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知乎 10位记者曾经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位记者曾经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仅供新闻媒体岗位培训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

10位记者曾经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

【仅供新闻媒体岗位培训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说: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

——列宁:《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1905年9月)《列宁全集》第9卷第281页

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话: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新闻媒体不谨慎,也会制造“戈培尔效应”。

2011年12月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本周六对话著名教育家熊丙奇》:如何将成功传给下一代?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本周六(12月10日)下午14:00-16:00,中国著名教育学者、教育评论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将亲临成都对话蓉城家长,带来《中国教育的困境及国际化选择》讲座,与你探讨中外教育模式。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率先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

2012年10月9日,BWCHINESE中文网(作者:熊丙奇)《中国校长为何没有了信心?》:中国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认为:中国“办学目标”的变化,导致教育的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来越窄,失败感充斥在整个教育体系。“80年代,中学比上线率;90年代,开始比本科率;进入新世纪,本科率逐渐被一本率取代;现在,对于重点中学,在一本率之上,主要看有多少个上北大、清华。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2013年01月14日,人民网强国论坛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谈作家铁流评职称为啥这么难》:编者按:1月14日16时,著名教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做客强国论坛,以“作家铁流评职称为啥这么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2013年1月26日,《齐鲁晚报》(记者 徐洁)《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9成艺术生考试为混文凭》:1月25日,首届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作客该论坛时说,长期以来,艺体特长生教育技能化,9成艺术生并非对特长真正感兴趣,艺术类考试成为混文凭,培养大师难。

2015年1月4日,熊丙奇在《齐鲁晚报》发文《我是熊丙奇,是一名教育学者。》或许已经载入民间自吹自擂自欺欺人厚黑笑话大全。

2015年以来,至少10位记者曾经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起到了“三人成虎”“为虎作伥”的作用。

例举如下:

一、《长株潭报》记者陈斌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1月12日,《长株潭报》(记者陈斌)《玩手机与老师起争执,少年出走后身亡》:就此事,记者咨询了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熊丙奇认为,第一,如果像骄骄同学说的,骄骄性格孤僻、内向,遇事易冲动,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作为学校和家庭,应该发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因为心理素质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问题。

第二,此事也暴露出学校处理中的简单粗暴,违反了一些课堂纪律,就大庭广众下将手机没收,没有真正关注初中生的人格尊严,会让学生感受到不被重视和羞辱,叫来家长,会加剧问题的解决难度,如果处理不当,会制造家长和老师矛盾、学生和老师矛盾,学生感觉老师向家长告状,觉得没有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

正确的做法应该将学生叫到办公室,善意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另外班主任老师可以私下和家长理性沟通。熊丙奇觉得,教育者言行应该遵循初中生心理规律,而不是加剧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学生上课用手机,不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有,通常做法是通过正确方式引导,要他们不要影响课堂教学和影响自己听课。

二、《北京晨报》记者周怀宗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1月13日,《北京晨报》电子版07版发表记者周怀宗组合文章,标题目录:边沮丧边说话;反对行政化的行政工作者;熊丙奇:教育观察者;以何种身份去发言;有办法难实现;

3、《熊丙奇:教育观察者》: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有《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等。元旦刚过的时候,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说:“过去一年,我对记者说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我真不想再说了’”。

事实上,每每说完这句话之后,熊丙奇依旧认真地说了一大堆话,这些话都是关于教育问题的,也都是老生常谈。熊丙奇说,“学生自杀、校长腐败、学术腐败、就业困难、老师体罚、校车事故……这些事情在过去的十年中,反复地出现,有时候会让人沮丧、愤怒。”

