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七君子 “戊戌”的“第七君子”

2018-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荫桓(1837-1900年),字樵阳,广东省南海县人.早年考秀才不第,二十一岁纳资买了知县官衔,入山东巡抚幕府做文书,后来升迁至道员.光绪八年,任安徽按察使.光绪十年,被朝廷授三品卿衔,命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爱国七君子 "戊戌"的"第七君子"次年,出任特使,奔赴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张荫桓是个很有脑子又非常能干的官员,未入仕即努力学习外语,用心研究洋务.出使时成绩显赫,比如设领事保护侨民,建立华人中西学堂,教育华人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维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为屈

张荫桓(1837-1900年),字樵阳,广东省南海县人。早年考秀才不第,二十一岁纳资买了知县官衔,入山东巡抚幕府做文书,后来升迁至道员。光绪八年,任安徽按察使。光绪十年,被朝廷授三品卿衔,命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爱国七君子 “戊戌”的“第七君子”

次年,出任特使,奔赴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张荫桓是个很有脑子又非常能干的官员,未入仕即努力学习外语,用心研究洋务。出使时成绩显赫,比如设领事保护侨民,建立华人中西学堂,教育华人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维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为屈死的200多名华工讨得14.

7万多墨西哥银元的赔偿,并订立协议使外国人再也不敢随意杀害华人,同时,他还对西方社会进行全面考察,回国后,即向朝廷呈献反映出使过程的《三洲日记》。

张荫桓的工作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归国不久,即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兼户部侍郎,赏加尚书衔,进入从一品大员的行列。这在不是科举出身,又无特别军功的汉族大臣中是非常罕见的。光绪二十三年,张荫桓代表朝廷赴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庆典,后来又去了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对外国事务再次作了一番细致深入的了解。

或许是觉得张荫桓长年从事外交,见识超拔,决意变法的光绪帝对张荫桓非常器重,经常召见他,仅在戊戌年三月,就连续7次召见。保守派大臣弹劾张荫桓蛊惑圣上,要求将其囚禁,光绪帝不予理睬。当年6月11日,光绪帝毅然下诏,起用维新人士,正式变法。

改革也好,革命也罢,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调整,戊戌变法加大了皇帝的权力,相应地自然会减少皇太后的权威,加上以康有为为精神领袖的维新派对变法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居然准备采取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太后的冒险之策,原本对新法多少有几分支持的慈禧太后彻底翻脸。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住地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宣布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随后发布训政诏书,下令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维新人士,并要求地方督抚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

做外交官的人往往都有国际朋友,张荫桓也不例外。他被捕之后,英国公使窦纳乐第一时间就给李鸿章写信,想保住张荫桓。窦纳乐还致信日本公使林权助,请求当时在清国的伊藤博文帮忙。与伊藤博文商量后,林权助亲自去见李鸿章,希望他助援张荫桓。

李鸿章最初没有同意,林权助威胁他说:杀掉张荫桓肯定会引起西方各国干涉。此时,李鸿章才给荣禄写了一封信,拜托他想想办法。荣禄是慈禧的宠臣,又是镇压戊戌变法的"功臣",他提的建议,慈禧还是会听听的,就这样,张荫桓就与李鸿章想保的徐致靖一起保住了性命。

然而,慈禧虽然给了荣禄一个面子,心里却一直想着怎样重重地惩罚一下张荫桓,她先是以"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的罪名将张荫桓流放新疆,两年之后又下令将他杀害。至此,戊戌变法的死难者实际上增加一人,张荫桓成了戊戌变法喋血的第七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