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有什么传说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纳的一具可爱的生命.虽然只是传说,却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远超过许多真人.<白蛇传>的传说,由来已久,现存较早的定型文本,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明代已有人将其编成戏曲,搬上舞台.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有什么传说冯梦龙<警世通言>,又将其记录整理,题为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至此,故事基本完整,并与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等地名紧密相连,而不再变更.清代,戏曲.曲艺的作者根据当时流传的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白娘子

    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纳的一具可爱的生命。虽然只是传说,却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远超过许多真人。《白蛇传》的传说,由来已久,现存较早的定型文本,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明代已有人将其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有什么传说

冯梦龙《警世通言》,又将其记录整理,题为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至此,故事基本完整,并与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等地名紧密相连,而不再变更。清代,戏曲、曲艺的作者根据当时流传的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白娘子传》的情节。

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有什么传说

历代慷慨地把西湖、断桥、雷峰塔奉献给他,使西湖景观上有了她的印迹,而西湖毫 无亏损,反而因此平添了特别明丽的色彩。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人世间的平凡生活。

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有什么传说

正因为她这一特殊的想法,使她成了传说中最具亲和力的人物。雷峰塔。在某种意义上,它名播万里正是因为压着白娘子。当《白蛇传》中出现了雷峰塔后,一个悲怆的结局无可挽回地出现了。学者余秋雨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怆然象征。

雷峰塔虽然于一九二四年突然倒塌,但它仍在西湖十景中占着响当当一角。宋代隐士林和靖的"夕照前村见""和宋末元初尹廷高的""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嚓,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为它千古传唱。

但是正因为传说中雷峰塔禁锢了白娘子,当它终于倒掉后,一批五四文化闯将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雷峰塔的闻名,一般的说法是,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组对景之一,它与北山的保俶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在雷峰塔未以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

金山寺与雷峰塔

在雷峰塔与白娘子的传说中,人们忘不了那个以"卫道士"自居的金山寺法海和尚。但为什么把远在长江边的金山寺拉到西湖之畔的雷峰塔旁呢?

根据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记载,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似乎还是个"正面人物",大有替天行道之意。可能是时代进步的缘故,令人印象中的法海则完全是个坏事干绝的戏曲人物了。

    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寺内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向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寺。法海也据说确有其人。历史上镇江与杭州的联系是相当频繁的。金山寺有一副对联:"适从云水窟来,山色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

"此联的大意是说,刚从四川云雾迷漫的峡谷中飞渡而来,袖管上沾的巫峡雨水还没有干透,又要向海天深处的浙江杭州赶去了,行色匆匆,小舟还得趁早去赶浙江潮。

对联中的"海天深处"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处镇江的古人为什么独将杭州写上去呢?据了解,宋明时,长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镇江为中转点、歇脚站。而当时以丝茶闻名的杭州已经盛极一时,各路商人争着要来。行商们本来就是民间说书艺人"兜售"的对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进说书的内容里,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