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民国才女张充和仙逝 曾将国粹昆曲推广至美国

2018-05-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是民国闺秀张充和最好的人生写照.她在世这102年,用雅致.恬淡的一生做注解,完成了看客对名门闺秀所有完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是民国闺秀张充和最好的人生写照。她在世这102年,用雅致、恬淡的一生做注解,完成了看客对名门闺秀所有完美的想象。17日下午1时,当年“合肥四姐妹”中的最后一位张充和,在美国仙逝,带着旧时代风雅的文化余韵,如同一幅水墨画的留白,深意尽显。

生平小传

张充和1914年出生,早岁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16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1934年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昆曲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汉学家傅汉思(Hans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

才女轶事

一代才女自然追求者甚众,卞之琳名篇《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中装饰梦境的女子即是张充和。不过,国学底蕴深厚的张充和始终无法接受现代诗、朦胧诗的章法,评价“不够深度”,觉得他的人也“不够深沉”。

大师们眼中的秀逸才女

遥想民国戏台,从不乏闺秀名媛登场。有宋氏三姐妹立于权力巅峰,有“南唐北陆”以貌美多才扬名于社交场,有张爱玲以惊世骇俗的早慧惊艳上海滩,有林徽因以太太的客厅成就北平第一文化沙龙……但众名门艳质中,“合肥四姐妹”最具淡泊纯粹的文人气质,虽未有波澜的平淡人生,却成就了一段段艺坛佳话。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合肥九如巷张家是近代史上的名门贵族,张充和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其父是民国教育家张武龄,曾创办苏州乐益女校。家中四闺秀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才华横溢,分别嫁给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和傅汉思。其中张充和功底最深、才华最盛。二姐张允和(周有光之妻)早年曾著述《最后的闺秀》记录自家轶事。如今,伊人已逝,这本书名对应仙逝的张充和,最贴切不过。

少年时代,张充和赴京与三姐张兆和、姐夫沈从文一家团聚,以国文满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沈从文逝世后,张充和写下两行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刻在碑石之后,比起墓志,后人反倒更欣赏推崇这四句对沈从文的肯定。渐渐地,张充和因精通琴棋书画,与陈寅恪、胡适、张大千、沈尹默、章士钊、卞之琳等名家贤士亦师亦友,她的昆曲、诗词、书法、绘画皆丰采俊逸,汪曾祺赞她唱腔“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欧阳中石称她的书法“在那个时代已是佼佼者”。

零星著作留存于世

尽管时代的繁华与节奏,正渐渐消解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张充和这样长于避世、擅游于艺、不逐名利、通透明澈的女子,至今仍粉丝甚众,是文青眼中的偶像女神。昨日张充和仙逝的消息一出,诸多网友哗然:“她这样的仕女离世,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文化的谢幕。道理很简单,她受到中华文化的亲炙,加之聪慧过人。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几代人的积淀,方才出得这样一位名媛,如今的才女的标杆。”

这一生,张充和不为做学问而做学问,她身上的种种才华与美好皆是发乎于心的自然流淌,虽然流传著作不多,但被人们追捧念念不忘。她生性淡泊,不立传,对诗文也从来不会刻意留存。《小园即事》收录的几十篇美文,是1936年胡适荐她去《中央日报》副刊当编辑时,发表的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如今,这些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的小文,仍被无数粉丝厚爱着。而《古色今香》则收录了近百幅张充和书法佳作、手书诗词。201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还曾出版张充和手抄昆曲谱……这些都是最后一位闺秀留给世人的袅袅墨香。

在晚年的最后阶段,张充和还出版了一部口述实录——《天涯晚笛》,追忆家族往事。

常年在美国播撒中华文化种子

很难说,国粹昆曲当年能顺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会没有张充和的心血。她流连在美国诸多高校中,用长达数十年的铺垫,才使得美国人走进昆曲,了解昆曲。

张充和嫁给傅汉思之后,常年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还先后在加拿大、法国和港台的23所大学以及各学术所讲授、示范演出昆曲。她曾说:“在美国宣扬昆曲很艰难,孤军作战,实打实地一个人战斗。”半个世纪过去了,张充和在北美大学校园播下的昆曲的种子已经萌发。她在耶鲁大学教的研究生宣立敦,能与张充和同台演出昆曲《学堂》,赢得满堂彩。她有四个学生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