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天赋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2019-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语:一代枭雄曹操自赤壁大败之后,从而促成三国鼎立局面!而三国却又在司马家族中得到统一!其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三代权臣重臣司马懿!可是鹰眼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怎么统一三国的呢?曹氏一族又是怎么覆灭的呢?具体来说,统一三国的人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政权,这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要说三国是司马懿统一的,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司马炎天赋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

导语:一代枭雄曹操自赤壁大败之后,从而促成三国鼎立局面!而三国却又在司马家族中得到统一!其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三代权臣重臣司马懿!可是鹰眼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怎么统一三国的呢?曹氏一族又是怎么覆灭的呢?具体来说,统一三国的人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政权,这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要说三国是司马懿统一的,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司马炎天赋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元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司马炎天赋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西晋的历史仅有五十二年,但它却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280年司马炎灭吴),为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短期的良机.西晋继续沿用曹魏时建立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但却弊端百出,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西晋还以法令确定官僚贵族的经济特权,即官品的占田权和隐客制.西晋虽然只有五十二年,但中间却有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

司马炎天赋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平吴,统一南北,全国计有司、冀、兖、豫、荆、徐、青、扬、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十九个州,一百七十三个郡、国.,二百四十余万户.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继续推行废止典农官的政策,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全国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归于一律.

在朝廷大臣中,存在以山涛、羊祜为首的和贾充、荀勗为首的两派政治势力.但晋武帝"宽而能断",在重大问题上择善而从,平吴统一全国的决策,就是力排贾充等反对意见,坚决采纳羊祜、张华等人的主张而制定的.

对于吴蜀故地,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措施,加以安抚.同时也注意防范,如派中央兵到江南驻守,把吴人向北迁徙.

吴蜀人士在朝廷的仕进,无形中受到一些限制.出身于东吴高门的顾荣和陆机、陆云兄弟,虽有"三俊"之称,平吴后到洛阳,只被任命为八品的郎中.

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

晋武帝立白痴的惠帝为太子,又为他娶了凶狠狡诈的贾南风为妃.平吴以后,武帝不再兢兢业业,开始奢侈放纵.他死后,元康元年

(291),贾后联合楚王玮先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接着又消灭楚王玮.贾后专擅朝政任用裴頠、张华,维持了短暂平稳的政局.但延绵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也从此开始.

贾后于元康九年废太子遹,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伦联合齐王冏起兵杀贾后.永宁元年(301),赵王伦废惠帝自立.至此,政变局限在宫廷此后方镇军参加内战,战乱规模扩大,战场从洛阳、长安延展到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

赵王伦篡位后,镇许昌的齐王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颍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齐王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

太安元年(302)底,河间王颙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冏,政权落入乂手.

太安二年,河间王颙、成都王颍合兵讨长沙王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颙调动大军二十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司马乂所能指挥的洛阳军队不下数万人,这是八王之乱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集结.

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乂所败.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陷于包围之中.次年正月,东海王越擒长沙王乂,将其交给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颍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

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颍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一战,被成都王颍大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

但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颍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颙.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颍、河间王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八王者,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光熙元年 (306)惠帝被东海王越毒死.永嘉五年 (311),刘曜攻陷洛阳,怀帝被俘至平阳.五年后,即位于长安的愍帝投降于汉.

政治、经济、军事

西晋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多沿袭曹魏旧章,又加以改革.

中央最高官职有三公.尚书省长官有令、仆射,执行皇帝诏命,统领百官,处理政务.令以外有时设总录一人,或录尚书六条事若干人.前者地位高于尚书令,后者地位与尚书令大致相当.尚书左丞掌监察省内及群官.太康年间(280~289)尚书省所属有吏、左民、度支、五兵、田曹、殿中六曹,曹郎三十四人.掌任命官员的吏曹,在诸曹中最为重要.

中书省的监、令掌起草诏令.侍中侍从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兼司谏诤和评议.尚书所奏文案若有不妥,侍中即加封驳.西晋时,尚书令一般地位在中书监令及侍中之上,只有贾后执政期间诏令多出中书,不经尚书省.还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掌纠弹不法,廷尉掌断刑狱.

西晋用人途径,除开府的三公自己辟召掾属和刺史举秀才,太守察孝廉外,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但州中正的作用加强,吏部选用任命之前,又须经司徒府核实九品的评定这些都是朝廷为了集中用人权力以加强控制.

法制方面,西晋改变了秦汉以来律令不分的状况,把属于行政规章制度的条文独立为令,为后代所沿袭.晋律篇目体系比较完备,而条文大为减少.

