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未来篇免费阅读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的读书笔记

2017-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们往往更容易恐惧"硬着陆",而把实现"软着陆"作为目标之一."软着陆"一定比"硬着陆"好吗? 日本逃避经济大调整的阵痛,却换来了漫长的衰退

人们往往更容易恐惧“硬着陆”,而把实现“软着陆”作为目标之一。“软着陆”一定比“硬着陆”好吗? 日本逃避经济大调整的阵痛,却换来了漫长的衰退 西方国家由此逼迫人民币升值,以舒缓由于中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而对其制造业构成的威胁 在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股市具有天然的藏富于民的功能;而在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股市更多地体现“输血”的功能。

而且,由于政府主要的投资需要以货币的超发为前提,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物价比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更容易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在无形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功能,即通过吸纳货币和股市下跌“蒸发”财富的方式来平抑物价 实体经济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即使没有政策的引导,也会发挥天然的调节作用 取消农业税与征税的成本过高有关 凡是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年份,往往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房地产热本身就意味着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加大 房地产过热发展导致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产能过剩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产业,是虚拟经济的核心。

当源源不断的货币为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供应出来时,也就意味着民众财富被稀释,而民众购买力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剩 劳动生产率高增长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家庭生活水平 要想保持较高的消费水平,就必须走民富路线 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何让两者“具有共同利益?,投其所好便成为选择之一。

因此,每当中美在汇率,贸易等方面发生摩擦,中国总会通过到美国大批量采购的方式(比如批量购买波音客机),予以化解” 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率,降低了美国举债的成本 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中所包含的自主技术的含量决定着一国在全球财富分配中所占的份额 中国人活在已经消失得无隐无踪的过去的辉煌中,在辉煌中寻找相互倾轧的宫廷斗争经验;而美国人活在未来 我们更应该看到,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更令人震撼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的水平,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

就好比一座大桥,原本设计使用60年,结果6年不到就拆掉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GDP的确是在增长,但财富不仅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在这种增长中烟消云散,如果再算上大桥原本可以贡献的财富创造机会,就更令人痛心 政府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建设的收费公路等,实际上是把民众的财富转换成了国有资产,而且,还可以继续对公众收取费用 理论上,通过发货币,投资资源的方式,就可以持续维持增长,尤其是对那些国民储蓄庞大的国家而言,吸纳新货币的能力更强,因为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胀担忧会成为老百姓增加储蓄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动力,这又帮助化解了超发货币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隐忧 税收不仅跟税率有关,还跟税源密切相关 很多负债源于缺乏经济效益甚至也缺乏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这意味着,这种负债难以通过投资项目本身所创作的收入来偿还 在单极条件下,由于受霸权威胁的国家即使结盟也构不成有效抗衡霸权的能力,就会出现只和霸权结盟而无反霸权联盟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强者恒强” 房地产热得烫手,是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另一表现 世界上没有不破灭的泡沫——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强国也不例外 实际上,即使在制造业较受“冷遇”的时候,美国制造业依然在前行。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制造业的衰退,主要是与美国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较而言的 按照中国的标准,海尔将工厂搬到美国会得到很多实惠 当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成本优于国内时,它显露出来的信息实在太值得我们警醒了 劳动力工资与运输成本的上升,地价的上涨和人民币持续的升值,正在快速蚕食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而美国工资仅仅小幅上涨甚至是微降,美元贬值,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愈来愈强,生产效率愈来愈高,这使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廉 美国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和自给率提高,以及国际油价上涨导致国际间运输成本升高,相对提高了美国的产业竞争力,推动了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一方面,美国国内能源产量提高,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居民及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对进口的依赖下降,有利于消减贸易赤字,同时使美国在处理中东问题和其他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时有了更大余地。

此外,稳定而低廉的能源供应,增强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当以制造业(包括以汽车业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和以电脑,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逐渐复苏,就意味着美国经济的两大基础正在涅槃重生 实体经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永远没有虚拟经济走得快。

由此,虚拟经济的复苏步伐远远快于实体经济 很多人强调,在倒逼之下,中国的企业会走升级之路。

我们回顾一下世界历史,看看哪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是被逼出来的?不,都是激励出来的! 在炒房一年盈利胜过制造业干10年的大环境之下,在知识产权保护缺位,研发成果肆意被盗版,仿冒的情况下,产业升级首先面对的是高风险而不是高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升级的动力在哪里?这实际上意味着,一旦连食物链底端的微薄利润也消失,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关停和倒闭,而不是升级! 无论什么样的政策,都无法再改变经济运行方向 保增长就意味着继续超发货币,调结构就意味着接受较低的增长率 国与国的竞争就是效率,企业也一样。

