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胞书廖承志 廖承志致信蒋经国

2018-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后,以所谓的"防谍保密"."保卫台湾安全"的名义封锁台湾海峡,禁止两岸间任何形式的往来,从而造成了海峡两岸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1979年1月1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炮击的声明>;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与同胞书廖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后,以所谓的“防谍保密”、“保卫台湾安全”的名义封锁台湾海峡,禁止两岸间任何形式的往来,从而造成了海峡两岸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1979年1月1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炮击的声明》;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与同胞书廖承志 廖承志致信蒋经国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而海峡的另一面,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与同胞书廖承志 廖承志致信蒋经国

       在这一情形下,为了落实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对台工作的展开,同时也为了对蒋经国的文章做出反应。1982年7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此举引起海内外瞩目。

与同胞书廖承志 廖承志致信蒋经国

       廖承志祖籍广东惠阳,父母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和何香凝。廖家与蒋家渊源深厚,廖承志与蒋经国既是儿时的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

在信中廖承志对蒋经国先是动之以情:“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继而批驳蒋经国的幻想:“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以兄长的口吻对蒋经国进行劝慰,情真意切;然后晓以大义:“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从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高度,来说明统一对两岸人民的好处;最后陈以利害:“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指出台湾问题纯属内政,“外人”无权干涉。

       廖承志的这封公开信,对于当时的台湾来说,有着较强的亲和力,成为特殊年代沟通海峡两岸的特殊形式。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震动。

       7月26日至29日,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台湾同胞等各方面有关人士举行了座谈会,畅谈他们对这封信的感想。

他们在发言中说,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大家一致认为,廖承志的信情真意重,晓以是非,陈以利害,体现了共产党人为谋求祖国统一的博大胸怀,并希望蒋经国先生以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然而,面对廖承志这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台湾方面认为由蒋经国出面来回信有国共对话之嫌,于是由宋美龄在美国发表谈话,代蒋经国回绝了廖承志的建议。

       虽然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在当时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但是它给台湾民众传递了温情的呼唤,也使台湾领导人开始考虑与大陆的来往沟通。廖承志的公开信发表五年后,蒋经国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而这封信也成为了海峡两岸开拓和平统一大道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