主编《科普创作通论》①第一章〈科普创作的历史〉,论及1949年前的中国科普作家,列出十位代表人物:严复、杜亚泉、胡适、陈独秀、丁文江、鲁迅、陶行知、董纯才、陈望道、高士其。

吴稚晖先生全集 吴稚晖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浅探

姑不论这份名单价值如何,笔者认为,未列吴稚晖和朱洗,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朱洗抗战期间撰成《现代生物学丛书》六册,为当世中国科普经典之作。②朱洗生平,可参阅陈阜著《朱洗》一书③,或拙文《朱洗与无政府主义——为生物学家朱洗传记补遗》④。     至于吴稚晖,此间人们但知其为党国元老、哲学家、书法家、中研院第一届院士、蒋经国的老师,大陆人士但知其为国民党元老、坚持反共的“反动分子”,两岸知识分子鲜少知其为中国无政府主义先驱、科普先驱。

吴稚晖先生全集 吴稚晖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浅探

    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以字行,江苏武进人,光绪辛卯(1891)举人。1901至1902年两度留日,因参与抗议活动遭日警驱逐。1903年因苏报案远走英国,实行苦学生活,成为留英学生领袖。

1905年,孙中山往访,加入同盟会。1906年,与李石曾(1881-1973)、张静江(1877-1950)在巴黎成立无政府主义组织——世界社,成为无政府主义理论家。

辛亥革命成功后,积极推动国语运动,并与李石曾等推动留法勤工俭学。吴氏一生奉行无政府主义,虽为国民党四大元老⑤之一、蒋经国之师,但从未出任任何官职。     吴稚晖于宣统三年闰六月⑥,著成章回体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⑦,同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⑧该书凡四卷(今本合为一帙,已不分卷)、二十回,毛估约二十五万言。根据自序,该书分为两编:“以此四卷之演述无量数世界变相为前编,他日六千年中国史谈续演毕,即为后编。

”因知前四卷在于演述“无量数世界变相”(此书又名《无量数世界变相》)。所谓无量数世界变相,即科学世界。至于后四卷,并未撰成(详后)。 作者在自序中说:“无论为宇宙,为星辰,为日月,皆一一穷其构造,着其系统,是即说明六千年之由来,先使知六合内外,事事物物无所谓从古所有。

”又说:“故从其类而演述之,并以明其何以如此。”因而《上下古今谈》是一本科普小说,并非科幻小说。

在《上下古今谈》之前,国人已有自撰的科幻小说,如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小说》(1904-1905)、包天笑《世界末日记》(1908)等等。①科幻小说着重幻想,作者不必了解科学。科幻小说虽可增加人们对科学的亲和力,但不能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科普小说着重科学,作者必须具备科学素养,因而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功能。就笔者所经眼,《上下古今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科普小说。鉴于未见学者探讨此书,笔者试作本文抛砖引玉。

二 回目简介

《上下古今谈》共二十回,本文略述前三回内容,以示其梗概。第四至二十回,只列回目及主要内容,不作细述。 第一回《满壁图书京官遭害,两番海陆水手环游》。引出书中主要人物和场景。吏部主事王英(字曼卿),广东人,夫人亡故,带着独生女儿继英,及老仆邝亚四在京供职。

王英为女儿延聘通州秀才冯国元(字伯始)为西席。王英学贯中西,冯秀才“将老东拣选的书本,且教且学……有了只(这)数年的教读经验,也变成一个透新的人物。

”在父亲、老师教导下,年仅12岁的继英小姐成为“万事通”。 适逢拳乱,王英遇害,幸邝亚四报信,继英师生得以逃到籍隶福建的范素行翰林家避难。范翰林看出京城已不可居,决定逃往南方,顺便将继英交给其居住上海的外祖母。

在冯秀才表兄张少云(张掌柜)的协助下,搭小船逃到天津。范翰林劝冯秀才一同南下,张掌柜与小船船主贾老二也想见见世面,于是一行人挤上招商局的海晏轮。“不但没有房间,连统舱也挤不进去,止(只)好在舱面上搭起了帆布的天篷,横七竖八,安排了一百多人。

”故事就在甲板上展开。 邝亚四认出船上两位广东同乡——水手曾兆荣、黄兴发。曾兆荣曾在欧洲跑船,上岸时住在伦敦的堂兄处。黄兴发到过英国、美国,还到过南美、南非。

谈起外洋情形,曾、黄直夸洋人富庶、厉害。张掌柜、贾老二和范翰林家的丫环春桃,“都说这两个广东水手,吃了洋饭,过于偏护洋人。”继英小姐听出两人颇有见识,试着问他们些问题,黄兴发说出自己多年的航海经历,最后下了结论:“我自从向东向西走了两次,方才疑心这地皮的确是个圆球。

