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书法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张元:行草楷隶篆炉火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元,1944年生于湘西凤凰,籍贯天津,现居南京.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教授.现任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艺术顾问.中国岳飞文化促进会总监.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南京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私塾教育  参军入伍练苦功张元5岁时入私塾,当时的教书先生只教学生学国文.写汉字.那时起,张元就开始接触了毛笔字.张元回忆说,走书法这条道路与书香门第的家庭熏陶分不开.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张家兄弟4人的毛笔字也都写得不错.1961年参军入伍后,他的书法创作深受军旅书法家舒同首长(红军时期毛泽东称其"马背

张元,1944年生于湘西凤凰,籍贯天津,现居南京。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教授。现任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艺术顾问、中国岳飞文化促进会总监、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南京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私塾教育  参军入伍练苦功

张元5岁时入私塾,当时的教书先生只教学生学国文、写汉字。那时起,张元就开始接触了毛笔字。张元回忆说,走书法这条道路与书香门第的家庭熏陶分不开。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张家兄弟4人的毛笔字也都写得不错。1961年参军入伍后,他的书法创作深受军旅书法家舒同首长(红军时期毛泽东称其"马背书法家")的影响,在完成军训及文艺创作、演出等活动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苦练书法。

1969年,他的书法作品在省市展出,这给了他极大的肯定与鼓励,开始研究书法,还找来《现代书法论》、《古代书法论》等专业理论书籍,将其中提到但自己不懂的专业术语一条条查找对照,仔细钻研、琢磨,直到弄懂、领悟为止。 

    就这样,在常年的苦练和钻研后,张元的书法逐渐成熟,对汉字结构、体例的把握炉火纯青,行草楷隶篆甚至毛体,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无一不美,尤擅行书、草书、篆隶、草隶,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评论说,张元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韵律和谐,毫颖竞走龙蛇,有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和吴道子"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感觉。    笔力遒劲  信手挥毫抒胸臆

张元的书法用笔独特、笔力遒劲,转捻自如、结字得体、善于变化,章法讲究、气韵相通,绝无刻意、怪臆、变异的成分。不论是骨力姿态、还是神韵气魄,流露出来的均是自然流畅之美、和谐韵律之美、书法正道之美,皆有特有的清畅飘逸中蕴含刚劲、雄强奔放中不失高雅的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各类字体分别看来,张元的草书,取法极广,二王、张旭、怀素均有涉猎,以章草立基,追求平正,加以今草变化,使作品线质流畅圆润,结构匀称疏朗,整体呈现清雅脱俗格调。

    张元的行书如流水行云,既有现代人的审美气息,又蕴含着传统符号,从作品中可以捕捉到奔放、纯净、清新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隶书,宛如游龙走蛇,既有汉简的古朴,又有隶书的柔和,更有草书的流畅,功力、法度、神韵、内涵已达人书俱老之境界。张元告诉记者,他在60岁时对隶书书法进行了研讨,现在可以书写多种隶书风格,其风格已自成一派。

          多年的积累、磨练,使张元达到了眼前宣纸观数秒,腹中文章已布局,信手挥毫抒胸臆,笔下作品且流芳的境界。

特别是在笔会上,先生对当场所求遇到是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亦是如此,毫不怵笔,临场之作与平日之作毫无两样。正如怀素《论书帖》所云:"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

忠党爱国  红色文化书长卷

张元的很多书法作品都与毛泽东诗词等红色文化有关。采访中他谈起了2012年年底,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9周年,准备在主席家乡韶山举办书法展览,他搜寻到80余首毛泽东诗词,远远超过现在比较流行的30几首,包括主席在13-17岁的少年时期创作的诗词。

他在每一首诗词后面都配上了主席创作时背景、经历的介绍,精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展出未能按时举行,但他在南京举办的预展深受参观者好评。尤其是精心创作的百米长卷(长100米、宽1米的行书长卷),作品完成后竟达48斤之重,参观者实为惊叹。

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备2013年3月26日《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在岳飞家乡举办的个人书法艺术展,又在精心创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书法作品,准备2013年12月26 日于北京举办的书法艺术展活动。

现场教学  为人师表满桃李 

在采访过程中谈到如何才能写好书法,张元先生拿起毛笔,给记者一行来了次现场教学。

他告诉我们,作为初学者,以目前之环境可以先练硬笔,从掌握硬笔字的间架结构逐渐转到软笔字。练字过程切记要注意书写规范,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过程就可以从硬笔渐变到软笔。而练软笔最好从行书练起,重点抓偏旁部首与字体的间架结构,因为它们是书法的基础、基本功。

行书练好后可继续练草书,因为草书是从行书过渡而来的,部首有相应的对照。而楷书可以在其他时间练习,其目的从中苦练间架结构,稳心静气、培养性格。        "练书法需要下苦功反复练习,无捷径可走。

字帖的选用可以先临摹二王、颜真卿等等。必须临写诸家范本,认真悟出其中之奥秘。初学者首先必须爱好书法,然后才能沉静下心来练习,学习中要注意部首、笔画等的规范。

写字时要注意用好腕力、指力。写大字(榜书)要用到臂力。书写特大字(一米以上的字)需腰部发力,将一口气运到底,中间不可停顿(俗称运气)。写字时达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无法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境界。

"     张元先生目前身兼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的多幅作品被制作成字帖供学生临摹。他的教学语言直白生动,完全没有繁文缛节的理论限制,学生容易听懂,上手也很快。

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书法艺术的神秘性,在老年大学代课时,那些从未接触过书法的老年人在张元先生的指导下,练习一年半载后,作品就能写得有模有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把对艺术的追求视为真谛,看淡名衔、金钱。

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书法教育中,近乎无偿地在多所大学任教,开设书法课及讲座,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有不少学生的作品还获得了各种奖项,并加入了各类书法协会,而他却依然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在书法教育这块土地上。     由于张元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和书法理论研究,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对传统书法的洞见为他在书法创作方面独辟蹊径提供了各种可能。

他大量研习碑帖,上下求索;为人师表,推陈出新。他始终以一种稳定的情感状态和对人生世事的淡定从容去追求和感悟他的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他以真情至性为人、为学、为艺,桃李满天下,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书法教育工作者"。《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先生已然达到此种哲学境界和人生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