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出生 水煮日报第242期:北洋军阀守护孔德成出生

2019-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少年孔德成与守卫他的警卫班合影.孔德成10岁即接管孔府事务,韩复榘的儿子韩子华后来撰文回忆道:"他身穿长袍马褂,不愿与我们嬉戏,道貌岸然."1.末代衍生公孔德成是遗腹子,他出生时为防止出现意外,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产房,进行设岗,而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与孟.颜.曾三氏的奉祀官同时在场监督.孔府为迎接小公爷诞生,特地打开只有重大活动才开的重光门,当孔德成降生后,孔府令人四处敲锣十三下,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贺,北洋政府亦在曲阜鸣礼炮十三响,以志圣裔不辍之意.孔德成出生 水煮日报第242期:北

少年孔德成与守卫他的警卫班合影。孔德成10岁即接管孔府事务,韩复榘的儿子韩子华后来撰文回忆道:“他身穿长袍马褂,不愿与我们嬉戏,道貌岸然。”

1.末代衍生公孔德成是遗腹子,他出生时为防止出现意外,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产房,进行设岗,而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与孟、颜、曾三氏的奉祀官同时在场监督。孔府为迎接小公爷诞生,特地打开只有重大活动才开的重光门,当孔德成降生后,孔府令人四处敲锣十三下,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贺,北洋政府亦在曲阜鸣礼炮十三响,以志圣裔不辍之意。

孔德成出生 水煮日报第242期:北洋军阀守护孔德成出生

史学家吴湘相指出,'孔德成在弱冠之年就已在学术丛林中找到一个正确走向: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

2.徐世昌令孔德成袭封三十一代衍圣公。孔德成后来主动请求政府撤销“衍圣公”之爵号。国民政府以为道统不可废,乃改衍圣公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师从庄陔兰习国学及书法。书法初从二王入手,后转颜体及北魏张猛龙碑,四体皆擅,且精于甲骨、金石文字。

孔德成出生 水煮日报第242期:北洋军阀守护孔德成出生

末代衍生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的书法。抗战前夕,日本尝屡次派员前往曲阜,邀请孔德成赴日参加日本孔庙落成典礼,均遭拒绝。

3.辛亥革命前后发表崇儒尊孔言论的人很多,一种是革命派,《国粹学派》的邓实,黄节等人,他们视孔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另外就是康有为等保皇派,以及清廷,袁世凯,张勋等军阀,甚至有外国传教士以及来华人士,如李提摩太,庄士敦等人。北洋政府时期,《天坛宪草》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康有为还再次上书要求以孔教为国教,他说“不拜孔子,此膝何为。”

孔德成出生 水煮日报第242期:北洋军阀守护孔德成出生

革命党,以及日本留学生在东京创立的《民报》,胡汉民,张继,陶成章,甚至章炳麟,汪精卫先后参与主编,作为革命党人的声音,与保皇派《新民丛报》进行论战,其中《民报》主张不仅以暗杀和不纳租税为革命途径,亦有其他全副武装,而《新民丛报》只主张暗杀与不纳租税为惩警之法。

4.维新派提出“国民国家”之思想,但他们普遍提倡民权,反对民主,只承认人民有部分权力。而在理论与事实追求“国民国家”的是孙中山,他在兴中会章程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合众即是“国民国家”之意。但他的政治理想,决不止于此,他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也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

孙中山手书之同盟会誓词,“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5.1901至1902年孙文在日本,志同道合者寥寥,有人视他为怪人,甚至想象他为“江洋大盗”。但1903年待他至日本横滨,因日俄战争而兴起的拒俄运动,不仅谴责沙俄的“吞并政策“,而程家恮,杨笃生等拒俄运动的积极分子纷纷拜访孙文,研究革命进行方针。孙文不仅在东京得以设立革命军校,还规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之誓词。

1980年由林青霞,周绍栋主演的《碧血黄花》,反映了1911年黄花岗起义“三二九之役”,林觉民,方声洞,以及众多海外华侨等流血牺牲。孙中山说“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6.面对拒俄运动,武昌知府梁鼎芬召集罢课学生,大放厥词,说”只宜用功写字读书,以图上进。就以使东三省送给俄人,尔等亦不必与。“结果拒俄运动的兴起,使得革命党力量长足发展,使得沙俄和清政府帮了革命派的忙。牺牲于广州”三二九“之役的方声洞,当时逢人痛论国是,”谓非一刀两断,覆满清政府,则吾人终无安枕之日”。

11月12日为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孙中山一生,即为《礼记.大同》的“天下为公”这一目标而奔走。

7.孙中山出生后,其父找命师算命,相士说“此孩有非凡之命,有九五之尊,皇帝之位”,一说其母怀孕梦见大象,“帝”字与当地甚至有关,其父遂为孙中山取乳名“帝象”。在满清王朝,民间能用“帝”字相当罕见。但孙中山一生,即为《礼记.

大同》的“天下为公”这一目标而奔走,“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非天子一人所有。”在他之前,老百姓不敢想象没有皇帝的日子,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恢复帝制。中国不再是改朝换代。

孙中山自述少年时在出洋旅途中“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8.孙中山少年时已得逢机会,出洋留学,自述在旅途中“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看见“蒸汽机轮船的奇特与庞大,沧海的辽阔,因此对西方的文明有追慕向往的心怀,而对天地万物有穷究探索的愿望”,与中国普通文人相比有更宽阔的视野。而孙中山见清廷治国无能,国家屈辱,因此推动革命,但10次起义失败,最终在11次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对中国有极大贡献。

章太炎曾一度参与革命党,并在东京为《民报》担任主编。而右图是国学大师刘师培,刘曾一度热衷无政府主义,并最终投靠端方,背弃革命。黄克武说‘革命功成乃汇集了各种势力之后所共同形成,其中革命党人多受理想激发,揭竿起义,立宪派人士则或为自保,或为维系秩序,起而响应”。

9.无政府主义者,后来的国学大师刘师培,曾投靠清廷高官端方,密报革命党动向,甚至做中间人,与何震等替端方收买国学大师章太炎,供其去印度旅费“每月得乾修两百两”,但章太炎联络端方之余,仍在《民报》发表文章,倡导“排满”。章太炎与刘师培最后几近闹翻。何震表弟汪公权甚至说要和章太炎“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黄侃1908年时拜章太炎为老师,黄侃号称“书法一般,学问很好,脾气很大,在北大任教时专寻胡适先生的麻烦”。

10.1912年《民权报》痛骂章太炎此事,曾抖出章太炎致刘师培函件。而《民声日报》吹捧袁世凯和章太炎,主笔黄侃为章太炎弟子,处处维护其师,当即为其做翻案文章。《天铎报》发表对章“不敬”文字,黄侃甚至找到柳亚子,要他脱离该报。

郭世佑说,2011年出席哈佛大学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足足坐满500人规模的报告厅,其中还有不请自来的政府官员,甚至联合国官员。日本学界还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成立纪念组织委员会,由历史学家山田辰雄为委员长、狭间直树与久保田文次、安井三吉为副委员长,当年中国留日学生与同盟会的第二活动中心横滨,神奈川大学,动员全校之力,承办纪念辛亥百年的国际盛会。

11.历史学家郭世佑,在2011年给北大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复试出题“涤生、季高、逸仙、任公、克强、渔父、松坡、展堂、孑民、慰亭、汉卿……”都是谁的号,没有人能够答对一半以上,绝大多数只能答对其中三分之一左右,几乎没有人知道“辛亥革命”如何翻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