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口吃 顾颉刚忆三年大饥荒大吃大喝:与官员吃飞龙肉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60-1961年,全国普遍处于饥馑状态,史学泰斗顾颉刚一家六口,也只能勒紧腰带过日子,虽然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有古书古董可以变卖,能领到国家的补

1960-1961年,全国普遍处于饥馑状态,史学泰斗顾颉刚一家六口,也只能勒紧腰带过日子,虽然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有古书古董可以变卖,能领到国家的补助,但要吃饱饭并不容易,他此时的日记里留下了大量对付吃饭问题的记录。

顾颉刚日记》卷帙浩繁,无所不记,举凡风物人情、学术研究、钱款账簿、诗词唱和、月旦人物无不涉及。顾颉刚才情之纵横尽在日记里发露,然而这一代学人生不逢时,战乱、迁徙、流离、疾病……在在影响学术的长进,按照顾颉刚的说法,自己既不能早生数十年,走清代朴学家的道路,又不能迟生数十年,享科学家的生活,恰恰偏逢乱世艰难问学。等到了1960年代,吃饭问题又空前严重起来,他不得不花费心思去对付吃饭。

海拉尔畅啖

卖古书古物、出外就餐,以及政府补助都不足解决吃食问题,因为整个大环境并没有根本好转。真正对史学泰斗顾颉刚纾解燃眉之急的还是1961年7月4日-8月7日的海拉尔休养,妻子张静秋也随其前往。海拉尔“鱼肉供应丰富”,能够补充灾荒消耗。

1961年7月8日顾颉刚与当地官员共进晚餐,“今晚所食有扒犴鼻、飞龙丝,为他处所未有,飞龙丝为雉类。据估计,一桌菜大约百五十元。”良好的饮食都勾起了顾颉刚的旧梦,“今晚吃手抓羊肉三块,作一畅啖,亦温廿余年前之旧梦”。(1961年7月15日)以前是吃不饱饭而浮肿,现在是吃得太饱而身体不适,“予近日又患便秘,想以食羊肉较多之故。”(1961年7月12日)

海拉尔当地政府如此招待顾颉刚们并非海拉尔供应非常充分,只是作为“特殊人物”的顾颉刚们享受了“特殊待遇”,顾颉刚不禁感叹“此行口福太好了”:

在海拉尔,不但牛肉、羊肉、牛乳、牛油供应多,且鱼亦不少,我辈吃得大鲫鱼,鲜美甚;又吃到蹄膀、四喜肉,大有家乡风味。此行口福太好了。然海市供应亦紧张,我辈真特殊人物矣。

自8月7日从海拉尔返回北京后,史学泰斗顾颉刚身体恢复不错,由曾经瘦得老友都不认识,到“诸友见予,均谓气色好,知海拉尔休养一月实能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