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与华罗庚 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

2018-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1年,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在<科学>杂志上读到一篇论文,这篇文章专门讨论"五次方程的不可解"问题,题目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出身的熊庆来被这篇论文吸引,越看越高兴,便问周围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无人回答.熊庆来再问:"这人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还是无人回答.过了一会儿,一位江苏籍的教师忽然想起他弟弟有个同学叫华罗庚,拿过杂志一看,果然是"华罗庚

1931年,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在《科学》杂志上读到一篇论文,这篇文章专门讨论“五次方程的不可解”问题,题目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出身的熊庆来被这篇论文吸引,越看越高兴,便问周围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无人回答。熊庆来再问:“这人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还是无人回答。过了一会儿,一位江苏籍的教师忽然想起他弟弟有个同学叫华罗庚,拿过杂志一看,果然是“华罗庚”三个字,便说:“这个华罗庚哪里是在什么大学教书!

熊庆来与华罗庚 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

他只读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当时,年方20岁的华罗庚在一所中学当会计,仅初中学历。但这位数学青年的低学历,没有抵挡住熊教授的爱才之心,他当即决定聘请华罗庚前往清华大学算学系担任资料员,月薪40元,希望能为华罗庚的数学兴趣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

熊庆来与华罗庚 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

熊庆来每每遇到难解的题目,便会大声喊道:“华先生,你来一下,看看这道题目怎样解?”

此后5年时间里,华罗庚果然连续发表了十几篇数学论文。入清华大学后第二年,华罗庚升为助教;第四年升为教员,给一年级学生上微积分课。1936年,华罗庚得到中华文学教育基金会乙种资助金1200美金,赴英国剑桥留学深造一年。

1969年2月,熊老受“文革”浩劫的摧残逝世,华先生得知此消息时遗体已运抵火葬场。华老急忙赶到那里,翻遍盖尸布,才找到熊老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到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熊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人民日报》发表了消息,他才大声恸哭,并写了《哭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