” 黄兴发述说自己的航海经历时,附带叙说各地风土民情,借着两位水手,介绍了地圆学说及世界人文地理。张掌柜、贾老二和春桃担任“提问”的角色,范翰林夫人等太太小姐则充任“听众”,继英小姐和冯秀才(主要是继英)以“全知”的角色,偶尔加以补充。

范翰林“往船尾寻朋友讲话去了”,巧妙地将翰林公从书中支开。 第二回《画地球半个向半个,尊孔教知之为知之》。

叙说两位水手谈兴正浓,贾老二质疑:“那圆球转了过去,这房屋人物如何站得住?”这问题自非两位水手所能作答。继英小姐以一幅全球地图,说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说明地图上的东、西半球等等。 自第二回起,继英小姐成为“全知”的回答者。

天津候补知府之女钱婉提出质疑:“请问小姐姐,你们所讲的地球图,还是我们圣经贤传上所载过的呢?还是专门靠着洋人的说话?”继英说:“我是据着学问上的实验,不是随便想出来的。

”范家丫环春桃插嘴说,日月星辰“各个由神道管着。”继英以达尔文学说驳斥神道说,并引用孔子的话说服众人。作者借着继英之口,重新诠释孔子。 第三回《鬼神万变缩为良心,星斗满天合成吸力》。读过书但未进学的贾老二,听了继英的一席话不禁若有所悟地大发议论,张掌柜、曾兆荣、邝亚四、黄兴发等在旁提问,贾老二愈辩愈明,结论是世间并无神道,“良心便是道理。

如此,天与道理,难道还是两个东西吗?”借着贾老二之口诠释了朱子的“天即理也”。

继英听了很高兴,说:“现在我们大家心中有了道理两个字,就是行船有了一只罗盘了。”以后不论谈什么,都要讲道理,不能搬出神道。这时听得津津有味的钱婉小姐问继英,地球既是个圆球,地上的东西为什么不向四周掉落?继英介绍了牛顿(牛敦)的万有引力、恒星与行星、太阳与月亮、潮汐的形成等天文及地球科学知识。

第四回《论吸力两类分六种,算空气一寸十五斤》。介绍引力(吸力)、生物演化、大气压力等。

第五回《伦敦戏法说明时空,纽约电报证定时差》。介绍真空、拔罐原理、地圆之证明、时差之证明等。 第六回《新学问太阳开黑幕,全日局八曜迭重规》。介绍哥白尼、宗教改革、伽利略(贾利来)、太阳系八大行星等。

第七回《或远或近穷于计较,语大语小无可质言》。介绍彗星、小行星、天体之间距、病菌、显微镜等。 第八回《望远镜先登荷兰市,写真术创始协南城》。介绍望远镜的发明、照相与天文观测、照相术的发明、显影定影原理等。

该回加入一位提问人——喜好天文地理的潮州籍水手“老郭”,至此书中人物到齐。 第九回《斗转参横代表天体,五光十色穷究原料》。介绍银河系、星等、星宿与星座、七色光、以光谱仪判定天体成份等。 第十回《定质力宇宙一以太,说久暂古今尽须臾》。

介绍化学、元素(原质)、以太(当时以以太作为万物本原)、天体变化、星球的毁灭与形成等。 第十一回《成气四类各分系统,积年三秭肇造眷属》。介绍星云(星气)、星系、星团(聚星)、双星、变星、太阳系等。

第十二回《量黑斑太阳生旋转,重日至历意合东西》。介绍太阳直径、黑子(黑斑)、公转与自转、日夜与季节等。 第十三回《暑往寒来奔南走北,月盈日昃捉影吠声》。介绍阳历与阴历、节气、季节的形成、极地的永昼永夜、日月食等。

第十四回《分月队附星供清玩,激电潮大彗发欃枪》。介绍八大行星之“日”与“年”、各行星及其卫星之大小比例、彗星(扫帚星)、流星、小行星、哈雷(哈利)彗星周期等。

第十五回《陨铁横飞流星补养,水银低降大气高寒》。介绍大气层、流星与陨石、流星雨(星雨)及其周期、空气、气压、汞柱(水银管)、以气压计量测高度等。 第十六回《热空气南北扬风威,湿灰尘阴晴写云物》。