西晋规定,高官显爵者各按官品高下占有田地.第一品多达五十顷,二品四十五顷,以此类推,九品亦可占有十顷.

西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高官可按官品高低庇廕亲族,多者荫九族,少者及三世,免除其租税徭役负担.为了耕种所占田地,还允许他们庇廕劳动人手,作为佃客和衣食客.限定第一、二品官占有佃客不超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九品一户.

虽然法令规定免除国家租税、徭役的户数,寓限制之意.但在占有大量田地情况下,高官显爵者仍拥有超过法令规定的依附人口.某些高官,朝廷赐给菜田、厨田,同时赐给从事耕种和其他劳役的田驺与厨士.地方政府与官吏,从朝廷获得公田与禄田.

西晋灭亡七八十年后,南燕存在"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局面,正是西晋承认私家依附农民的恶性发展.

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来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据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西晋本着古代一夫一妇耕田百亩的遗意,承认男子占有田地的限额为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课租不问每户占田多少,按一丁交纳租谷.丁男五十亩,收租四斛.即课田每亩定额交租八升,改变了屯田民按收成比例纳租的方式.

同时沿用曹魏之制,丁男之户交纳实物,称为调.户依资财贫富分为九等,调按户等收取,九等平均定额,大致每户年纳绢三匹,绵三斤,称为九品混通之制.这种田租、户调的名称与方式一直沿用到唐代.

西晋时,世代为兵的士家(兵家)继续存在,同时也实行募兵,并徵发良人补充兵源.

中央直辖部队,称为中军,宿卫宫殿和首都,分别由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等六将军统领.中军被派遣到地方驻屯或作战,则称为外军.领军、护军将军还主管武官的选拔任用. 西晋初,刺史加将军号,统领州郡兵.

平吴以后,刺史专理民事.另有都督某州或某几州诸军事,大都由诸王担任,驻守军事要地,统领州郡军队.他们有处死部下的权力,依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级称号而范围大小不同.都督的主要僚属由中央任命,以防止都督专擅.都督起初不一定管地方行政,西晋末开始例行兼领治所所在的刺史职务.

西晋分封宗室为王,封国内民户的租调,三分食一.东晋渡江以后九分食一.诸王主要职责在于分驻军事重镇.西晋初年所封诸王,其封国大都即在都督区内.八王之乱后期的主要人物齐王冏、成都王颍、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皆是统领重兵坐镇许昌、邺、长安和下邳的都督,这时封国所在已经和都督区没有关系.

惠帝时,人为祸患与疾疫饥馑等天灾频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各地方的统治者不但不妥善安置,反而迫使他们还乡,甚至滥加残害.如荆州刺史王澄沉溺巴蜀流民八千人于长江.

各地流民不断反抗先后有太安二年 (303)张昌于安陆()光熙元年 (306)刘伯根、王弥于东莱等. 但颠覆西晋王朝的根本力量是"五胡"中的匈奴与羯."五胡"或加巴賨人称为"六夷".

西晋时北方、东北和西北,尤其并州和关中一带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江统曾说"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余万口,"戎狄居半".

平吴以前,凉州鲜卑族人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不少羌胡人民参加(270~279年).惠帝时,氐人齐万年在关中起兵(296~299年),"秦、雍、氐、羌悉反".

郭钦、江统都主张"徙戎",即把与汉族杂居内地的少数民族集体迁徙到边远之地.他们预见到少数民族对统治的威胁,但建议都未见实行.

惠帝永兴元年

(304),率领流民由西北进入益州的賨人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匈奴五部与杂胡的首领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这是少数民族最初建立的两个政权.愍帝降于汉,西晋亡.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汉族张氏、李氏也先后在凉州据地自保,形成十六国局面.

司马炎怎么统一三国的

司马懿没有统一三国,是他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国.至于为什么会由司马一族统治,主要是曹氏后人的软弱和司马家族的重权在握,而且司马懿这个人为人心计很重,如果从历史上评价他的能力,他的军事才能能和诸葛亮相比的话,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想夺取政权的野心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司马昭,路人皆知了,越后来,曹氏的人基本就是个傀儡政权了,其实一切都是司马家族在后面幕后策划的.

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除魏国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晋国.公元280年,灭东吴,三国归于晋国.

