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时间起止 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2019-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斯大林模式从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开始实行,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也随之废除.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斯大林模式时间起止 斯大林模式的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战争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英.法.美

斯大林模式从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开始实行,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也随之废除。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时间起止 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战争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埃俄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模式时间起止 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和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等。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日益严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维克党领导人不得不正视现实,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时间起止 斯大林模式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

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危机。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困难引起政治危机,广大农民、工人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特别是农民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因此,列宁推行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立足本国国情,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满足广大农民、工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第二,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认为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布尔什维克党迫切任务,他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