三、中青网记者张炎良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5月12日,《中青网》(记者 张炎良) 《证霸”口述:没想到65个证书遭吐槽 HR应认真看简历》:《河南“证霸”口述:没想到65个证书遭吐槽》:日前,一篇《“证霸”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 敌不过名校普通生》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该事件的当事人、河南安阳工学院大四学生孙梦涛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表示,自己被采访纯属于偶然,“我当时就是晒了一下证书的照片,后面附上了一句话: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的只有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而我的舞台在哪里?我朋友圈里有位记者看到了这条消息,然后就采访了我。”面对孙梦涛遭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招聘确实存在学历歧视问题。“有些用人单位不是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展示能力的机会,而是按照简单的学历门槛把一部分人排除掉。”

四、《齐鲁晚报》记者陈玮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06月14日,《齐鲁晚报》(记者 陈玮)《出题者的脑袋装的是什么?》:以考试来迎合国家需要,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分析今年高考作文题时发现,作文题更强调思辨和表达,不再那么与时政紧密结合,这是在朝作文本质回归。

语文作文不是时政题,也不是科技题、历史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表达。不少省份明确提出不得“套作”,材料作文是由学生自行命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所想。

五、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杜美辰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6月29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杜美辰)《熊丙奇批“抢状元”乱象:中国大学没有开放胸怀》:近日,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志愿填报的开始,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各地开始了抢生源的大战。28日上午,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指责对方花钱“买”考生和抹黑自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针对这一事件,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清华抢生源的闹剧每年都在上演,其折射出中国教育体系的功利与高考制度、招生制度的不完善。

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行政化办学的方式,同时舆论必须改变对大学的功利性评价,否则这种畸形的现象仍会在高校间不断蔓延,并且愈演愈烈。

六、《春城晚报》记者刘超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06月29日,《春城晚报》(记者 刘超)《谁逼得招生老师斯文扫地?》:对于清华、北大来说,任何一名被录取的学生,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应该都是万里挑一的高分考生,可为啥这么在乎对每一名学生的争夺呢?这样是否会干扰考生理性选择报考院校?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把高校招生老师逼得斯文扫地的,正是不健康的高校政绩观,而这种政绩观的背后又是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

现在的高考录取就是按照学生分数统招集中录取,而这个制度本身就导致了所有的大学只能是用分数标准来招学生。

“高分从第一名到一百名也就那么几个人,因此你抢到那个人,这个人就去不了。很多招生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分数,就必须做每一位学生的工作。

确保我如果招30个人,这30个人最好都是高分数的学生报考,这样学生水平就会高。”事实上,在国外,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也竞争,但是他的竞争很简单,用教育理念和教育服务来竞争,可以给你的选择进行独立分析,让你选择我。

但是中国的大学现在没有自主招生选择,整个学校评价人才,大学选拔人才都是看分数,把学生招来之后,具体怎么办学不去认真深抓,只能通过这个录取通知展现出大学实力。(本报记者 刘超)

七、浙江在线记者陈铖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9月1日,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 (记者 陈铖)《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了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9月1日,高二新生们将正式报名选考科目。10月底,他们将迎来2017年新高考的首场考试。新高考生如何选择考试科目?家长又该如何安排孩子学习?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的留学潮?针对新高考系列问题,近日,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了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八、《南方都市报》记者嵇石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9月22日,《南方都市报》(记者 嵇石 实习生 刘旭 刘彤丹)《人大教授发公开信指责学生“狂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教授发信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一事再起风波。昨日师生双方公开信被网友披露,孙家洲称学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学界前辈无端嘲讽,有违道义规矩;郝相赫则接受断绝关系并向老师道歉,同时称将以一切手段维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告诉南都记者,孙教授宣布断绝与弟子的关系,可能是出于“震怒”,他有权利决定不再担任某名学生的导师。但要真正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得到学校的同意,学校要从教育和学术角度评估孙教授的“断绝”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听孙教授单方面的说法。

熊丙奇指出,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和导师之间师生关系的确立,本身就是互相选择的过程。但在学业期间,导师和研究生还是会出现不相适应的可能。