三国最后不是真三国时代任何势力,所以说滚滚长江东逝流...是非成败转头空。司马懿很难说后期他到底有没有心思篡位,他儿子司马昭就不用说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从这来的。司马昭活着的时候基本算是把曹魏反了,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因为身上有瘤子,暴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最后完成了统一。

统一顺序是这样,邓艾率领几千轻兵(步兵)翻山越岭,偷袭成都:钟会领大军和姜维打的。最后是邓艾奇兵致胜,刘禅投降,这里有个小段子很帅,就是邓艾翻山越岭的时候马上要成功却发现前面有蜀营,吓了一跳,结果发现是诸葛生前补下的,被姜维撤了,邓艾自己都说,如果这个地方有兵驻守我们都要死!

——亮哥很帅!!!这边刘禅投降,那边钟会被姜维反间计,鼓捣钟会在蜀地独霸一方然后图天下。可惜了计划失败,自己和姜维都被乱军杀了!反观邓艾,被钟会污蔑,引得司马昭疑心也被杀了,俩逗比,当年出征的时候魏国有个文官就说他俩能成功,但是一个都回不来,果然了!

蜀国平了之后,吴国其实没什么战斗力,三国后期,名将全都比不上先辈,最后吴国大都督陆抗是陆逊他儿子,在荆州那边和羊祜墨迹,谁都不敢动谁,就拖着结果吴国最后一猛人陆抗也被拖死了,然后晋朝杜预过了长江,就把吴国老大孙浩领了回来,司马昭就是一边是刘禅,一边是孙浩,统一中国,叫晋朝。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80年灭东吴,统一全国。

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剧照

那么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呢。在记载司马懿生平经历的书籍中,大多讲述了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具体来说,统一三国的人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政权,这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要说三国是司马懿统一的,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众所周知,司马懿非常聪明,他可以称得上是曹操麾下最有智谋的谋士。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毕恭毕敬,在曹操眼里,司马懿是一个有能力,并且忠顺与曹魏政权的僚属。

在曹丕面前,司马懿是一个智谋双全的谋臣,因此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等到明帝曹睿上位后,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首屈一指的重臣。当时,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乱,只要涉及到朝政问题,明帝曹睿都会让司马懿主持军政大事。司马懿眼见曹室政权在曹丕、曹睿时期非常稳定,为了司马家族以后能够夺得政权,司马懿在世时,经常借用曹室之手来铲除异己。

等到孙子司马炎夺取政权时,司马懿已经铲除了所有的阻碍势力。等到司马炎登基上位后,司马家族便逐步统一了三国。

司马懿厉害吗?无论是读历史书,还是读小说,在三国这段岁月里,诸葛亮、曹操、刘备等等这些人都金光闪闪,因为他们太有名了,有的都被神化了。历史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地方,比如司马懿就是。

《三国演义》司马懿剧照

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从某些方面看是的,有些行军打仗方面。不过诸葛亮不是每一个方面都厉害的,在我看来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站得稳,从不放弃。

司马懿背后有强大的曹魏皇朝支撑,而蜀国势力小,司马懿从一开始就是稳扎稳打的那种类型,不急不忙,后人总是贬低司马懿,比如司马懿破八卦阵,研究史书发现,这件事有没有都是一说,所以人一旦出名就会被神化,为了神化诸葛亮,贬低了他。

有人说司马懿军事才能不行,可他也击退东吴入侵,阻止诸葛亮北伐。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很杰出,平定叛乱,屯田,冶铁,修水渠等等措施都是在帮助曹魏稳定生产,维护国家,休养生息。他有一颗天下之心,因为他的野心是天下,不是一场战争不是一个人,是治国平天下。而且他也做到了,他扶持曹魏,最终也为自己的后代铺就了一条明路。

他能屈能伸,能攘外,能安内,能周旋于各种势力集团中间,保住了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这才是一个成功的人。

司马懿很厉害,他保护了自己的理想,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就是最厉害之处。

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阴险狡诈亦或者城府太深,凡是能描述一个人阴险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司马懿身上。那么到底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图为倪大红版司马懿剧照

司马仲达不费一兵一卒就夺了别人的江山,他是曹阿瞒非常忌惮的人。曹做梦都梦到他即将要夺走他的曹魏江山,曹曾试过他无数次,由于司马懿处处表现出支持曹操,所以才逐渐打消了曹操对他的怀疑。曹操有一次还故意试探了他一下,让他走在前面,曹操在后面突然叫他的名字,谁料司马懿的头能180度转弯,真不是寻常人。曹操描述他有狼顾之相,并一直不重用他。

