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影史最高场刊分?来到中国照样水土不服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继续聊聊2016年的全球十佳电影. 今天的这部电影来头可不小,在去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它曾以3.8分的影史最高场刊分领跑群雄(12位参与打分的权威影评人中,9位给出了四分的满分评价,其他3位都是3分). 紧随其后的是场刊分3.5的贾木许作品,<帕特森>. 在大家满怀期待这两部作品都能有所收获后,却在主竞赛环节全遭滑铁卢,颗粒无收. 如此有争议的金棕榈奖颁完,在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毫无意外的迎来一波口水. 法国<电影手册>官方推特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

继续聊聊2016年的全球十佳电影。

今天的这部电影来头可不小,在去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它曾以3.8分的影史最高场刊分领跑群雄(12位参与打分的权威影评人中,9位给出了四分的满分评价,其他3位都是3分)。

紧随其后的是场刊分3.5的贾木许作品,《帕特森》。

在大家满怀期待这两部作品都能有所收获后,却在主竞赛环节全遭滑铁卢,颗粒无收。

如此有争议的金棕榈奖颁完,在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毫无意外的迎来一波口水。

法国《电影手册》官方推特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竞赛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不神秘了,这部电影就是

《托尼厄德曼》

在场刊期间,“托尼·厄德曼”一出场就自带笑点,评委更爆发出两次罕见的热烈鼓掌。

但在场的国内观影群众表示一脸懵逼。

完全get不到这幽默从何而来。

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加持“戛纳光环”,没有各大媒体给出的各种“全球十佳”,豆瓣评分在刚开始能冲破8.0分可以说是奇迹。

不是祥子马后炮——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完全生活流的电影,有点太漫长。

至于纳闷为何歪果仁笑的合不拢嘴,只能承认中西方对幽默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区别。

不叨逼了,看片。

温弗雷德是一位退休的老头,为了让生活即工作的女儿伊奈丝找到生命的意义,乔装成一位身份地位相当了得的“托尼·厄德曼”游走于女儿身边,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小动作感化整天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女儿。

导演用托尼·厄德曼的幽默包装了整部电影,内核则是展现了当代人为了工作而放弃生活的悲剧。

你看,跟我们理解的一样,喜剧电影的本质还是悲剧。

这里的悲,是那些忙于工作而放弃生活的人。

影后桑德拉·惠勒把伊奈丝这位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职场女形象,演绎的非常到位!

她只有在和客户洽谈时才能挤出牵强的微笑。其他时间不带任何笑容,永远是一副冷冰冰、傲人的面孔。

走路做事自带音效,呼呼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