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 三国太史慈的仁义之名

2018-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水滚滚,浪花淘尽英雄,在那战乱纷争的东汉末年,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群英之中,常为后人津津乐道莫过于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等.然而相比之下,我更钟情于东莱太史慈.太史慈,既不是诸葛亮式的扭转时局,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也不是周瑜.吕蒙.陆逊那样在重大战役,犹如擎天之柱一样,指挥三军,并大获全胜.他只是三国芸芸众生的一个,他实在是太小了.然而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狭义的精神.他既传承了古代侠士知恩必报的情感,又开启了后代忠君报国的思潮.侠的种种特征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东莱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 三国

江水滚滚,浪花淘尽英雄,在那战乱纷争的东汉末年,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群英之中,常为后人津津乐道莫过于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等。然而相比之下,我更钟情于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既不是诸葛亮式的扭转时局,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也不是周瑜、吕蒙、陆逊那样在重大战役,犹如擎天之柱一样,指挥三军,并大获全胜。他只是三国芸芸众生的一个,他实在是太小了。然而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狭义的精神。他既传承了古代侠士知恩必报的情感,又开启了后代忠君报国的思潮。侠的种种特征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东莱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 三国太史慈的仁义之名

拥有聪明的智慧、精湛的武艺、过人的胆略,这是人们心中侠的理想的基本特征。

太史慈,字子义。二十岁的时候,用计使郡里的奏章先州里一步送达,使得事情占了先机,他又有远见的逃到辽东避免报复。对于这件事,孔融是非常欣赏的,并经常派人看望太史慈的母亲。

东莱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 三国太史慈的仁义之名

一次,太史慈与一名士兵出外侦查,遭遇孙策等人,孙策手下,皆为韩当、黄盖之辈。但太史慈毫不畏惧,与孙策独斗,抢下了孙策的头盔。

传统的观众朋友们因为受小说《三国演义》和影视剧的影响,在三国人物的射术上,有着别样的认识,认为吕布辕门射戟第一,黄忠箭射关羽头盔当属第二。对于这一认识误区,我实在忍无可忍,特此出面澄清下相关史实,在史书里没有一句提到过黄忠会射箭的原话,更别说射术排第二了。

东莱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 三国太史慈的仁义之名

吕布的辕门射戟倒是确有其事,他排第一,倒也可以。然而太史慈的射术,也堪称精湛。在追随孙策征讨麻保贼的时候,敌城楼上有个人得瑟B,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的,甚是猖狂。太史慈一箭把那人手掌钉在了城楼的柱子上。着实可见其射术精湛,除了吕布的辕门射戟可与之一较,我想再无他人也。

太史慈是东吴的武神。

与其说是将领,毋宁说,太史慈是一位侠客。太史子义的确最重一个义字。

也许,从二十一岁那年,那就认定了自己侠客般的人生路。他可以毫无顾忌地毁掉州章,不惜亡命辽东。孔融不是一位俗士,自然钦赏子义的洒脱,以至于对其母赡恤殷勤,子义终于得以展现自己的猛虎一般的手段和感人肺腑的英雄慷慨!

管亥围北海,子义冲进城中,领命突围寻刘备救援。太史慈展现了非凡的智勇。兵法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只看子义突围之计,又岂能以仅以勇夫勇将相视?贼人自然不懂子义的权谋,又见他“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的手段,只得任凭他去。

令人感动的还不止是智勇,我直接搬来子义自己对孔北海和刘平原的慷慨陈词:“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明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当与刘平原相遇,子义隐约感觉遇到了可以终身相托的人。对一个陌生人,拨兵马三千相助,这毕竟不是一般的气魄和才干。但刘平原似乎很忙碌,他总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子义不是这样的人。他太洒脱太不羁,在仕途上,他难免慵懒。

刘繇本是同乡,子义从辽东回来,便来到刘繇的帐下。这是他的转折,他因为刘繇,而结识了孙策。

他一下子被孙策所折服!他所认识的孙策,是一团沸腾的火焰!孙策可以跃马扬鞭冲突敌阵,也可以高呼周郎、子义,把酒言欢!

通过孙策,他又认识了周瑜,于是,他发现自己喜欢孙策爽朗的笑,饮酒和着击剑,也喜欢周郎着着羽扇纶巾,痴醉地扶弦。他多少次暗问着苍天:我是何等的幸运,竟结交了这两位举世无双的人中之龙!

而自从神亭一战,太史慈也成为东吴神武的象征。但这些,却不是子义所关心的。

也因此,太史慈不再有朋友。他属于朋友,不属于庙堂。

当孙郎亡故,尚有周郎与其惺惺;周郎去后,子义已再无知己。

天不假年,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也就在赤壁之战前两年,太史慈病逝,春秋四十有一。壮志未酬,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