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你真的知道吗?

2018-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你真的知道吗?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对于其来源有很多不同说法.流传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你真的知道吗?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对于其来源有很多不同说法。流传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所以重阳节还叫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和敬老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你真的知道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自魏晋气氛日渐浓郁,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你真的知道吗?

此外,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流传有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等,也是广为流传。文人墨客借诗词文赋表达节日的感怀,和对亲人的思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