司马懿在曹操在世的那些年应该活得很憋屈的,但是他却不是这么想的。越失败就越努力,即使是最坏的处境,他都教导他的子女要自强不息。司马懿的儿子个个优秀,这是诸葛亮无法相及的。他能被宣帝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儿子有能耐当王,但是诸葛亮的儿子没有这个才能。

司马仲达有城府、有想法、有主见、能隐忍。他有大智慧,但是他却看得长远,不以一时的得失论成败。你曹阿瞒能在乱世中称雄,我司马仲达为什么就不能效仿呢?我相信司马懿绝对有过这样的念头,否则就论不上英雄了,大凡英雄都有大气魄。

司马懿不仅在军事上屡建战功,而且还选拔人才、节用务农、开渠屯田,使曹魏的国力更上一层楼,为日后一统华夏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是怎样统一三国的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剧照

那么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呢。在记载司马懿生平经历的书籍中,大多讲述了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具体来说,统一三国的人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政权,这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要说三国是司马懿统一的,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众所周知,司马懿非常聪明,他可以称得上是曹操麾下最有智谋的谋士。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毕恭毕敬,在曹操眼里,司马懿是一个有能力,并且忠顺与曹魏政权的僚属。

在曹丕面前,司马懿是一个智谋双全的谋臣,因此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等到明帝曹睿上位后,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首屈一指的重臣。当时,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乱,只要涉及到朝政问题,明帝曹睿都会让司马懿主持军政大事。司马懿眼见曹室政权在曹丕、曹睿时期非常稳定,为了司马家族以后能够夺得政权,司马懿在世时,经常借用曹室之手来铲除异己。

等到孙子司马炎夺取政权时,司马懿已经铲除了所以的阻碍势力。等到司马炎登基上位后,司马家族便逐步统一了三国。

司马懿属什么生肖

司马懿,字仲达,据说他的兄弟们字里面都有达,号称司马八达。史书记载,司马懿是出生于公元179年的,这一年是农历乙未年,大家都知道,乙未年也就是羊年,这样看来他是属羊的,这个生肖应该没什么问题。

司马懿雕塑

现在有一些说法认为羊年出生的孩子命运会不太好,这一点司马懿先生可是完全不能苟同,他老人家可是曹魏重臣,攘外安内。其实司马懿也真的是外表像羊,内心如狼,据说曹操看到司马懿之后,就觉得他"有雄豪志"、"狼顾之相",曹操一眼就看出来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司马懿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一直很低调,生怕曹操一个不开心就弄死他,因为他担心司马懿会干涉他家的事情,而且这个人有野心。司马懿做的很好,他做到了身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不过他也有可能是为子孙铺路,自己先把情况都落实了,异己都排除了。他绝不甘心做一只羊,他可是狼。

也有人说司马懿属马,这个就不符合他出生的时间了,属相本就是根据出生年份来的,不过呢,这样说的人可能是受到曹操做梦的那个场景,"三马同槽",曹操的意思是担心司马家会吞了曹家。事实证明,曹操的担心是正确的,司马懿从一只绵羊成长成了一只豺狼,在司马懿做好的铺垫下,司马师和司马炎很快就完成了长辈未曾完成的心愿,一举灭了曹魏,建立西晋。

司马懿后人包括哪些人

司马懿作为一个历史上很出彩的人物,他的后代是怎样的,是否也像他一样很出色,在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呢?司马懿一生有十几个儿女,也可谓是享受了儿女环绕的幸福了。

但在历史上,司马懿的儿女们出色的其实并不多,历史上能够留名的也仅仅是几个而已,就更不用谈他的孙子辈的了。司马家族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逐步走向各个国家,不在单独居于秦国,因此后来的司马家族中有多少是属于司马懿家族也就比较难考证。

司马师为司马懿长子,个人能力较为出色,历史上也多有记载,曾经跟随父亲诛杀曹爽。其父死后,自己独揽朝政大权。后来魏帝曹芳想要杀死他,事情败露,司马师立刻杀死参与者,并且迫郭太后废掉魏帝,命曹髦为帝。第二年,司马师死于战乱途中。后来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是司马懿次子,也是西晋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可以说是司马懿后代中最为著名,人们所最为熟悉的了。有谚语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司马昭被我们所熟知,被历史所铭记的一个标记。司马昭多有战功,但也继承了其兄的位置,把持朝政,后立曹奂为帝。在景元四年,分三路伐蜀并灭之。司马昭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在他去世几个月后,司马炎称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懿后人中有名的也就其长子和次子,剩下的儿子女儿中能被后人所熟知的也就没有了。司马懿后人中并没有他所给历史带来的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