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电影深度影评 《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源于深度

2019-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驴得水>是今年迄今为止最让人震惊的一部国产电影.与当下多数打着喜剧番号招摇撞骗的国产片相比,这部电影的水准已然超越了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影片的前半部分让人笑到前仰后合,后半部分令人坐立不安.一丝不挂的搞笑与一丝不苟的催泪,就这样大胆自信地横陈在同一部电影当中--造就了<驴得水>绝俗而又硬气的独特性,也让影片足以被骄傲地称为一部"作品".驴得水电影深度影评 <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源于深度在一个被架空的封闭世界中,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知识分

《驴得水》是今年迄今为止最让人震惊的一部国产电影。与当下多数打着喜剧番号招摇撞骗的国产片相比,这部电影的水准已然超越了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影片的前半部分让人笑到前仰后合,后半部分令人坐立不安。一丝不挂的搞笑与一丝不苟的催泪,就这样大胆自信地横陈在同一部电影当中——造就了《驴得水》绝俗而又硬气的独特性,也让影片足以被骄傲地称为一部“作品”。

驴得水电影深度影评 《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源于深度

在一个被架空的封闭世界中,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知识分子”,因一个“借驴吃空饷”的无奈谎言掀动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喜剧,却又为了圆谎而跌落到万劫不复的悲剧深渊。在悲剧的深坑被逐渐挖大的过程中,有的人试图坚守原则奋力反抗,可信念在利益、强权和武力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他们束手就擒的速度,简直比杀驴吃肉还要快。

驴得水电影深度影评 《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源于深度

然而,在这群处在崩溃边缘的小人物面前,我们似乎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那么些似曾相识的片段,因此,他们的一切选择便显得不再那么荒谬绝伦。更重要的是,远在“学校”之外那个更庞大、更隐秘、更丑陋的世界,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驴得水电影深度影评 《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源于深度

得益于逻辑缜密的强文本,《驴得水》成了那种每个角色都有前后史、每次性格变化都有细节支撑的上乘之作。看起来,全片主要叙事动线只是“教育部特派员”的两次探访,但围绕两次探访所触发的一连串事件,却牵动了“知识分子”们对欲望、权力、爱情等人生关键问题的拷问。

在有限的电影容量中,我们竟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婚丧嫁娶,也因此窥望到了人性中难以避免的矛盾问题。什么是底线,如何守住底线;什么是知识,如何看待愚昧;什么是爱情,如何去解释百口莫辨的“睡服”;什么是原则,又如何为“跪舔”找到更体面的理由?

影片中的美国佬惊叹“不可思议!”而在我们看来,无论是气喘吁吁的孙教授、虚荣膨胀的裴魁山,还是认怂认命的周铁男、飞扬跋扈的特派员,都无时无刻不浮现着我们再不熟悉不过的行为模式。他们声嘶力竭却无从阻止世道对他们的碾压,被打碎了牙只能往肚里咽,迁就与苟活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最单纯却又最悲惨的人,莫过于羊脂球、茶花女般的张一曼,以及被当作“牲口”对待的铜匠。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穷吊丝。

《驴得水》脱胎于高认知度的同名舞台剧。按照我们的一般认识,舞台剧的思想表达空间要比商业电影更广阔。事实证明,影片的改编不仅实现了有限场景的无限延伸,同时也让每个角色的个性变化有了更充分的刻画机会。影片的摄影林良忠曾为李安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掌镜,从《驴得水》的银幕效果上看,这是一位对空间调度和群戏都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影师。

教室的明暗变化、外景中人物的虚实处理、特写与长镜头的运用,都让影片跳脱了场景限制,强化了影像质感。我们会为张一曼被剪掉长发的那段入侵式特写和交叠的回忆画面感到无比揪心,而在剧场里,你真的很难直接感受到人物的这种内心挣扎。

有种观点认为,原版话剧的导演周申和刘露继续出任电影导演,让该片很难摆脱话剧腔,甚至,演员们对话的声效都充满了剧场感。但如果你看过表演空间更加狭窄,却一点也不失精彩的《十二公民》就会发现,《驴得水》完全建立起了戏剧化的电影语言,那几场逐步升级的高潮戏,都因导演娴熟的场面调度和演员们绝对连贯的情绪而显得一气呵成。

影片在自然环境声的音效剪辑上未见奇巧,这确实让影片除了密集的对白和配乐之外,显得过于“安静”,形成了所谓的剧场感。但也正是这种与世隔绝的氛围,让你很容易对山村之外的那个世界产生更多的想像,小社会的万丈波澜,即是大世界的真实缩影。

“特派员”就像一个庞大母体系统伸出的触手,用“三万”和“十万”那个让人哑口无言的潜规则,连接着小社会和大世界。茨威格说,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喜欢嘲弄人,还能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滑稽的成分。《驴得水》的高级正在于此,喜剧背面的那些只可意会莫可言传的道理,电影已经讲得不能再清楚,这也是《驴得水》值得留下来被讨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