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大小青龙汤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病溢饮者,这个就是有表证了,「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嘛,所以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大夫得让他出汗,他有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大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用大青龙汤这个药,得他不汗出而烦燥,因为它有大量石膏,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然后脉浮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经方大家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

病溢饮者,这个就是有表证了,「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嘛,所以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大夫得让他出汗,他有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大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

用大青龙汤这个药,得他不汗出而烦燥,因为它有大量石膏,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然后脉浮紧。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大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则不然,他不渴,口舌也不干,要是口舌干就不敢用干姜、细辛那么热的药了,然后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同时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

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是相同的,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候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

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而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好,他本来是伤寒但是写个太阳中风,那么太阳中风应该汗出,可是他不汗出,然后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这个烦燥,它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咱后面有的,它治风水,用来发水气的。

那么治水气,本来应该是吃越婢汤,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不能用,所以搁个麻黄汤在一起。总之,这也就是越婢汤证应该出汗而不汗出,那么这个人发烦燥,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

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啰,说这个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它不是这样的。

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候上很像,有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不汗出,但是还有个烦燥,麻黄汤证他不烦燥,这个烦躁是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

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在一起,所以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又治汗出,像方才说的越婢汤,它麻黄和石膏配一起是治汗出的。

大青龙汤证它无汗,所以得搁上桂枝,搁上桂枝后,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所以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

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但是没有那么怕冷的,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得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甚至于身上疼这都得有的。

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他绝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

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是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它治水气是可以治的,但是它主要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

如果有这一系列问题的溢饮,当然可以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因为麻黄用的少了,但是这个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

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有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就算是要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症兼有烦燥要加石膏的,要是没有上面说那些情况,尤其是治单纯溢饮,它不如大青龙汤。

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的情形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说「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但是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汤,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

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是痰饮,苓桂朮甘汤多见,肾气丸证少见,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相同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

今天咱们讲到这吧,这一章太大,和前头讲的痉湿暍那个湿,这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

痉湿暍这个湿专门对湿庳、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

那么这章这个限于痰饮、咳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那么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我认为这很重要的事。

中医有这么几项,这个水气、宿食、再就是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了,有什么病就有什么病菌,但是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是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来的?

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跌扑、受外伤形成的瘀血了等等的,遗传的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形成像我们讲的伏饮,你身上潜伏到水、食或者有瘀血,再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辨证法,外因通过内因造成疾病嘛。

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那个病菌在你身体繁殖不了,所以你身体不好在哪呢?

就是刚刚讲的那些,所以咱们研究的中医,这几个都是大分量,如水、食,所以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另外瘀血、一般中医重视的阴虚,还是血上毛病。

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的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适土壤他才能生根,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那挺好的,一个木头没腐烂,他不会生虫子的。

我认为这是中医的一个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仅管谈血管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

像我说的水气,把这个湿、饮、水气这三章集中看一下,看这水气在人身上会有哪一些症候的发现,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吗?

还是挺有用的,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全是,所以这几章我讲的较细致一些,还是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