介绍风的成因、风级、信风、龙卷风(旋风)、雷电、雨的成因、露与霜、云的种类等气象知识。 第十七回《琥珀留名迅雷减色,磁电交感新器登场》。介绍富兰克林(樊克林)雷电实验、避雷针原理、声速与光速、马力、电与磁、电报、电灯、电车、无线电报、电磁波(电磁浪)等电学知识。

第十八回《验人迹火曜凿沟渠,征实地月球分岭海》。介绍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的质地、达尔文演化学说、推测金星与火星有高等生物、火星运河、月球仅半边对地、月球地形等。

第十九回《变统大群地成层石,物先太古迹始原生》。介绍星球演化、地层史、地球的形成、地球的构造、火山与地震、三类岩石、沉积作用、地层三大层、古生代(太古代)、植物上陆、鱼类繁盛、石炭纪沼泽森林(煤林)等。

第二十回《结煤林高原聚动植,造石器人类判灵蠢》。介绍动物上陆、两栖类出现、爬虫类出现、同源说、恐龙、爬虫类时代、哺乳类、有袋类、哺乳类类别、食虫类、人类的演化、重演说、人类出现、爪哇人、冰期、史前文明等。

末尾借着继英之口,预告将续写下编《六千年中国史谈》:“若专说我们中国的史鉴时代,权且止好算个六千年……史鉴时代的情形,我们且有了功夫再讲。” 继英讲了一天,夜已深沉,众人散去,“却把继英一个人,闲清清的,独坐在油灯的影子底下。

篷外是黑洞洞的海水,猛然凄凉起来,却又想到他父亲王曼卿吏部的伤惨,正是一阵心酸,耐不住要啼哭出来,恰好范素行翰林,在那边讲罢了空话,踱将过来。

未知王小姐哭得成与哭不成,在下却记性不好,急急要把他们一天所讲的闲话,写给看官们看。所以那位小姐的苦处,也就不曾有工夫接下去理会。现在就请看官们,每到数着星点,曝着太阳,赏着月亮,望着白云,吹着凉风,听着惊雷,遇着暴雨,披着朝露,犯着晓霜,吸着空气,觉着吸力,对着山川,玩着草木,见着禽兽,想着人种,便处处记忆着这位孤苦伶(零)丁的小小姑娘,把他口里讲出来的,同目前见见闻闻的情形,细细比较一番,也就胜过安慰他的伤心了。

”至此全书终。

三 写作背景

吴稚晖(以下称先生)年谱有两种,即《吴稚晖先生年谱》及《民国吴稚晖先生敬恒年谱》。本节记事,基本依照年谱,如两年谱一致,则不加注释;如两年谱不一致、或两年谱所无、或需加以说明,始加注释。 光绪二十九年(1903)闰五月十六日,先生因苏报案离开上海。

自1903年7月26日(六月三日)起,先生日记开始以阳历纪年。①9月9日抵伦敦,②直到宣统三年(1911)11月22日始离英东归,流亡英国前后达八年,《上下古今谈》作于1911年。

当时留英学生人数不多,③先生具有功名,且年龄较长,因而成为留英学生领袖。先生除勤学英文、到学校听课、到图书馆看书、习写真铜版及照相,另为上海文明书局等出版单位写稿,赚取基本生活费用。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孙中山至伦敦,造访先生寓所,因而订交。七月,张静江(人杰)④自巴黎至伦敦,先生往访,自此订交。静江在巴黎经商,经营生丝、茶叶及古董贸易,获利甚丰。静江约先生往巴黎,8月21日,先生至巴黎,寓故友李石曾处,留五日返英。

先生与石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上海订交。⑤同年(1905)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是年冬先生加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李石曾、张静江的催促下,先生于是年冬⑥自伦敦至巴黎,旋与李、张发起成立无政府主义组织“世界社”,是国人最早成立的无政府主义组织之一。

世界社设立“中华印字局”于巴黎健康街,楼上为编辑部,楼下为印刷厂房。

经过半年筹备,1907年6月22日,世界社所发行《新世纪》创刊;7月,《世界画报》创刊;两刊皆为周报,每周六出刊。两刊由张静江出资,先生负责编务及印务,先生所习照相及写真铜版派上用场。从日记可以看出,先生编辑两刊期间异常忙碌,甚至忙到生病。

《新世纪》的发行旨趣以宣扬革命和无政府主义为主,无政府主义关注自由平等,主张以互助、合作建立和谐社会,而非借助权威或统治。《新世纪》的作者群包括先生、李石曾、蔡元培、汪精卫、褚民谊等,以先生所撰最多,所用笔名有:燃、燃料、夷、敬恒、真、希、留欧学界一份子、中国之一人、凭良心者、留此读者、留英一客、无政府党一人、革命党一份子等,不下五十种。

