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犬将军宋希濂 “鹰犬将军”宋希濂抗日功不可没 这个举动却成了他一生的憾事

2017-09-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希濂在抗日战争里表现出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精神毫无疑问是可圈可点的,但他在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专制独裁统治下,一方面深受蒋的信任和器重,另一方面也难免受蒋蒙蔽,因知

宋希濂在抗日战争里表现出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精神毫无疑问是可圈可点的,但他在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专制独裁统治下,一方面深受蒋的信任和器重,另一方面也难免受蒋蒙蔽,因知遇之恩,盲目服从蒋的命令,奉行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1933年8月,宋希濂升为第三十六师师长后,主力集结在江西抚州附近。当时蒋介石的行营虽然设在南昌,却经常来抚州小住,因此蒋又任命宋希濂为抚州警备司令。11月20日,李济琛、蔡廷错等集结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表反蒋宣言,取消国民党,组织“人民政府”。同时,他们又派人与红军进行接洽,谈判停战和合作的问题。

蒋介石在南昌得知闽变发生,他综合获得的各方情报对整个国内形势进行了审度,认为不迅速扑灭这一事变,势必会动摇他的统治地位。趁李济琛、蔡廷错等部署未定内部纷争之际,蒋介石迅速抽调嫡系部队,集中海空军及炮兵的优势力量,兴师入闽,取得先发制人之利。宋希濂的三十六师被编入第五路军作急先锋,负责进攻延平。

进攻延平前,蒋介石亲自从南昌打电话给宋希濂,询问部队的装备以及战斗力,宋希濂以自信的口吻回答道:“官兵的战斗意志是旺盛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几天后,蒋介石到达抚州,亲自检阅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当时三十六师的官兵着装整洁,精神抖擞,军容颇盛。蒋介石检阅后,十分满意,笑着对陪同的将领说:“看来这个部队相当不错。”

延平城地处闽江上游,是建溪、沙溪和富屯溪三江的会合点。江面水流湍急,且布满了险滩暗礁。而高出水面数十公尺就屹立着延平城,延平城东南北三面都由江水环绕,西北面是一带高山,南面是九峰山,形势十分险要雄伟,是易守难攻的要地。

鉴于延平城的地形和敌情,蒋介石决定集中全部炮兵及空军,向靠近延平西北的一带工地进攻。他向宋希濂传达命令,说工事坚固的九峰山,不宜猛攻,派相当兵力相机攻击牵制敌军的兵力即可。宋希濂随即率部前往下道、吉溪部署,并亲自对九峰山的地形和敌军阵地的工事进行详细的侦察。

九峰山紧靠延平城对岸,以九个山峰得名,山峰一个接着一个,由河边西南端向东北延伸。而靠河边的一段,十分陡峭,不易攀登。第八、九峰工事最为坚固,有如堡垒。侦察完毕后,宋希濂决定集中迫击炮和平射炮向第八、九峰发起进攻,以摧毁敌军工事,而步兵相机进攻以避免过多伤亡。

次日,延平的攻击正式开始。宋希濂命三十六师向敌军发起猛烈的射击,并用平射炮对准敌军的机关枪口射击,同时,空军也派出几架飞机向第八、九峰的敌军工事进行轰击,颇多命中。宋部在飞机的掩护下趁敌军混乱之际立即冲锋,成功攻下了敌军阵地的几个支撑点。随后,宋希濂抓住敌军薄弱的中间地带,仅仅遭受微弱的抵抗就占领了第四、五峰。

不久,敌军的抵抗全部瓦解,俘虏三百余人。宋希濂大喜,利用无线电向蒋介石报告九峰山的作战经过以及攻占九峰山的消息。蒋介石听后喜出望外,原以为九峰山地形险峻,工事坚强,没料到三十六师英勇奋战,竟一举攻克九峰山,他亲笔写了一封信嘉奖宋希濂及三十六师官兵,同时通电全国军队,表扬三十六师首建奇功,为平定闽变奠定了基础,胜利的结束了“讨伐”十九路军的第一仗。

随后,宋希濂部进兵古田,一直向闽南追击,最后把曾一度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彻底消灭了。

1933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对红军发起第四次“围剿”惨败后,蒋介石意识到依靠兵力优势长驱直入一举歼灭红军的老一套作战方法行不通,因此他采取修筑碉堡公路,推行逐步推进、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此时,蒋介石孤注一掷,出动50多个师外加赣、湘、闽、粤的保安团队约100万人,奔赴江西战场发起第五次“围剿”。

宋希濂率领的三十六师也奉命参加了这次“围剿”,他在一次侦察时不幸中弹受伤,由于伤势颇重,转往后方疗养。

1935年5月,宋希濂出院回到三十六师。此时,瞿秋白同志已经被捕,被送到长汀10多天了。半个世纪后,宋希濂回忆起当初那段历史,对瞿秋白同志从被捕到英勇就义仍然记忆犹新。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江西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但仍有一部分力量留在赣闽地区继续游击战争,以牵制蒋介石的兵力。当时,宋希濂的三十六师驻扎长汀。1935年4 月,汤恩伯发现赣、闽边境红军约七八千人,蒋介石命其迅速肃清。

汤恩伯以绝对优势兵力对红军发起猛烈攻势,红军伤亡惨重。向上杭方向走的三百多名红军,被保安第十四团截俘,经查其中20余人是红军干部,被关押在上杭县政府的监狱里,而瞿秋白先生就在其中。

宋希濂出院后,立即致电蒋介石要求允许他对瞿秋白先生进行劝降。早在长沙读书时,宋希濂就读过瞿秋白的文章,而后来他在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后,也多次聆听过瞿秋白的报告,对其怀有仰慕之情。因此,他深知瞿秋白在共产党内的影响以及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宋希濂返回长汀后,去瞿秋白先生的囚室看他,首先和瞿秋白先生就生活情形和他的身体状况进行了简短的谈论,然后转到政治问题。由于宋希濂当时坚决维护蒋介石的地位,坚持反动立场,所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和瞿秋白的意见是完全对立的。

宋希濂劝降的良苦用心破灭后,便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又指派了中统要人王杰夫和陈建中前来长汀,企图劝瞿秋白背叛共产党,并交出共产党内部的组织情况,但瞿秋白以“此事免谈”漠然拒绝。宋希濂见此,颇为解脱,他心想南京派来的人失败而归,看来瞿秋白必定要押送到南京处理了,到时也就和他毫无干系了。

出乎宋希濂的意料,6月17日,宋希濂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宋希濂思索了良久,方才向参谋长向贤矩传达此命令。

就这样,瞿秋白于6月18日被押出囚室前往中山公园行刑,当时宋希濂站在二楼的办公室,在窗帘后面看着瞿秋白昂首挺胸走出三十六师师部大门,背后传来那首用俄语和华语轮流唱起的《国际歌》。中山公园里,瞿秋白面带笑容,坐定八角亭,自斟自饮,酒兴中高唱《国际歌》和《红军歌》,为世人留下了一位革命者最后的风采。

枪响,36岁的瞿秋白,壮烈牺牲。宋希濂对瞿秋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为感动和震惊。若干年后,宋希濂对此仍深表遗憾,他说:“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瞿秋白先生,竟死于我之手,将我碎尸万段,亦不足以蔽吾之辜!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