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文 揭开王勃著《滕王阁序》背后的秘密

2019-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的<滕王阁序>声韵铿锵,文气畅达,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滕王阁序>全文 揭开王勃著<滕王阁序>背后的秘密作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被传颂了上千年,也被无数人研究了上千年.文章中诸多的典故究竟从何而来,王勃又是如何用典,为何引用的天文典故有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隐藏在<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的《滕王阁序》声韵铿锵,文气畅达,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滕王阁序》全文 揭开王勃著《滕王阁序》背后的秘密

作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被传颂了上千年,也被无数人研究了上千年。文章中诸多的典故究竟从何而来,王勃又是如何用典,为何引用的天文典故有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隐藏在《滕王阁序》文字背后的秘密。

《滕王阁序》全文 揭开王勃著《滕王阁序》背后的秘密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滕王阁序》全文 揭开王勃著《滕王阁序》背后的秘密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众多文献记载王勃写序故事

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故事,在很多文献典籍中都有记载。唐代《中元传》记载:"勃引纸,方书两句,一吏入报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老儒常谈。’一吏又报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曰:‘故事也。’一吏又报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公即不语。自此往复吏报,但颌颐而已。

至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不觉引手鸣几曰:‘此天才也。’"南昌历史专家应宗强认为,此文简略,资料最为原始,后世诸本,皆源于此,细节却逐渐丰富,之后冯梦龙等又有所增益。 

五代王定保所著《唐摭言》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座上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请宴所,极欢而罢。" 

应宗强认为,《滕王阁序》首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代注家以为是指唐武德八年洪州总管府改洪州都督府一事,起首点明郡治沿革,其实亦是佳句,然常人行文亦必从此下手,故都督不以为贵,遂称"老儒常谈"。

王勃乃是骈文用典高手

《滕王阁序》中引用典故众多,明杨慎《丹铅录》评论道:王勃"以十四岁之童子,胸中万卷,千载之下,宿儒犹不能知其出处"。明张燧《千百年眼》亦言"岂非间世奇才!杜子美、韩退之极其推服,良有以也。使勃与杜、韩并世对毫,恐地上老骥,不能追云中俊鹘。后生之指点流传,妄哉!"

应宗强说,《滕王阁序》中提到"王将军之武库",明杨慎《丹铅录》引《三国典略》道:"萧明与王僧辩书:凡诸部曲,并使抬携,赴投戒行,前后云集。霜戈电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象,皆是云台之仗。""紫电青霜"一语即本于此。

而王将军(王僧辩)与豫章有何联系?《资治通鉴》记载:"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八年春,正月,敬躬据郡反,改元永汉,署官属,进攻庐陵,逼豫章。南方久不习兵,人情扰骇,豫章内史张绾募兵以拒之。绾,缵之弟也。

二月,戊戌,江州刺史湘东王绎遣司马王僧辩、中兵曹子郢讨敬躬,受绾节度。三月,戊辰,擒敬躬,送建康,斩之。僧辩,神念之子也,该博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志气高远。"说明王僧辩曾在豫章用兵,王勃用此典自在情理之中。

古人用典讲究"言必有出处"。这些典故经王勃妙手翻新后,异于原文,却不离于原文,更有点铁成金之妙。应宗强认为,王勃用典方法其实是骈文中一种专门的修辞方法,刘麟生《骈文学》论用典称:"用典如何可以自然曼妙?不外乎融化剪裁,《四六金箴》之说,可供参阅。

"《资治通鉴》中王僧辩豫章平叛事"众所共知",所谓"熟"也;"霜""电""武库"出《三国典略》,所谓"剪"也;四十余字削为四六句,所谓"析碎本语以融之","紫""青""王将军"所谓"贻以已字融之",此为"融"也;"王将军之武库"古事今意,并行不悖,既用豫章旧典,又可代指阁上嘉宾,此所谓"化"也;式虽四六,而与古文不异,使人唯知滕王阁"座上显客"王将军,而不知此兼用典,此所谓"串"也。

由此看,王勃此句"王将军之武库"乃是用典,而翻故出新,语意双关,不愧为骈文用典的高手。

王勃究竟有没有打"腹稿"?

