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甘情愿被这部悬疑片操纵……

2018-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不见的客人(Contratiempo,2016) 文│奇怪的云(巴黎) 编│尼侬叁(杭州) 正义沉睡在湖底 在看<看不见的客人>的过程中,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被剧情操纵得很开心. 开头五分钟,就如导演自己提到过的自己的编剧理论一样,直接切入主题,阿德里安和劳拉,一男一女偷情,然后像很多时候(不管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一样,shit happened.至于事情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样子--偷情的两个人被敲诈,一个送了命,一个疑似被嫁祸为谋杀,不用急也不用害怕,因为接下来两个小时里面,电影要详

看不见的客人(Contratiempo,2016)

文│奇怪的云(巴黎)

编│尼侬叁(杭州)

正义沉睡在湖底

在看《看不见的客人》的过程中,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被剧情操纵得很开心。

开头五分钟,就如导演自己提到过的自己的编剧理论一样,直接切入主题,阿德里安和劳拉,一男一女偷情,然后像很多时候(不管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一样,shit happened。至于事情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样子——偷情的两个人被敲诈,一个送了命,一个疑似被嫁祸为谋杀,不用急也不用害怕,因为接下来两个小时里面,电影要详详细细、一遍一遍、每隔一段时间抛出一个被掩藏的细节地这样来讲给你听。这种新信息一刻不停地喂食给你的过程,会让观影结束后觉得心情极为妥帖和满足。

Contratiempo

Contratiempo

你有没有过因为害怕某件事情的后果而撒谎,然后必须谎话一个接着一个,直到彻底瞒天过海没有人再记得,或者彻底败露从此免去煎熬,这样的经历呢?这种情况,从一开始作出了决定的时候,就是把自已交给了命运。

电影里,由律师帮男主角准备庭审开始,引出了几个月前的抛尸案,随后,一边是为了掩盖偷情的事实、进而掩盖车祸抛尸事实的犯罪逐渐滑向深渊,另一边则是失去儿子的夫妻二人由调查而至复仇的一刻不肯停歇。两条线前者在明,后者在暗,前者有第一人称叙述的感同身受,而后者则如同湖底的水流,不为人(观众)所知地行进着,而二者缓缓相互牵引交错,到电影结尾处终于汇合的时候,也就是真相揭晓的时刻。

而电影中悬念的保持就在于男主角不断叙述随之不断被律师抓到漏洞的模拟盘问过程,电影始于此也终于此,完整、平衡、紧凑;于此同时,正因为这种叙述是从男主角一方的视角出发,从而创造了从女主角和老夫妇两方面发生翻转的可能。这一设置在悬念营造方面是极为成功的。而这一设置的完成,当然要归功于演员的精彩表演,简直可以说让人入迷:不论年轻年长,不论因为多次的翻转前后剧情是否截然相反,演员都发挥了极高水平,为电影事实上着墨较少、近乎于模糊背板的人物形象赋予了令人信服的人性色彩。

其次则是来源于一点点推进、一层层剥开的叙述。电影中的叙述其实是具有高度文学性的。导演本人崇拜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自小是侦探小说的忠实读者,而电影采取的叙事手段:让男主角一次一次地重述这个故事,从而用(语言的、文本的)叙述引领来全片,间不容发地将情节展开,正是剧情的最成功之处,从中也可以看出侦探小说悬念构建方式的影响。

但是也因此,电影无论在人物性格的立体化,或者是传达导演本人所想要传达的道德训诫方面,其空间都相应地受到了挤压。导演当是深信罪恶之后惩罚的必然,同时抱持着“比起勿为不义,更重要的是,勿宽容不义”的信条。

前者其实从一开始就基本上决定了剧情的走向,即,所有观众都知道二人必定要为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而至于究竟在何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这就是此片的“麦格芬”。而后者,从人物背景的设置上来说也是显而易见:偷情男女符合很多电影中的一贯上流社会形象,生活优渥,为自己丑闻不败露敢于抛尸的男子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一声命令就愿意为他鞍前马后乃至贿赂证人的公司律师;他的情人则是摄影师。而死去的无辜年轻人,他的父母则是工程师和教师这样的标准中产配置,二人面对强权者的时候深深无力,无力之后可依靠的,仍然是他们自己,而他们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头脑。这样就构成了剧情的主要驱动力。可惜这一内在动力虽然撑起了电影的骨架,人物性格的完整却因情节的密集而被遮蔽,但也可说是悬疑片常常要作出的牺牲。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正是由于“叙述”在电影中的绝对重要地位,虽然电影在人物性格上的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用来配合男主角的自述尤其是男主角和律师交锋的音乐,却得以大放光彩,足以成为观影结束后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当正义在湖底沉默的时候,随着男主角和律师的对话,音乐一声一声正如审判奏响,不仅仅是营造悬念那么简单。

总而言之,看这部电影的两个小时是可以虚度得很愉快的。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