⑦ 1908年11月14日,先生返回伦敦。

⑧翌年向张静江、李石曾各借300元,嘱夫人携男女公子赴英。宣统元年(1909)三月十八日起程,公历6月28日抵伦敦。先生返英后仍为《新世纪》写稿,并从事翻译工作,在民前三年(1909)日记①中已看出端倪,在民前二年(1910)日记②中,与翻译有关的记事,较前一年陡然增多。

1910年5月21日,《新世纪》及《世界画报》停刊,先生的供稿对象改以国内为主。从民前二年日记中,得知先生这一年至少译过下列书稿:北极、彗星、马来群岛、濠洲(澳洲)、种源(物种原始)、南极、人类根源、天演(天演学图解)、天文、天演小史、化学史、史前人类(荒古原人史)、葡革命事、伦敦等。

从日记得知,有些翻译时间较长,有些较短;翻译时间较短者,可能是单篇文章,或浅尝即止者。

③这些译作《吴稚晖先生全集》皆未收载,或许编纂时欠缺文献所致。大陆应可找到这些译作,有心人可以着力。 从民前一年(1911)日记④中,得知先生笔耕以撰写《上下古今谈》及《六千年中国史谈》为主,日记中两书记事如下: 元月十六日 始作六千年史。

  二月二十八日 写史谭至五十一。 五月十八日 写上下谈至一百二十。 三十日 做完上下谈十一回。

六月九日 上下谈至二百二十。 十五日 上下谈第三册成二百卅八页。 七月二十三日 古今稿至三百零二页。 二十九日 古今谈稿二十回写毕。 八月一日 上下谈写毕,画图。 二日 上下谈寄出。

《上下古今谈》自序:“去岁销夏,即思以无足轻重之文章,成一中国六千年史谈之小说……”,得知整个计划民前二年夏起意。先生日记未记《上下古今谈》始写日期。鉴于5月18日已写至一百二十页,6月9日写至二百二十页,以此进度,可能始写于该年3月或4月。

如推论为真,先生以四五个月时间完成此书,下笔之迅捷令人叹服。 至于《六千年中国史谈》,始作于元月16日,至2月21日写至五十一页,此后日记未曾提及。可能因工程浩大,短期不能完成(也就收不到稿费),遂将精神转移到较易完成的《上下古今谈》。

《吴稚晖先生全集·卷四·科学与工艺》所收《上下古今谈》,尚有〈重印上下古今谈序〉,文末署“民国三十有三年五月,吴敬恒书后”。

先生对于《上下古今谈》之写作因由,及《六千年中国史谈》之所以停辍,叙说如下: 此书之作,则在巴黎作革命急剧谈之新世纪周刊,不能继续出版,东京民报亦停刊。革命高潮,至此一顿挫,将待黄花冈而重振。余之眷属,从上海西迁,余亦由巴黎挈家退隐伦敦西郊。

其时生活则无着,居宅相近,有藏书较富之图书馆,故日往借书,如进化学说、天文学、地理学、人种学、博物学以及物理、化学之类之最新图书杂志,每借挟而归,阅读讫,又为子女讲解。

一面作演稿,寄文明书局出版,稍得津贴……凡成天演图解、荒古原人史及此上下古今谈。而十月十号武昌起义,从此辍笔,遂在大观园中充刘老老(余非姥姥故作老)以生活。无形之损失,悔亦无及。否则果成六千年史谈一百卷,贡献之多,将不可计算。

四 讨论

《上下古今谈》的铺陈方式极为特殊,除了第一回前半部,自始至终没离开甲板上的一座帐篷。作者充当“观察”和“记录”的角色,将帐篷内众人的言谈,“忠实”地加以记录。虽然小说的基本元素——主题、人物和情节俱备,但缺乏起伏和高潮,这样一部通篇直叙,视角从没移开一座帐篷,有如独幕舞台剧的长篇小说,读来竟不觉得沉闷,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

再者,《上下古今谈》所讨论的科学知识,包含天文、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等等,内容涵盖之广,论述之精,即使是受过完整学校教育、修习科学科系的今人,也难以有此广度和深度。

民国三十五年先生在《重印上下古今谈序》说:“成书至今,已过三十五年……似乎上下古今谈现有之四卷,犹未十分落伍,可以续向无量数之小国民,大谈而特谈。

”这是自负之言,也是感慨之言,时至今日,《上下古今谈》般水平的中文科普小说,似乎仍未出现。 关于《上下古今谈》之写作技巧,及先生写作此书时的科学素养,应各有专文,笔者不敏,有待来者。

