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刘思齐 刘思齐捐毛岸英唯一遗物 上海毛泽东旧居收文物

2017-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思齐捐出毛岸英唯一遗物 上海毛泽东旧居接回文物昨天傍晚,在北京毛家菜馆举行了一场庄重.特别的简短仪式---毛泽东的儿媳妇.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把自己珍藏多年.毛

刘思齐捐出毛岸英唯一遗物 上海毛泽东旧居接回文物

昨天傍晚,在北京毛家菜馆举行了一场庄重、特别的简短仪式———毛泽东的儿媳妇、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把自己珍藏多年、毛岸英生前经常使用的一台老式收音机捐献给了上海毛泽东旧居。 上海毛泽东旧居工作组今晚将精心包装好该件收音机,乘火车离京,护送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到达上海,下周送入专设展厅向市民展出。

在捐赠仪式上,今年74岁的刘思齐老人回忆起与岸英一起生活过的美好时光时,眼眶中不禁泛起泪光,她欣慰地说:“在我活着的时间内,我很幸运地能为这台收音机找到一个安身的家、一个能让我放心的地方,就像毛岸英现在躺在朝鲜的土地下,一切都变得安心了。”

捐给上海很安心

被接到捐赠仪式现场上的刘思齐,一头银发,历经沧桑的脸庞上依旧能看到当年的清秀面容。虽然工作人员表示老人身体不是很好,不宜接受长时间的采访。但是记者在

现场发现,当刘思齐与在场熟人聊天时,仍神采飞扬,精神奕奕。

说起为何把岸英这件收音机捐赠给了上海毛泽东旧居,刘思齐说:“我知道大家对主席的感情很深,2003年去上海时参加一个纪念活动时,见到上海毛泽东旧居的环境,着实让我惊讶了一下。旧居依旧保持着当时的样子,充满浓浓的家庭氛围,但我当时觉得,虽然整体环境很温馨,却似乎缺少一些实物,一些能带来温情的东西。于是我回北京后主动打电话给旧居的杨馆长,表示愿意捐出毛岸英曾用过的收音机。之前,也有一些纪念馆向我提出类似的要求,我都没有答应,之所以会愿意献给上海毛泽东旧居,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能让这台收音机真正安身的地方。捐给上海,这下终于安心了。”

它是岸英唯一遗留物

刘思齐还向记者透露了有关这台收音机的一些小故事。“这台收音机是毛岸英从苏联带回的,他生前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早上打开收音机收听国际新闻,了解时事。那时他很宝贝这台收音机。战争前夕,他一直关心朝鲜的新闻,没过多久就去了朝鲜,但再也没有回来。”

“以后,这台收音机就一直闲置着,直到机器彻底坏了。不过,机器虽然不能工作了,但是它的历史价值却是非常珍贵,这也是唯一一件毛岸英留下的物品。”

相识时他“人很潇洒”

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不长,只有一年时间,但刘毛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三天,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为了现实。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就连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

当记者询问刘思齐“是否还记得当时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时的情景”时,老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当然记得,而且印象深刻。1946年,我14岁,从新疆回延安,知道主席有个儿子,他从苏联回来,小的时候很可怜,在上海流浪。后来他们就给我解释,流浪儿就是小叫花子。有一天我和李讷(毛岸英的小妹妹)从主席住的地方下山,他从对面走过来,我本来牵着李讷,但李讷把我的手溜开,扑过去叫着哥哥,我想大概他就是那个小叫花子。当时我看着他,觉得他个子高高的,人很潇洒,但是很朴素,和周围的干部没有什么差别,不同的是比较年轻。显得很年轻,就这么一个印象。后来接触了时间长了,才发现他经历过很多事,思想特别成熟。”

如今享受平淡的生活

由于拆迁,刘思齐目前暂时住在北京郊区。不太喜欢凑热闹的她平时有空就看看书,看看电视,天气晴朗时就和老伴出去散散步。“我现在期望自己能平安地生活,我所指的平安是不成为子女的负担,别看我74岁了,我现在走路,吃饭,穿衣服以及上厕所都不靠子女。”

从毛泽东的儿媳妇到一个普通的公民,记者问刘思齐是否曾出现过失落,老人笑着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的劳动者,当时我们的大氛围是共同平等,各自工作,没有谁会因为是高官子女,感觉有特殊权。我30岁时候再嫁,现在有2个儿子,2个女儿。4个儿女中有几个已经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现在平淡的生活我觉得很习惯。”

刘思齐还告诉记者,现在的子女知道了毛岸英的事迹后非常崇敬他。“他们现在不仅把他看作是个烈士,更把他当作是一个父亲。平时,吃饭的时候,我也给孩子们说说当年的一些事。譬如他们吃饭时有饭掉在桌子上,我则会告诉他们,以前毛主席看到我们吃饭时把饭粒掉在桌子上,他不会和我们说什么,自己一个人用筷子把米粒夹起来就吃掉了。”

老人看着记者的眼睛说:“这些传统教育我觉得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