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老帅 三国跳槽者中 为何只有吕布被骂“三姓家奴”?

2019-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三姓家奴老帅 三国跳槽者中 为何只有吕布被骂"三姓家奴"?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后来吕布为了美色杀了义父董卓.张飞骂吕布虎牢关前,张飞第一次遭遇吕布,大骂吕布为"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

三姓家奴老帅 三国跳槽者中 为何只有吕布被骂“三姓家奴”?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后来吕布为了美色杀了义父董卓。

张飞骂吕布

虎牢关前,张飞第一次遭遇吕布,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并一一列绝吕布曾经投靠丁原和董卓的斑斑劣迹。从此吕布就被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三姓家奴老帅 三国跳槽者中 为何只有吕布被骂“三姓家奴”?

吕布的骂名到底从何而来?

其实,在汉末三国的混乱时期,为了活命,为了求得更大的利益,转换门庭,乃是很常见的事情。

举例来说,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

三姓家奴老帅 三国跳槽者中 为何只有吕布被骂“三姓家奴”?

1.吕布触犯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则

弑父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可原谅。

大多数人将吕布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三国演义》的核心问题是“忠义观”,“义”是判断人品、判断是非的最主要标准。

中国封建将儒家三纲五常作为基本准则。东汉末年虽然道德沦丧、社会规范破坏殆尽,但“父为子纲”仍是最起码的规范。

吕布变心杀丁原

在父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杀父之罪真是绝对不能被原谅的。在三国里,就拿义父子关系来说,关羽的义子关平,刘备义子刘封,那都是忠义的代表。

吕布则不然,背主轼父在他而言往往轻而易举,没有多少复杂的思想斗争。因而,吕布也被认为是《三国演义》中德行最差,有奶便是娘的无义小人。

2.吕布为貂蝉杀董卓,不符合“视女人为祸水”的社会准则

在如何对待女性的问题上,《三国演义》的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两类态度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一类是面对女色的诱惑能坐怀不乱者,关羽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和嫂子住一个院子,为了避嫌,夜读春秋,堪称经典;另一类可称为好色的人,如曹操、刘备、吕布等,这曹操还爱收别人的老婆,大战在即和张绣的婶娘在帷帐里快活,到这张绣发水;刘备也曾被东吴的孙尚香弄得乐不思蜀。

吕布对貂蝉的喜欢虽然仍免不了满足色欲的嫌疑,但基本可称得上是真诚的感情,吕布说“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尤其是他那种不计后果敢爱敢恨的气质个性、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价值取向,在那个追名逐利、视女性为祸水、将婚姻作为政治手段利用的时代,就不仅多少有几分浪漫色调,而且具有追求感性自由解放的价值,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都视女性为男性的附庸,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坛和一些史学家将昏庸帝王的辱国丧权、祸国殃民的罪责硬套在他们身边的宠妃身上,认为是她们的诱惑,使昏庸帝王沉溺于女色,从而荒于政事,贻误国事。商纣因妲己而亡,西周因褒姒而灭,吴王夫差宠幸西施而亡国,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引来安史之乱。《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无疑也受到这种封建女性观的极大影响。

《三国演义》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历史小说,它主要描写的是国家大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这些国家大事女人是没有染指的份的。所以书中多是叱咤风云的男性形象,其中的妇女形象屈指可数,而且绝对地处于陪衬和从属的地位。

作者认为“好色”是男人的天性,不足为怪;关键在于对待女性的态度,即是否与女性拉开足以保证安全的情感距离。

假如能在享受美色的同时又清醒地将美女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那他就仍不失英雄本色;如果把美人奉若神明,为讨女人的欢心而不计后果,面对美色而迷失心性,其结果是小则断送一生名节,大则枉送性命,祸及子孙。与刘备、曹操对待女性不同,吕布则是一头栽进别人为他设置的美人圈套中,至死浑然不觉。

在吕布诛杀董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中,他的英雄气始终与儿女情纠缠在一起。这一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来的无疑是一场争风吃醋的政治闹剧。“冲冠一怒为红颜”在世人看来不仅不值得,更为当时鄙视女性的社会伦理所不齿。吕布的儿女情冲淡了他的英雄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吕布竟然为了美色,以下犯上,杀义父董卓,自然为社会伦理所不容。

封建时期的道德观念要求男性克制个人欲望,顺应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要求。但是很显然,吕布的行为,既不符合中国传统提倡中庸的做人标准,更不合乱世争夺天下须冷静理智的时宜。正如诸葛亮劝刘备杀刘封时所言:“作事业者,岂可生儿女之情耶!”乱世中只能以利害为取舍,而容不下缠缠绵绵的儿女情长。因此,他的可悲下场乃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

3.吕布只是将才,不是帅才

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说明吕布从未做过“主”,从丁原到董卓,再到王允,他一直都在寻找依靠。后来投袁术、袁绍、刘备,乃至最终还想投降曹操,吕布都一直在寻找新主人,可见,他始终都没有把问鼎最高权力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

不过也能想得通,吕布只是边远地区并州的中下级军官,大概没受过正式教育,只是在东汉末年的特殊岁月里,因为某种特定的机缘,他从边地来到京城,被动地卷人朝廷的政治斗争。以吕布的生活经历,他不具备一个高明政治家的素质,审时度势。他受人轻视,因为晓勇善战成为利用的对象,也因此备受猜忌防范。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目光短浅的吕布,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引诱,为他人火中取栗。

同吕布形成对比是《三国演义》中的成功人士,那位爱哭也善哭的刘备。吕布曾傻傻的问刘备:“咱来都是小地方出来混的,我还杀过董卓有功于社会,但为啥现在都想杀我呢。”这就说明问题了,吕布不仅智商低,情商也低,同样小地方出来的,刘备比他精明,他靠着那可疑的皇家血统作为招牌,先后投靠公孙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不仅最终成就了霸业,还成了民间百姓心中理想的“明君”。

张飞还笑吕布三姓家奴,他跟着刘备,不知道是几家的了。

假如吕布一直只是个普通武将,在某个高明的统帅领袖之下,厮杀疆场,则吕布的形象远比现在美妙。有勇无谋,也许会妨碍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吕布仍然可以像典韦或张飞那样,毕竟历史上的吕布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在生命的尽头,吕布似乎找到了这样的机会,然而,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向曹操的潜在竞争对手刘备求饶,于是,刘备那一句在曹操听来十分贴心顺耳的话:“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原和董太师的吗!”让吕布的人生也就戛然划上了句号。

具有冲锋陷阵的将才,却没有遇上明主,而被迫承担起独立影响历史命运的责任。历史的机遇,在没有准备好—或者说根本不具备条件的吕布那里,反而成了障碍。吕布到临刑乞命时,仍然将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高。只是,曹操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就已经给他定了位,在他势力全盛时,英雄坐椅没他的份,更何况束手就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