当企业家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用在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上,他就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上 国内的不少企业只能通过利用权力获取更多的资源配置来弥补自身其他方面的不足,从长远来看,这种带有明显的依附性,投机性的做法,是不利于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 讲制度创新,其实,制度首先需要的是遵循,而不是创新 在中国做投资,寻找发展方向,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跟着政策走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贸易总额大于GDP的国家之一 几乎每一次大换届的时候,都是过热投资的起点 随着地方政府换届初步完成,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过度投资之实 如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缺少一个重要的缓冲带——完善由社会保障构建起来的缓冲带 中国缺少的另一个缓冲带,是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能够安稳“转身”的空间 西部大开发除了使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本存量相对东部地区来说有所改善之外,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没有得到改善 第一个是土地“剪刀差” 第二个是金融存贷“剪刀差” 第三个是工资“剪刀差” 相关粮食产量一旦增加,价格会立即跌落 商品的价格弹性越小,需求的相对变化越小 在那些住房保障健全的国家,老百姓根本不关心商品房的价格,那是个高收入者的事情 住房是一种民主,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只有在政府尽到应尽职责的时候,住房才会回归其生活基本条件这一本质上来,而不是被异化为一种近乎痴狂的投机。

也只有当政府尽到保障责任,才能做到民主的归民主,市场的归市场 历史上,在建设高峰期,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曾一度接近60%,日本超过50%,中国香港地区超过45%,新加坡超过90%。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目前的这一占比仅为10%左右,保障性住房存量严重不足 只有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才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从受益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房改政策更有利于社会上层,它加速了中国的贫富分化,强化了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割 一些房地产商所谓的“专业”和“辛苦”,更多的恐怕是体现在“公关”也就是腐败的环节,以及偷税漏税等环节 房地产辉煌的10年,也是中国制造业失去的10年 鄂尔多斯既缺乏上海那样的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资源的聚集能力,也缺乏北京那样的依托政治中心地位而产生的对资源的行政汇聚能力,它是一个纯粹的资源输出城市——这里的资源依旧是广义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当然也包括资本 连年房价上涨带动土地价格,房租,物价的上涨,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涨,被迫向外转移。

同时,资本也渐渐开始从放缓流入步伐慢慢地转为流出 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通过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与房地产一样,自2003年后,虚拟经济中的另一大主角——银行业成为中国另一个最赚钱的行业 传统的“吃利差”和新增加的“手续费”的双重驱动,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 货币供应增加会促使更多的人买房,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负利率等于把居民的部分储蓄及应该获取的利息收入转移到了银行手中,银行理所当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但这会导致民众的财富缩水,购买力下降 金融就其本质而言是投机性的,它们赌未来的价值流将会给他们带来超过借出资金的回报。这实际上意味着,债务泡沫及这些泡沫的破灭是由金融的本性决定的,是无法避免的 货币连年超发不断推高物价,推高生产和生活成本,导致交易所需要的资金跟着放大。

道理非常简单,一套房子从100万元涨到200万元,需要的交易资金也就跟着涨到了200万元 有庞大的黄金储备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当失去庞大的黄金储备的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当美元,欧元,英镑或其他储备货币发生灾难时,一个国家拥有的黄金越多,其享有的主权就越多 瑞士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精炼基地和全球第一大黄金贸易国,这使得瑞士法郎成为全球所有货币中,走势与黄金最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 如果日本否认俄罗斯占据北方四岛的合法性,那么,日本也就同样否决了它自己占据中国钓鱼岛的合法性 内战是摧毁一个国家的利器 让叙利亚反对派在与政府军对抗的过程中,逐渐整合成一只足以领导叙利亚的亲美力量 战争打的是经济实力,在经济复苏阶段,当然是晚打比早打好 美国经济复苏的阶段所对应的,正好是叙利亚现政权在被制裁中力量一天天遭到消弱的阶段 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不仅有利于将来美国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也解除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这是以色列的收获 国家层面的博弈,说到底,就是制度优劣的博弈 无论是叙利亚还是伊朗,对美国而言,延长时间只会让他们的力量更加消弱 通过传统的税收等方式,美国不可能偿还得了庞大的债务,只有通过诱发更严重的全球性的大危机,导致大量优质企业倒闭,大量优质资产跌倒谷底。

它以升值的美元展开廉价大收购,通过这种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的方式扩大财富,才能最终将债务问题化解,并积累起来更加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