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专家齐聚研讨会 《人民的名义》铸就经典

2018-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的名义>研讨会 搜狐娱乐讯 4月15日,反腐题材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作研讨会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隆重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特邀嘉宾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人民的名义>总顾问翟泰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等,业内专家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等,主创.出品方.播出方代表,<人民的名义>编剧.艺术总监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研讨会

搜狐娱乐讯 4月15日,反腐题材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作研讨会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隆重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特邀嘉宾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人民的名义》总顾问翟泰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等,业内专家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等,主创、出品方、播出方代表,《人民的名义》编剧、艺术总监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导演、总制片人李路等,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

民心所向 《人民的名义》获权威专家点赞

研讨会上,诸位业内专家、学者和媒体精英,就当下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展开热烈的讨论,从艺术性、思想性、社会价值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的原因和社会意义。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之处在于摒弃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中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等问题,取材于生活,贴近民生,因而最能与百姓的思想形成共鸣,取得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正如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研讨会之初提出的影视剧创作和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坚持文化自觉、坚持现实制度、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同样,这样的现实主义路线也受到刘淑欣教授的肯定,此外,她还对本剧在真善美上达到的高度提出赞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人民的名义》昭示人们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国文艺包括影视艺术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提炼,顺应了社会情感共鸣的需求,提高了公民的素质,推动着我们这个社会历史的前进。

除了在剧作的艺术水平上获得的赞扬,《人民的名义》在政治导向上同样也获得了高度评价。中宣部原副部长、本剧的总顾问翟泰丰在研讨会上反思共产党执政前后的党民关系,肯定了周梅森在剧中对执政后共产党的发展问题进行的探究。同时,他指出,本剧揭露了货币使人性异变,并对党员脱离群众的恶果进行了抨击,这是在用艺术反腐败、打击腐败、鞭挞腐败。占据艺术和社会影响的双重高地,无外乎张德祥称《人民的名义》的现象级热播为“文艺事件”,可谓实至名归。

十年磨剑 铸就国剧经典

编剧周梅森在研讨会上透露《人民的名义》从创作之初就制定了目标,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实的政治、社会的形态做一次准确、全面的描述,要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反腐败,壮士解腕、刮骨疗毒的壮举展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给历史一次回答,给世界一次展示。而面对这样的目标,最大问题是要寻找最大的公约数,为此,他苦心积累了十年,才有了今日的《人民的名义》。

李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则格外用心,因为剧本的深刻性和人物的复杂性,剧组一度养成了读剧本的好习惯。对于这类题材,他也有自己的坚持,一定要做现象级的温暖的超现实主义题材。他认为,做电视剧,一定要说人话,要和百姓产生共振,这样,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作品才会被大家接受和赞颂。而真诚的作品观众是看得见的,几十年未见的“万人空巷”就在制作人的努力之下再现了。

在当下的荧幕上,能够看到《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关心民生、关注生活又不失艺术水准的电视剧实属不易。这也体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中国作家艺术家应有的文化之心和艺术之心,正因如此,《人民的名义》才以现实主义的勇气直面人生不回避矛盾,不美饰现实但又肩负着开拓未来的神圣职责,凝魂聚气。

换句话说,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