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栋人才思想 【智库研究】新加坡人才立国思想的确立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本文选自<新加坡的人才战略与实践>,作者:刘宏.王辉耀,摘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公众号作为新兴国家,新加坡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

    本文选自《新加坡的人才战略与实践》,作者:刘宏、王辉耀,摘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公众号

作为新兴国家,新加坡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已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航运、制造、设计、教育和科技交流中心。多年来,新加坡一直牢牢占据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力排行榜的前列,2013年更是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新加坡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绩,关键在于其树立了“人才立国、人才治国”的国家战略。在“人才资源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乏”这一极具前瞻性和危机意识的人才思想指引之下,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占据了相对优势的地位。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新加坡政府领导人将国际人才战略列为国家战略,从最高层对人才战略加以定位和推动。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位国家领导人的人才立国思想及其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作用对新加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位国家领导的人才思想各有特点,但都与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李光耀时期,新加坡刚刚独立,从稳固政局和发挥政府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引导作用考虑,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政府中效力,因此李光耀执政前期的人才思想侧重于执政人才的培养与吸纳。

而其执政后期,新加坡的社会各方面发展趋于平稳,全球化的萌芽渐现,开始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到1990年吴作栋上台执政之时,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而新加坡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缓慢,因此吴作栋的人才思想主要侧重于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

为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吴作栋在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合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推进。2004年,李显龙执政新加坡时,新加坡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代际交替以及本土人口与外来人才之间的矛盾冲突等问题逐一显现。

围绕这些问题,李显龙人才思想的重心偏向于教育和吸引高素质移民方面,同时,也更加注重高素质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

在“人才资源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乏”这一极具前瞻性和危机意识的人才思想指引之下,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人才引进措施,不仅保证了国内人才发展,而且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占据了相对优势地位。据2011年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Heidrick& Struggles)与《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联合发布的“全球人才指数”(GTI)报告,新加坡在人才环境与吸引人才倾向上都位居前列。

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10月1日发布的首份《人力资本指数报告》亦显示出新加坡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综合优势:在参与调查的122个国家中,新加坡的人力资本指数排在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瑞士、芬兰,居亚洲国家之首。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全球各个国家可被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以及低收入国家四类。其中,新加坡属于高收入国家,其综合人才竞争力在所有高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三。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单个指标上看,新加坡在遥遥领先于亚太地区的整体水平的同时,其综合人才竞争力在所有高收入经济体中亦相当突出。

新加坡的人才战略有以下五个重要特点:第一,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最高领导层直接推动;第二,重视本土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注重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第三,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外来人才,并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第四,人才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政府指导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原则;第五,建立相关的政策配套机制,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甄别、管理和培养。

新加坡将人口政策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领导人推动,政府各部门协调努力,适时转变政策重点的模式,效果显著。这对于正面临老龄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研究新加坡的人才战略,借鉴其经验,避免其教训,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