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商学院中国十大杰出MBA教授陈钢老师接受快报专访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未来,我们去哪儿中国的企业和商人们究竟要去哪儿呢?大家规划过.想像过的地方就不说了,只说些冷门的去处.  去"源头"那儿"源头"是指我们民族

未来,我们去哪儿

中国的企业和商人们究竟要去哪儿呢?大家规划过、想像过的地方就不说了,只说些冷门的去处。

  去“源头”那儿

“源头”是指我们民族的传统。说几个关于传统的基本事实:首先,中国文化曾经辉煌,且不论思想学术、建筑文学,就连谈情说爱都惊天动地,例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次,无论崛起或是复兴、无论国家或者公司都必须基于经济和文化的双翼,只凭一羽扑腾就难免折翅陨落;第三,传统的大智慧,与今天仍有裨益。像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包含了我们当下治国的两大方针,一是不与民争利,二是扶助草根、调均贫富。去到“源头”并非倒退复古,而是接受传统的浸润和引悟。

  去“人心”那儿

大多先哲都主张“以心控身”和“身心合一”。为人称道的公司和受市场追捧的产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一般都是动了别人的“心”。例如,春哥、苹果和某款蛋糕就该比同类火爆吗?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很难解释,真正的奥秘在于“想像共同体”。

这种共同体是借助某种媒介、共同的审美和相近的体验把许多人心凝聚起来,获得彼此的认同。我们面临的现状是,社会乍富之后,最先寻求的往往是有型的物质和用数额标注的价值,容易忘却对“心”的滋养和充实,也就难以达到“以心控身”的境界。实现“身心合一”,也应是商人和商界的目标。

  去“美”那儿

中国的美,曾经人尽皆知。所以,17和18世纪,我们是全球第一的奢侈品出口国。那时候,欧洲人爱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纸张,就像后来我们迷上他们的巴黎、LV和法拉利等等。有一个秘密,在贸易中占上风的一方,常常都有“美”的助力。

当代世界经济可以粗略地分为“美学生产体”和“劳动力生产体”两大部分。同样的资源、时间和劳动力投入,前者的产出往往若干倍于后者。例如,身处美学生产体的欧洲人懒洋洋慢吞吞,经济也依然高效,就因为他们推销的红酒香槟汽车时装小贝辣妹都是美的造物。我们的任务是,实现“生产体”转变,把美也当作生产力。

  去“共赢”那儿

科学家把人类的交互活动分作“零和”和“非零和”两大类。零和,是指交互双方的得失成反比,例如乒乓球比赛,一方得分另一方则失分;非零和不同,它是指一种交互双方得或失发生关联的情况,你得到我也有所获。大多数商学教育习惯把商业比作战争,称二者都是此起彼伏、你死我活的。

也有例外,可口可乐的老板就很感激百事的存在。他说,两大可乐并非在竞争,正是双方的精彩表演、往返PK,才使得可乐需求稳步增长。商业上的“共赢”要怎么实现,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习惯“非零和”生存。

  去“意义”那儿

如果问“什么是商业的目的”,很多人都答“挣钱”或者“利润”;如果问“商业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就比较含糊了。听好几位大企业家说过,企业是根,根上面长的枝叶和果实,一是行业作为,二是公益的活动。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的商业意义是,将取之于社会的财富再回报给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当下,多数人都误以为电商和实体商之间正上演一场殊死的肉搏,就是只看到商业赚钱的目的,一定的数额你多了我就少,所以才有谁胜谁负的赌局。如果从意义层面看,“殊死肉搏”迟早成为华美的共舞,未来的商业场景是电商和实体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触合,身临其境的顾客既能有体验欢快和愉悦,也能享受合理的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