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本愿经 普贤菩萨圣诞专题 | 发心行愿 臻于至善

2019-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农历二月廿一日,是普贤菩萨圣诞.佛法的修学要从为信愿.慈悲和智慧的法门趋入,观世音菩萨和文殊师利法王子所寓表的,是慈悲和慧学的增上,普贤菩萨则是由信愿的屡践而为佛子的表率.信愿,重在发愿和行愿上,其中地藏菩萨侧重于发愿,而普贤菩萨倾向于行践慈悲的誓愿.普贤菩萨本愿经 普贤菩萨圣诞专题 | 发心行愿 臻于至善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从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三业,皆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日经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间的功德和世间的福报,都要依靠

农历二月廿一日,是普贤菩萨圣诞。佛法的修学要从为信愿、慈悲和智慧的法门趋入,观世音菩萨和文殊师利法王子所寓表的,是慈悲和慧学的增上,普贤菩萨则是由信愿的屡践而为佛子的表率。信愿,重在发愿和行愿上,其中地藏菩萨侧重于发愿,而普贤菩萨倾向于行践慈悲的誓愿。

普贤菩萨本愿经 普贤菩萨圣诞专题 | 发心行愿 臻于至善

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从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三业,皆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大日经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间的功德和世间的福报,都要依靠暇满人身来证获。普贤菩萨在久远劫前,曾是一位叫做泯图的转轮圣王之子,他曾与父王一同供养当时住世的宝藏如来,宝藏如来知其未来能行广大弘愿,遂为之授记。

普贤菩萨本愿经 普贤菩萨圣诞专题 | 发心行愿 臻于至善

佛法中所说的上等根器,是要从发心行愿开始培护,这也是泯图王子蒙佛授记的因缘所在。生活中要长养菩提道种,就须要有坚定不移的行践,这种行持叫做菩萨行,就是将信仰落于生活的世谛之中,在利他之中,完成自利。

普贤菩萨本愿经 普贤菩萨圣诞专题 | 发心行愿 臻于至善

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文殊、普贤、观音三位大士都已证得无上正觉,在华严世界中,普贤与文殊二位大士,是毗卢遮那如来辅翼,也是知行一如,德行圆满的华严三圣。法身大士因无上悲心之故,倒驾慈航示现菩萨妙相,为众生述说其因地修行的行愿经历,启发后世弟子的深见广行。

在佛教艺术中,对普贤行愿的表征十分美妙。上至华藏世界佛光无量,下达六度万行菩提善因,内供弥陀清净法相,以期众生入佛知见,生极乐国。信愿,与智慧、慈悲同为大乘法要,普贤菩萨以行愿堪著,在《华严经》的诸多译本中,《普贤行愿品》都作为契入正见的枢要法门,四十卷的华严译本均为普贤行愿品。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圆满次第参访的善知识,普贤菩萨在华严海会上,为善财童子讲说了行践十大愿王,是三世诸佛的因位共法,即“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成就如来功德,须从十大愿王的行践开始。因此圭峰宗密赞叹说,“此菩提心是十种行愿之本,修行菩萨,必先已发菩提心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