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孙立宁教授:医疗机器人—从先锋到未来

2018-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黎先才]与一般的服务机器人不同,医疗机器人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高精度.高强度.长时间的医疗服务,且临床适应性强,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和术后损耗,极具市场竞争力.全球市场的医疗机器人持续高速增长.据<高工机器人网>了解,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4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在发展前景方面,医疗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引导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医

【文/黎先才】与一般的服务机器人不同,医疗机器人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高精度、高强度、长时间的医疗服务,且临床适应性强,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和术后损耗,极具市场竞争力。

全球市场的医疗机器人持续高速增长。据《高工机器人网》了解,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4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14亿美元。

在发展前景方面,医疗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引导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医疗机器人政策长期利好。

除了政策的支持,业内对于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在相关人士看来,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大,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与之相对应的医疗器械需求也会快速上升,从而推动市场发展。

2016年12月23日上午,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创新之道”为主题的360冠名专场论坛上,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医疗机器人——从先锋到未来”的演讲,其从医疗机器人的当前发展情况到未来的发展思考进行了分享。

孙立宁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医疗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一个分支。从当前的医疗器械来说,它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医疗装备,还包括能融合的先进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说分子影像、基因诊断技术。

他表示,从装备上讲,现在的医疗概念跟过去来讲,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智能传感器、低剂量、高清晰、诊疗一体化,这些发展的变化,使得医疗器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点来看,它利用了当前的高科技,来提升传统医疗器械的水平升级。

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和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医疗机器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列入国家规划。“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被明确列入了“十三五”规划,手术机器人更是进入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对于已经上市的医疗机器人按照功能和用途分为若干类,包括神经外科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腹腔镜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假肢和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医院服务机器人和胶囊机器人等。

孙立宁教授提到,“达芬奇”是商业化最为成功的医疗机器人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已经配置60台左右达芬奇机器人,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大型医院。“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而研发的不断投入也会朝着这一方向前进。”

他还表示,随着医学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新的防治手段会不断出现,高端医疗装备与智慧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截止2015年12月,全国医疗机器人手术量累计超过2万例。

“苏州大学把医疗机器人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开发了主动式的肠道内窥镜,还做了一些关键技术和开放性的探索,包括开放了穿戴和简易型的肢体训练机器人的样机。2015年,我们在苏州建立一个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在规划方向上,包括微创、体内检测、康复等。”孙立宁教授介绍。

其认为,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围绕助老、助残、助力这些问题,如何能做到高智能、低成本的医疗机器人,这很关键,如今的数字化医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谈及手术机器人,孙立宁教授指出,它的研发周期长(6—10年)、投资大、风险大、需要持续性投入,要建立“产学研医资”长效机制,这需要政府引导、资本支持、企业努力、研发团队争气、医生敢想敢试。

而针对医疗机器人在未来如何实现产业化的问题,孙立宁教授直言,这涉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问题,尤其作为高端的医疗器械,在注册、临床各个方面,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这方面,中国当前发展医疗机器人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打造一个多元协作的生态圈,包括人才、技术、资本,把产业界、政府,也包括医院、医生、检测和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