以下谨就两个问题略抒己见,就教于方家。 其一,除了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先生之翻译作品亦以科普类为主。先生未受正规科学教育,科学非其所长,是先生钟情科学?还是另有其他心理背景使然?笔者认为,这和先生的无政府主义信仰有关。

1908年,吴稚晖在《新世纪》第65号发表《无政府主义以教育为革命说》①,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重要文献。该文提出:“无政府主义者,其主要即唤起人民之公德心,注意于个人与社会之相互,而以舍弃一切权利,谋共同之幸乐。

此实讲教育也,而非谈革命也。” 因为“以教育为革命”, 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等无政府主义者无不热心教育、文化事业,普及科学乃其课题之一。

无政府主义信仰科学,无政府主义巨擘克鲁泡特金本身就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地理学家。②克鲁泡特金的名著《互助论》③,更以动物学、人类学事例,驳斥达尔文主义者过于强调竞争,认为互助才是进(演)化的动力。

《互助论》文笔生动,说理清楚,也可视为一本上乘的科普著作。 先生写作《上下古今谈》的动机,除为稻粱谋,尚需置于无政府主义者重视科学的脉络下才能理解:一位旧式文人何以汲汲于科普工作的内在原因。 其二,书中的若干人物,竟为先生已故亲友。

《重印上下古今谈序》说:“且上下古今谈中有所谓王曼卿、范素行、冯伯始等,皆有伤心史,托小说以显露其姓名,将为他日作旧游录一一详言之,今亦且不赘述。”以故人姓名入小说,除了“托小说以显露其姓名”,亦寄寓深沉的思念之情。

在海晏轮这艘“幽灵船”上谈天说地的男男女女,竟是作者已故的亲朋好友!借着与故人对话,聊慰流亡异国的孤寂心情,意外地营造出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 书中的吏部主事王英(字曼卿),源自先生总角交王英冕(字曼卿)。

书中王曼卿是广东人,夫人亡故,带着独生女在京供职;现实中的王曼卿,江苏丹阳人,娶妻未过门即病故。从先生日记中可以看出,两人日夕相随,情逾手足。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先生与曼卿相偕赴京会试,曼卿中进士、点翰林,先生未中。不意翌年(乙未,1895)正月十三日在家乡病故,时先生在京,乙未日记正月初八日:④

傍晚魏比部阆屏来,述曼卿病状;十一月中旬,每日作热,家人以疟治之。至十二月初,加泄疾,耳亦重听,喀血如故,疾大剧,仍以疟治之,日益加甚。至十三日遂卒……十四日,其聘妻过门守节,先术家择十二月中旬娶妇,以疾危,改今年正月十九日。伤哉!竟不得娶。

书中的范素行翰林是福建人,真实的范素行是无锡人,亦为先生少时好友,乙未六月初八病故,先生乙未日记六月初八日:⑤

连日闻伊疾凶,急觇之其家。其子小寅方坐门外,低叩之曰:爸好否?彼亦低声曰:好些。欲进内,皆宅眷。方低徊门外,一童子出告曰:不佳,正气逆。其姑亦出告曰:谢客问,素行不能见客。即闻叩扉声,乃素行也……傍晚与仲英、子新再过素行。呜呼!行竟死。…邠臣又告曰:方汝早至此,吾兄叩扉曰:稚晖再世见。惨哉,何言之痛也!

书中的秀才冯伯始,源自先生同名外甥。先生民前二年日记九月二十日:“闻伯始死于中(历)七月廿五夜十时。”①《吴稚晖先生年谱》宣统二年记述更详:“外甥冯伯始于阴历七月二十五日(国历八月二十九日)因肺病逝于苏州天赐庄耶稣会所设之医院。

先生闻讯,甚为悲痛,曰:吾妹无嗣矣!”② 鉴于书中几个配角(王曼卿、范素行、冯伯始)皆源自先生亲友姓名,那么书中主人翁王继英小姐始源何人?笔者臆測,源自先生次女。先生有二女一子。

长女芙与子详,长大成年;次女蕖,未周岁夭亡。 先生癸巳(1893)日记六月二十八日:“归后历半时,次女生,时亥正,名之曰蕖。”③《吴稚晖先生年谱》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六月,次女蕖殇。先生闻讯,因念其聪慧,不怡者累日。”④甲午日记六月二十八日:⑤

下午得仲英书,悉次女蕖殇。啼笑犹昨,不能无感于心。然为蕖计,解脱早正可喜耳。何必曳八幅裙遮遮掩掩,寻数十年烦恼。殇之日六月十有四,瘗诸伊之大舅氏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