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吉林省歌舞团舞蹈演员李美慧的"黄金时代"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社长春10月23日电(记者常亦殊)33岁,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已到了"退二线"的年龄,但对于吉林省歌舞团舞蹈演员李美慧来说,她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今年9

新华社长春10月23日电(记者常亦殊)33岁,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已到了“退二线”的年龄,但对于吉林省歌舞团舞蹈演员李美慧来说,她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今年9月,李美慧和她的同伴站上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舞台。聚光灯、掌声、鲜花,让她深感自豪。这种站在国际舞台上的荣誉,是她4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2007年,李美慧所在的吉林省歌舞团,由于体制落后而面临生存危机。要人没人,要演出没演出,演员一个月工资不到500块钱,不少演员挺不住都走了。“要不是我是团里从小培养起来的,对团里有感情,也不想干了。”李美慧说。这支老牌歌舞团遇到了50多年发展历史中“最惨淡”的时期,全团舞蹈演员只剩下12人。

为了让歌舞团找到活路,当时刚刚上任的吉林省歌舞团团长刘春梅,提出在歌舞团内部进行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分配激励机制,为歌舞团留住人才,“只靠感情和事业留不住人才,得靠机制留人。”刘春梅说。

以往“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大家按能力“赚钱”。跳独舞的“赚”过跳群舞的,演全场的“赚”过演半场的,唱独唱的“赚”过唱合唱的;演员职称评聘、职务进升,也以能力和演出为考核指标,极大调动了演员们的积极性。

在内部改革的带动下,已离开的老团员回来了,新鲜力量也不断加入,让亲历歌舞团存亡关头的李美慧看到希望,“大家有活力了,歌舞团就不怕没出路。”

2007年,吉林省歌舞团先后推出吉林省春节团拜会、《五月的鲜花》、《军旗魂》三台大型晚会,让歌舞团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随后的两年,歌舞团的演出越来越多,在省内的名气越来越大。

然而,一些现实问题依旧困扰着歌舞团。例如,没有品牌演出,没有稳固的市场,让面临转企改制的歌舞团,遇到发展瓶颈。“没原创演出,就不能成为舞台主角,好比吃别人剩下的馍,干嚼不香。”刘春梅说。

为此,吉林省歌舞团提出“立足区域,创排艺术精品,向国家水准看齐”的目标。2010年,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近700万元巨资,打造大型原创歌舞《长白神韵》。这台演出不仅举吉林省歌舞团全团之力,还汇聚了国内一流创作团队。

“这是全新的尝试,大家不去商演,只专心排练,一练就是4个月。”李美慧说。虽然当时她已32岁,体力跟不上高强度彩排,但想到歌舞团发展,她还是咬牙坚持,在多个舞蹈中担任领舞。

为了演出高水平,演员们一个动作要练上几百甚至上千次,常常练到半夜才回家。“一场舞排下来,大家都气喘吁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李美慧回忆道。

2010年12月3日,吉林省歌舞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在吉林省属文艺院团中率先转企改制。由于歌舞团前期进行了内部改革,并在政府的扶持下,解决了人员身份、编制、改制成本等问题,减少了改革带来的震荡。此外,吉林省歌舞团还与演职人员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办理五险一金,进一步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12月23日,《长白神韵》作为吉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的首台原创演出,在长春首演。“当我听到第一次掌声时,我知道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当我听到最后一次掌声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李美慧说。

截至目前,《长白神韵》已在长春、北京等地演出2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这台演出的成功,让吉林省歌舞团尝到改革甜头,也让李美慧看到歌舞团改制后的前景,“《长白神韵》让我们在全国有了名气,请我们演出的更多了,大家的收入也跟着多了,我工资加奖金最多1个月拿了1万元,放在4年前,谁敢想呢?”

不久前,《长白神韵》还代表吉林省参加“感知中国”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在莫斯科连演3场,赢得俄罗斯观众认可。

“都说舞蹈演员过三十,就没戏了,但我觉得自己的事业高峰期才刚刚开始。”卸下厚重的演出服,抹去脸上的油彩,李美慧笑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