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短句 【改革开放记忆】问候语见证我家的酸甜苦辣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改革开放40年,我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能体现这一巨变的是那些出现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你吃了吗""你忙什么",到90年代的"你买房了吗""你炒股了吗""你旅游了吗",再到"你身体还好吗""你儿子上大学了吗",变成现在的"你电商了吗""你自驾游了吗"这些问候语的变

改革开放40年,我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能体现这一巨变的是那些出现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你吃了吗”“你忙什么”,到90年代的“你买房了吗”“你炒股了吗”“你旅游了吗”,再到“你身体还好吗”“你儿子上大学了吗”,变成现在的“你电商了吗”“你自驾游了吗”这些问候语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40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迁。

问候语短句 【改革开放记忆】问候语见证我家的酸甜苦辣

我老家在偏远的农村,那时候生活很困难,有时一天三顿都吃不饱,整天都是吃红苕干和高粱面,偶儿才下一小半碗米,就连所谓的“打牙祭”也只见几颗油珠珠。

记得有一年,因为一家人已经几个月没吃上一回肉了,嘴里成天冒着清口水,痨得很,所以干活自然也没什么力气。过中秋节时,邻居家的儿子从新疆部队回来探亲,带了猪肉罐头。这家人像过年一样,下午早早地就开始蒸罐头,准备晚饭。

问候语短句 【改革开放记忆】问候语见证我家的酸甜苦辣

闻到那股子香味,我和哥哥借故三天两头地来这家人屋里串门,嘴上说是看看当兵的小伙伴,其实就是想尝一口猪肉罐头。当时不仅是我哥俩,还有好几户邻居都去了他们家,为的就是一饱口福!我至今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情形。

问候语短句 【改革开放记忆】问候语见证我家的酸甜苦辣

那些年,邻里之间一见面都要问:“你吃了吗?”即便是上午十点或下午三四点也这么问,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但其实在大家的心里把吃饭问题都看得很重。那时候,粮食紧张、物资匮乏,老百姓买什么都需要票。做新衣要布票,买煤油要油票,逢年过节买几两红苕酒都要酒票。

我家娃儿多,只有父母是劳动力,挣的工分少,分的粮食也不多,所以每顿饭吃完都会把粘在碗底的粥糊饭粒舔干净,这还觉得意犹未尽。成天想的也是怎样把肚子填饱,所以见面都说吃饭的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我家7口人承包了7亩地,每年可收1万多斤粮食,不仅自己家吃不完,还要卖几千斤出去。村民收入增加了,见面时的问候语也发生了变化,由“你吃了吗”变成“你在忙啥”“你今年收入多少”。

虽然温饱已不是问题,但父母要赡养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还要供我上大学,一家人的收入仍有些捉襟见肘。父亲只留下妈妈和小侄女在家,他自己和哥哥姐姐们出外打工挣钱。那时,父亲只要一听到别人问他:“你有存款吗”“你准备给儿子买房了”,脸上就露出深深的愧疚和无奈。

2014年,我大学毕业,找了很多工作都不甚满意。家里的亲朋好友一见面,就问父亲:“你儿子找到工作了没?”这让他十分苦恼。正当一家人为此犯愁时,村主任来到我家,找到我父亲:“现在国家有了新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你儿子又是学农业的,我看可以试试自己创业。

如果你儿子决定好创业,村里一定尽全力帮助。”父亲当时心里便有了主意,随后给我做了一通思想工作,我也欣然接受了。在村里的帮助下,我结合专业所学,经过考察论证,选择了当年栽种当年挂果的山东槟榔核桃,通过利用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地,结果第二年就有了收益。

现在除了种植核桃,我家还盖起了几十亩的无公害蔬菜大棚,开启了电商业务,不出家门就能把产品卖出去,一年净收入有20多万元。家里不仅装修了农村的房子,也在城里给我买了商品房和小汽车。婚后,节假日期间我们一家人经常自驾游,看祖国大好河山。一与人拉家常,父亲总掩不住内心的激动,说个不停。最让我意外的是,父亲还开始用微信,经常和远在省城读研究生的外侄女视频聊天。每每如此,他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这40年来,我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吃饱吃好之余还讲究营养搭配。以前的“高档食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家庭聚会、好友聚餐把“下馆子”视作常事,不像从前那样算计着过日子。“你电商了吗”“你自驾游了吗”,成为农村人日常见面的时兴话。

去年四川凉山地震,父亲第一时间向灾区捐了2万元,还发动合作社的10位种养大户为灾区捐款捐物,遇到熟悉或不熟悉的,见面就问:“你捐了吗?”在他的倡议下,社里10名党员还交纳了3000多元的“特殊党费”。他说:“改革开放40年,我们脱贫致富。

现在国家日益强盛,受惠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了一定的家底,也该想想其他受困的人。能够为灾区人民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也是我们回馈社会的一份心意啊!”(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