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弟弟不沾哥哥光 出自传有什么秘密

2018-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7月15日讯,记者面前这位通过了中文普通话口语七级水平考试.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的美国人,戴着他标志性的印花头巾,用流利的中文侃侃而谈.他最知名的身份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弟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钢琴家,他自己创作过很多钢琴曲,已有三张钢琴曲光碟问世,2009年出版的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颇受好评.近日,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的自传<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在北京发布.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出生于肯尼亚,已旅居中国深圳14年.他跟哥哥一样都是"学

2016年7月15日讯,记者面前这位通过了中文普通话口语七级水平考试、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的美国人,戴着他标志性的印花头巾,用流利的中文侃侃而谈。他最知名的身份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弟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钢琴家,他自己创作过很多钢琴曲,已有三张钢琴曲光碟问世,2009年出版的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颇受好评。近日,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的自传《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在北京发布。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出生于肯尼亚,已旅居中国深圳14年。他跟哥哥一样都是“学霸”,毕业于名校,在布朗大学获得了理科学士学位,之后又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硕士和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马克目前是个作家兼经理人,9·11事件之后不久即从美国来到深圳,而那时距奥巴马在政坛崭露头角乃至后来登上总统宝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先在中学讲授英语,然后尝试开办了一家国际商贸咨询公司,逐渐在经营上打开局面,凭赤手空拳闯出一番天地。而在此期间,马克还把大量精力用于内陆旅行和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尤其在来中国之初,他便将自己未来的发展选定了慈善事业,定期到当地的孤儿院讲授钢琴课。

如今,他正在撰写一部有关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中国的卡夫卡)的论著。马克在深圳长期致力于扶助孤儿的工作,被有关部门任命为志愿者形象大使和奥林匹克特别形象大使。他还经营一家国际咨询公司,为在非洲、亚洲及美国投资的商家提供信息服务,并创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大家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是外国人,就直来直去说了,不好意思,没有那么多含蓄。“我想让更多人理解我们家族。我是混血,我的妈妈是白人,我的爸爸是黑人。我的家庭很复杂,是一个小的联合国,代表多元文化,有冲突,也有和谐。”马克说。

马克酷嗜中国书法,现场还挥毫在宣纸上写了几幅毛笔字。“我要写一幅行草。”马克说着就写了四个字“百计千心”。他对记者解释,这四个字是他的座右铭,“就是提醒自己要不遗余力,不断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做成一件事。也想把这四个字分享给大家。”

提起哥哥奥巴马,马克回忆第一次与哥哥相见的场景:“突然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原来我有一个哥哥,他突然来了,他想看我。真的,我当时是惊慌失措的。那时候我说‘我不想看他,我没有哥哥’。有些事情是非常模糊的,很多年我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奥巴马的事情。”

在这部《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里,马克·奥巴马自孩提时代在肯尼亚与沉湎酒色的父亲一同生活的经历写起,直至成年后对于自我美国人身份的认同,以及与奥巴马总统之间的兄弟情谊。马克不仅透露了老奥巴马在家庭生活中劣迹斑斑的诸多隐情,而且生动再现了自身在非洲、美洲及中国三种文化中的故事。

用马克自己的话来说,这本自传是专写日常琐事的,他想在书里叙一叙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母女之情、姊妹之情。“我出生于肯尼亚,在美国迷失了自我,却又在中国获得重生。从前经历的世事纷纭,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眼下回过头来瞧瞧,竟也不像当初那样繁杂、紊乱了。”马克说,他如今对自身生命的起点看得更清了,尽管仍无法知晓这生命如何终结。但仍决定将本书奉献于那些迷失在尘世中的旅人:“在他们矢志不渝地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或许能从我的经验中获得某种启迪,从而走上服务于世人的道路。”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