“如果双方或者一方已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再维持这种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导师职权的履行都不利。”熊丙奇建议,高校应从学生的选择权和导师的自主权出发,设计完善双向选择的机制,学校还应该要有专门的委员会对此进行评估。并将这种机制延续到求学的整个过程,则更有利于建立更为健康的师生关系。

九、《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5年10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数学热”的背后,关乎教育的方向》:最近,关于数学的话题很热。导火线有两条:一是山东有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数学课,该课改引发了全国上下一番热议;二是去年被认为“走下神坛”的华杯赛,今年却要提前开考,这让不少“小六娃”又陷入杯赛的奋斗中。

一者是常规的普及教育,一者是牛娃的知识较量,但都关乎教育的方向。不过,在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这其实是一所学校的探索,应该给学校探索的自由,即使这所学校探索成功,也不意味着要把这种方式推广到其他学校,这是在多元教育中需要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

熊丙奇建议,嘉明第一实验小学不必所有一二年级学生都不上数学,而是有的班级按原来的方式上,有的不上,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到了三年级,再来对比分析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情况。这种对比试验,不但有利于回答公众的疑问,也能让改革探索更有说服力。

十、《黑龙江日报》记者蒙辉误以为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是“著名教育学者”

2016年01月14日《黑龙江日报》(记者蒙辉)日前,大庆油田图书馆主办的“周末大讲堂”座无虚席,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应邀讲授高考志愿填报。

还有,2015年9月10日,《广州日报》《小学男教师稀罕 男班主任更少见》:日前,记者随机对广州天河、越秀、黄埔、荔湾的8所小学展开了调查,发现这些学校男教师的比例均不足20%。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幼儿园以及小学男女老师结构失衡,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记者把熊丙奇吹捧为“著名教育学者”却没有署名)

以上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至少10位记者曾经误以为熊丙奇是著名(知名)“教育学者”。起到了“三人成虎”“为虎作伥”的作用。反映了个别媒体无中生有的“客里空”劣根性顽疾难医,有损媒体的可信度。

2011年11月15日,燕赵都市网(佚名)《孔庆东“三妈”南部记者事出有因》:(注:11月7日下午,孔庆东发微博说,“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史称“三妈”。)

有资料介绍说,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曾多次炮轰过媒体记者,他曾表示,“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歪曲报道现在铺天盖地”、“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一个都不心疼!”

上海自由撰稿人熊丙奇以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名义身份利用媒体发表的言论,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没有任何行政级别,属于屌丝(diors)阶层群体,难登大雅之堂,不具有官方权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北发大厦B座308室。似乎只有一个房间两部电话三名工作人员支撑门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相当于个体户雇的“打工仔”,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能不提,就尽量不要提起了。

第二、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属于政治团体),不是公办教育科研机构,不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部或设计院。主流媒体采访教育事务,应当首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公办教育科研机构,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第三、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不属于教育科研人员,不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指挥或总设计师。主流媒体采访教育事务,应当首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公办教育科研机构的权威人士,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避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第四、媒体体现主办者的意志,维护主办者的利益,是世界通例。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主流媒体是“御用”喉舌,不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舆论平台和发号施令的工具。不可以舍本逐末,更不可以本末倒置。不能吃里扒外,不能“吃刘秀的饭,给王莽效劳”。

第五、新闻媒体的当家人和舆论把关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履行管理职责,不能把阵地拱手相让。主流媒体应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对不可以引狼入室开门揖盗,把话语权拱手交给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

第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个别媒体(包括早报、晨报、时报、晚报、网站等等)不要拿着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及其代表人物的鸡毛当令箭,肆意挑战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

以上内容,约5900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京ICP备05006316号-2 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认证码:10005616

动态IP:亚太地区43.224.213.110  中国106.39.248.110 黑龙江111.40.52.110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年过花甲不知天命。老朽愚钝幼稚可笑。独特方式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常引用网络文字资料,发表文章不是为了得稿酬,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