王勃作序究竟有没有事先准备?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史上无丝毫根据可以查出王勃已"宿构"文章,故此留下了一个近乎文学神话的故事。王勃的《滕王阁序》惊才绝艳,《醒世恒言》等很多记载中,都描写了王勃作序有神助的故事。

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也记载了一段"江神有意怜才子,倏忽威灵助去程。一夕清风雷电疾,满碑佳句雪冰清。直教丽藻传千古,不但雄名动两京。不是明灵祐祠客,洪都佳景绝无声"的佳话。 

《新唐书》也记载:"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新唐书》还写道:"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所谓腹稿,就是满腹经纶的作者在心中思考的结果。

据应宗强推测,王勃到滕王阁作序之前,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王勃用典分析,王勃在旅途中有可能看了《越绝书》《汉书·地理志》《水经注》 等书籍,因为这些书犹如古代的导游图。

 古代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山川、城邑、交通、典故、人物、特产都只能从这些史籍中了解。从王勃在江淮所写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江中游览所写的《采莲赋》、在南昌所写的《滕王阁序》、在广州所写的《鞶鉴图铭序》来看,路线正贯穿其中。

应宗强推测,在出版、图籍并不发达的唐初,介绍历史、地理的《水经注》《汉书·地理志》《越绝书》是读书士子的首选。王勃一路沿江而下,万里省亲,途中必携诗书以消永日,了解各地的天文地理、人文典故。

引用冷门典故展示满腹才学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中对南昌天文的描述将翼轸牛斗共列,后人疑其必有一错。北宋王观国《学林》中记载:"考《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及诸史天文皆曰:牵牛、婺女,扬州也。

翼轸,荆州也……滕王阁在豫章而勃序以为星分翼轸者,误矣……勃序颇为唐人所脍炙,而首误二字何耶";南宋叶大庆《考古质疑》亦疑"丰城剑气,上冲牛斗而星分翼轸,分野尤差",清俞樾《俞楼杂纂》称:"此说足订子安之误"。

《滕王阁序》将翼轸斗牛并列必错,三江五湖不明,扑朔迷离,难以解释。《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应宗强认为,王勃《滕王阁序》开篇也是脱胎于此,如"楚地,翼、轸之分野也"(星分翼轸),衡庐若指山则分别在楚地、吴地之中(地接衡庐),"三江五湖之利"(襟三江而带五湖),"荆蛮"在楚,"瓯越"则是今天的浙江温州一带。

按照骈文"融化剪裁"用典规律,应宗强认为,《滕王阁序》开头"星分翼轸……龙光射斗牛之墟"的33个字出于《汉书·地理志》。古人将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宿,与地上数十州郡相对应。

《汉书·地理志》以之配地上封国及相应州郡。楚地,翼、轸之分野也。吴地,斗分野也。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从这一依据来看,王勃若真用典于此就错了,应是"星分于斗,龙光射斗之墟"。

宋洪迈《容斋随笔》称:"王勃文章,皆精切有本源处。"应宗强认为,王勃出身名门,祖父王通是大儒,叔祖王绩是大诗人,王勃六岁作文章,"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篇,十岁包综六经"。王勃不仅精通文学,也是天文学的奇才,史载其"聪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 。而在此用典却出现天文常识的错误,实在不应该,这也让历代学者不解。

清朝《王子安集注》的作者蒋清翊发现,历代典籍中唯有《越绝书》与王勃的文章相合,《越绝书》记载:"楚故治郢,今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庐江、豫章、长沙、翼轸也。"蒋氏以此为注,称豫章"星分翼轸",后世注家虽嫌其冷僻,却也奉之为圭臬。

应宗强认为,这是王勃最巧妙的地方。依《汉书》王勃当然错误,然王勃偏偏可以举出《越绝书》为证,你又不能说他错了。两说互相矛盾,孰是孰非,谁能定论!应宗强推测,当日王勃开篇就在利用《汉书·地理志》和《越绝书》两种天文地理学说之间的差异出了一个深奥的难题,开了一个极高明的玩笑。

而都督绝非等闲之辈,《中元传》记载,当王勃吟出"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都督称"故事也",说明典故出于一本冷僻的《越绝书》,用典虽然极偏,都督却也胸中了然,称这不过是《越绝书》中的老说法罢了。  

接着王勃吟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都督发现此文明明以"剪裁融化"之法出于《汉书·地理志》,而绝非出于《越绝书》,《越绝书》绝无"荆蛮瓯越"内容,然若出于《汉书·地理志》则"星分翼轸"却是楚地,而豫章在吴地斗分野,然而若说其错,王勃又有《越绝书》为据,正是势同骑虎,在两难之间矣。

故都督立知王勃乃一极高明之人,此来分明给众人出了个难题,故都督"沉吟不语"。后接"龙光射斗牛之墟",天文常识上又与《汉书·地理志》不合,偏偏又有《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相证,亦不能轻言其错也,然已知王勃必非凡品也。

 应宗强说,若王勃一路看书而来,则必熟读《吴越春秋》《越绝书》《水经注》等书,如此用典实是情理之中,自然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