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说净空法师 宣化上人:切记!在家人不可说出家人过错!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师父.比丘.比丘尼.父母.沙门(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婆罗门(清净行),他们住于正道,专一其心修行.应该向修正道的人,尊重供养,作为福田的处所,如果不恭敬他们,是为慢业.请大家注意!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供养三宝,不要挑三宝的错,吹毛求疵.宣化上人说净空法师 宣化上人:切记!在家人不可说出家人过错!在佛教里,在家人对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出家人,批评出家人,要供养出家人,要赞叹出家人,这样才不会有"慢"业.否则就是贡高我慢,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造罪业.从因果上

对于师父、比丘、比丘尼、父母、沙门(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婆罗门(清净行),他们住于正道,专一其心修行。应该向修正道的人,尊重供养,作为福田的处所,如果不恭敬他们,是为慢业。

请大家注意!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供养三宝,不要挑三宝的错,吹毛求疵。

宣化上人说净空法师 宣化上人:切记!在家人不可说出家人过错!

在佛教里,在家人对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出家人,批评出家人,要供养出家人,要赞叹出家人,这样才不会有“慢”业。否则就是贡高我慢,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造罪业。从因果上来讲,这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

宣化上人说净空法师 宣化上人:切记!在家人不可说出家人过错!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养,令他们种福田,也要回光返照想一想,自己是否天天认真修行?所谓:

“施主一粒米,赛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我们既然受人的恭敬,自己要反省一下,自己值不值得受人恭敬?自己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是不是还和在家人一样?是不是天天打无益的妄想?是不是一天到晚发脾气?一天到晚妒忌障碍,或妨碍他人修道?若是有这样的情形,就不堪受人家的恭敬和供养,纵使勉强接受,还是有愧于心的。我们修道人,要时刻注意,不可糊里糊涂在道场中混光阴,这样接受在家人的供养,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宣化上人说净空法师 宣化上人:切记!在家人不可说出家人过错!

为什么在家人要供养出家人,护出家人的法?因为出家人专心修道,没有世俗人那么多的妄想,那样多的烦恼、妒忌。如果能这样,对于在家人的恭敬和供养,才能受之无愧。如果不认真修行,甚至不如在家人的虔诚,那就没有受人恭敬和供养的资格。这一点要深深觉悟,不可鱼目混珠,在佛教里面混饭吃。

在家人供养出家人的时候,也不可以有分别心,有选择心:“这位法师有修行,我要供养他;那位法师没有道行,我不供养他。”不要有这种不正当的心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供养三宝,不要挑三宝的错,吹毛求疵。若是专找三宝的毛病,那是贡高我慢作怪,根本谈不上护持三宝。

我们在道场中不要造罪业,要多做功德,才能将以前的罪业抵消。首先应该忏悔,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要如何忏悔呢?要在四众面前,将罪业全盘托出,一五一十说个清楚,并发誓从今以后绝不再犯,这样佛菩萨一定会宽恕你,替你了业。

因为以前你是无心的,但是今后如果再犯,就是有意的,所谓“明知故犯”。若是这样,你就算忏悔,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成为定业,将来必定要受果报的。我们人不可以存着一种心理,想:“我白天造罪,晚上祈祷,那就无罪了。”这样周而复始地造业,而继续祈祷,成为例行公事,那将来的罪业,积得犹如须弥山那么高,焉能不堕地狱呢?

在我们的道场中,有十方诸佛的化身,有十方诸菩萨的化身,也有辟支佛、阿罗汉等诸圣人的化身,又有天龙八部在护法。我们在道场中,若尽找人家的麻烦,尽找人家的不对,这就等于找十方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诸圣人的不对一样。

在道场中一边修行,一边造业,修的没有造的多,这就等于在银行透支一样,补不上差额,将来终会信用破产的。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不要在道场中,只知道造恶的业,不知造善的业。要常找自己的不是,不要找人家的不对。如果专找人家的麻烦,障碍人家修道,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将来还要受果报,这后果不言可知。

不说四众过

宣化上人

怎么叫毁谤三宝呢?我们信佛的人,切记不要犯这种的罪过──就是专门说三宝的过错,说佛教不好,说佛法不好,说僧人不好。菩萨戒有一条戒说:“不说四众过戒。”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过菩萨戒的人,对于比丘有什么罪过,不要讲;比丘尼作什么错事,也不要讲;优婆塞有什么过错,也不要讲;优婆夷有什么过错,也不要讲,这叫不说四众过。

你不说可是不说,就是有其他人说四众过,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着讲,就像是没听见似的。为什么?你如果又去跟着说,也就犯了毁谤三宝的罪,也就犯了说四众过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闭上,缄口不言。

再者,我们凡夫的见解,有的时候会错误的,圣人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谓初地的菩萨,就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就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罗汉的境界。在还没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时候,不要生出一种毁谤三宝的心,不要说四众过。

他明明就是有过,也不要讲他,为什么?你知道他有过,你自己往好的做,这就对了。不要好像照像机,尽给人家照像,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也没有照一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