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后作品 魏启后:在规范之内写出新意来才叫高明

2018-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我已经好多年不动笔了,最近又在临怀素.黄庭坚,想写得自由一些.我带来了一些近作的照片,想听听先生的意见.魏:写大草,点线一定要立得住才行,不要脱帖太早,临帖还要再规矩一些.怀素最好的帖是<苦笋帖>,我有一个看法,<苦笋帖>是米元章做的,不是怀素的,因为这里头流入出来米元章的手法,怀素不会用这样的手法.米到了后期恐怕也做不了,应该是他中年以前做的.魏启后作品 魏启后:在规范之内写出新意来才叫高明要是作为作品看,<苦笋帖>比怀素其它的作品更好,是个高水平的赝品.这也说明

王:我已经好多年不动笔了,最近又在临怀素、黄庭坚,想写得自由一些。我带来了一些近作的照片,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魏:写大草,点线一定要立得住才行,不要脱帖太早,临帖还要再规矩一些。怀素最好的帖是《苦笋帖》,我有一个看法,《苦笋帖》是米元章做的,不是怀素的,因为这里头流入出来米元章的手法,怀素不会用这样的手法。米到了后期恐怕也做不了,应该是他中年以前做的。

魏启后作品 魏启后:在规范之内写出新意来才叫高明

要是作为作品看,《苦笋帖》比怀素其它的作品更好,是个高水平的赝品。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米元章在中年以前,也就是集古字的时期,反而写的更好,后来他写自己的字,反而很多习气都出来了。

所以我欣赏米元章早期的东西,也就是他署名“米黻”那个时期的作品。我曾专门收集他那个阶段的作品作为学习的阶梯,后来他形成自己的面貌了,就不能跟着他跑了。所以我的态度是这样的,拿着二王当老师,拿着米元章做最好的同学。这样说听起来好象很狂,但在学习的态度上必须是这样的。

魏启后作品 魏启后:在规范之内写出新意来才叫高明

王:前些日子北京的一位书家说起您,说您在1980年以前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书家,您赞同吗?

魏:他的意思是说我现在保守了(笑)。其实不要追求创新,也不要追求独特面貌,独特面貌不是追求来的,不能勉强。书法这个东西不能搞速成,有的人热衷于创新,也是想速成。还是要老老实实的临摹。古人也不是都好,要把目光放在北宋以前。

魏启后作品 魏启后:在规范之内写出新意来才叫高明

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末清初的草书,不要去学。甚至不要多看,看多了会受污染。中国书法发展到北宋就开始走下坡路,明清就更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文化普及了,小地方的读书人,通过开科考试,就可以做官,做高官,官做的大了,但是没有见识,这样以来对文化的污染就太大了。

因为小地方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读那一点书,不见世面,不见好作品,历代的好作品都没见过,字当然就不行。真正的书法名家都是极少数,将来也是极少数,所以宋以后的文化普及,落到写字反而是一种倒退。

北宋以前就不受这种污染。因为文化普及的面很小,都在高层次以上,苏黄米蔡这些人绝对都是高层次的,低层次的也看不上眼。明清以后污染面就大了。什么事情从长远说是发展的,但在一定的甚至相当长的时间以内是倒退的,倒退以后才会发展。

现在好的影印资料多了,博物馆展览很多,可以看到好的资料、法帖,但是写字的人还是转不过弯来。因为文化已经被污染了,书法家洗脱不干净。

一种污染是明清以后文化普及带来的污染,还有一种污染是西方文化的污染,书法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浑身很脏,干净不了了。现在有一些现代派,说是创新,写的字基本上不是字,他们的手法是受污染的,手法是低级的,花里糊哨,里面的转折、变化全是低层次的,那种新式样是带着小辫穿西装。

西方人穿西装是整套的,中国人穿西装很随便,不带坎肩,配上一个毛背心(大笑),可能是不愿意太整齐了,那又何必穿西装呢。

现在什么都讲自由,但书法这个东西,太自由了不行,尤其是书法脱离了实用以后,很多人找到了一种借口,书法可以不用辨识,纯粹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去欣赏,这样以来书法就简单化了,这也是一种污染。王羲之那个时候,书法是和实用连在一起的,现在看到的他的东西全是一些信札、手稿,书法和实用联在一起,就有个规范问题,在规范之内,写出性情来,写出新意来,那才叫高明。

写得很规范,但暮气沉沉,也不行,尤其年轻人,不能有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