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也是从容,有自己的步调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编喜欢民国,喜欢上海滩,喜欢杜月笙--所以看到这部电影就很喜欢,浓郁的上海滩风情,精致的上海情调,温软的上海话--尤其是看到餐桌上一屉屉包子,只恨不能跳进大银幕,抢包子吃. 哼,CBD家居小编要飞去上海,吃包子!!但是小编腿短,我们不如聊一聊这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有太多人褒贬这部电影,CBD家居小编还是瞎聊些感受吧.看这部电影,我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代宗师>,<罗曼蒂克消亡史>讲黑帮故事,<一代宗师>讲功夫宗师,都是民国事,都是一个已经消逝的年代. 故纸堆里,爱

小编喜欢民国,喜欢上海滩,喜欢杜月笙……所以看到这部电影就很喜欢,浓郁的上海滩风情,精致的上海情调,温软的上海话……尤其是看到餐桌上一屉屉包子,只恨不能跳进大银幕,抢包子吃。

哼,CBD家居小编要飞去上海,吃包子!!但是小编腿短,我们不如聊一聊这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有太多人褒贬这部电影,CBD家居小编还是瞎聊些感受吧。看这部电影,我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代宗师》,《罗曼蒂克消亡史》讲黑帮故事,《一代宗师》讲功夫宗师,都是民国事,都是一个已经消逝的年代。

故纸堆里,爱恨情仇,家国情怀,令人唏嘘,令人感慨万千。

本来两件事,毫不相干,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是黑帮头子,还是武林宗师,衣着打扮、行事风格,都显得浪漫,有些美化。其他方面,台词、运镜、音乐、表演等,都高出大部分国产片一截。

叙事上都比较碎,节奏上都比较慢。这里不是贬义,慢也是从容,有自己的步调,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一二三往前冲。

那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时代。为什么怀念?因为那个时代我们不曾经历,所以凭空添了许多想象,并不自觉地美化一番。其实,还有对当下的不满,未来不可期,只能缅怀过去。

看的时候,我还想起一部电影,就是前段时间议论纷纷的《驴得水》。这两部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点可以讨论一下——电影感。

没错,《驴得水》被黑得最惨的就是缺乏电影感,有人说,电影感只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恐怕谁也说不清电影感是什么鬼。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答案,随便一个场景都可以讲好几个小时。

《驴得水》是话剧感,一眼望去,舞台式的节奏、台词、镜头、表演充斥银幕。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真正的电影感,台词精炼,即便王传君滔滔不绝的废话,也被处理的别有一番风味。大多数时候,一句话不说,镜头表现一切。

历经万千磨难,葛优找到章子怡,两人不说话,章子怡的表演富有层次感,百感交集,旋即切换镜头,葛优、章子怡一前一后走,二人走路的起伏,何尝不是内心的澎湃。

还有浅野忠信扮演的日本人,刚跟葛优说,他已经是上海人,但下一场立即切换到他穿着和服,吃着日料,一句话不说,行为揭穿一切。

还有多次出现的俯瞰镜头,碾压一切爱恨情仇、家国情怀。

我喜欢《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史》的简练、含蓄,讨厌《驴得水》的喋喋不休、简单粗暴。

一切尽在不言中,镜头可以体现一切。

看完电影,其实我一直在思考《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叙事方式,到底是现在好,还是按照正常的顺序好?如今票房尚未过亿,看来普通观众都不太喜欢,小编也Get不到这种叙事方式。

但是如果按照时间顺序讲下来,浅野忠信这个人物就会失去最后的惊喜,估计好多人看到最后,都会忍不住惊叹一句,原来你是这样的日本人。

说到底,这是一部以演员取胜的电影。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这些主要角色不必说。闫妮、杜淳、王传君,他们演得都好,角色都立得住。闫妮的女管家简直惊艳,得体、大方、什么场合都游刃有余;杜淳的杀手冷酷但忠诚,压过他之前的所有角色;王传君堪称神来之笔,原来这么会演戏。还有童子鸡和霍思燕的妓女,寥寥几场戏,令人记忆深刻。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视角太多,有时候为了人物的完整性,不得不牺牲叙事的节奏。

人物好看足矣,《堂吉诃德》那么糟糕的故事,但仅靠两个人物成为划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