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东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该节目每届评选产生10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一到三个特殊贡献群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该节目每届评选产生10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一到三个特殊贡献群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逐一为获奖者颁奖,截止到目前《感动中国》节目已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感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评判体系进入群众的思想观念。                           1.

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感动中国事迹】     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

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

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

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

打拐夫妇张宝艳 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感动中国事迹】   张宝艳,女,出生于1962年8月,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

    2007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2010年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

    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张宝艳成为唯一网民代表入选者。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4年12月10日,获得网易“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打,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3.

铁榔头郎平:雄心志四海    【感动中国事迹】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

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002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13年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2015年2月1日,郎平获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2015年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2016年里约奥运会。

   2016年1月16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在京举行婚礼。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年,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4.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感动中国事迹】   屠呦呦,女,药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5.

歌者阎肃:弦歌感人肠   【感动中国事迹】 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

[1]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阎肃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

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6.

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感动中国事迹】   徐立平,男,1968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

   徐立平一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

2毫米。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徐立平苦钻善学,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技艺绝活,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7.

化缘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感动中国事迹】   “校长爸爸”在感动都安、感动广西之后,感动了整个中国。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

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将他的事迹作为全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典型,举办主题情景报告会,并在全区部分设区市、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巡回报告。

莫振高还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广西道德模范、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8.

当代大学生官东:天下英雄气    【感动中国事迹】    官东,男,安徽宣城人,1990年5月生,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    2015年“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他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你为安徽人争了光,向你和家人问好!”;“把生的希望给了他,把最危险的留给了自己”;“为军队争得了荣誉!”(李克强总理夸赞)    官东的英雄勇毅义举,赢得社会点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真正男子汉”、“英雄”、“男神”潜水员。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9.

基层领头雁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感动中国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人,1952年12月生。

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党支部书记称号。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买买提江·吾买尔敢管事、会管理,注重强根基、治软散,理思路、促增收,抓整治、保稳定,办实事、聚民心,较快改变了村貌,实现了由乱到治,村党支部跨入伊犁州先进行列,创造的维稳工作经验得到推广。

买买提江·吾买尔同志政治上坚强、宗旨观念强、创新意识强、带头能力强,是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是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楷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

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10.

卖唱艺术家王宽:君子抱仁义   【感动中国事迹】  王宽,男,1942年出生于河南淮阳县郑集乡,豫剧生角,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为了生计,王宽夫妇于2000年3月走进了戏曲茶楼,以“卖唱”的收入来贴补家用。17年栉风沐雨,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

在王宽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的孩子经常上街义演,据统计,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

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11.感动中国2015特别致敬精忠报国:抗战老兵,爱国侨胞    【颁奖词】对于这些高龄老人来说,沧桑往事有很多已经淡忘,然而抗战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生命的记忆,也是民族记忆,国家记忆!

他们的勇气、奉献和担当,早已经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感动中国》2015年度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致敬!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又是一年春回归,“感动中国”也和着春的脚步,带着爱的讯息如约而来。

当坚实雄浑的旋律响起,年度人物的生命乐章也徐徐展开———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每一个故事,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篇激荡人心的精神史诗,也是一段悠扬抒怀的生命旋律,这旋律在爱的伴奏下缓缓流淌,仿佛一首如歌的行板,流入人们的内心。

今晚20:00,央视一套首播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中,他们将向我们走来。

播种·希望

不懈的守护

在“宝贝回家”的网站上,登记着4万名丢失孩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坠入黑暗深渊的家庭。

这个全国首家免费寻子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亲身体会过丢失孩子痛不欲生的感受,“天塌了的感觉,我边找边哭,想着要是孩子找不到了,我怎么去死。”张宝艳回忆道。

虽然孩子找到了,但是她开始关注儿童走失的信息,一看到寻子启示,她就打电话去安慰丢失孩子的家长。

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一个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于是夫妇俩自费创建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网站管理。

“我们做过一次寻亲会,摄像机的镜头到哪,这些家长就拿着寻子海报,跟着摄像机跑,分不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水还是泪水。看到家长对寻子的渴望,我就想,我应该坚持下去。”张宝艳流着泪说。

从贵州到四川打工的彭辉夫妇,在4岁儿子彭昊被拐后,将寻子贴发在网站上,张宝艳看到后,每天早起晚睡,与志愿者讨论每一个线索,并安排相关志愿者跟进寻找,21天后,小彭昊从新疆被解救回父母身边。

“感觉在你的网站登记信息后,我的孩子就在回来的路上了。”一位家长对她说。在张宝艳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

他们的许多建议被公安部采纳,建立了全国联网的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由过去公安机关接报儿童失踪案件24小时内不立案,改为接案后立即立案侦破。

现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已有16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8年来,志愿者帮助1323名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亲人。

不灭的蜡烛

“莫爸爸,我们想您!”“莫爸爸,因为有了您,我才能无忧无虑地学习。”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15日,整个县城的花圈被抢购一空,数千人自发前来祭奠,人们抹着眼泪送别莫振高,他们心中的“化缘校长”。

莫振高1987年来到广西都安高中担任语文老师,1996年起任校长,“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是莫振高一直的追求。

“一个家庭有一个小孩走出大山,很不容易,我就觉得在我身上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我下大决心当好他们的老师。”这是莫校长生前接受采访时发出的肺腑之言。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都安高中的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为了帮助瑶山里的孩子,莫振高走遍每个村屯,走进每个贫困生家里,用自己的工资先后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走进大学校门。

但仅靠自己的工资,仍是杯水车薪,1995年起,莫振高开始四处“化缘”。伸手要钱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屡遭拒绝,但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说“为了孩子读书要钱,这不丢人。”

1996年,莫振高来到南宁一家公司“化缘”,公司老总提出要亲自看看学生,在莫校长带领下,一行人看望了贫困生,山区的真实现状深深打动了这位老总,他决定资助这几个学生,一直帮助他们读完大学。这件事让莫振高更坚定了在化缘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为了筹款,他去过江苏、浙江,甚至深圳、香港、澳门。

就这样,莫振高用11年来一点点化缘来的善款,建起了学校图书馆、教学综合楼、三栋学生宿舍楼。近十年来,他先后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莫校长虽然离开了,但他用爱,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希望。

无私的奉献

磨一把刀,需要挥动300多次手,磨一次收一元钱,挣1000元,要挥动30多万次手臂!磨刀,是86岁的吴锦泉老人唯一的经济来源。然而,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捐给了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

“我希望能活到90岁,磨刀磨到90岁,捐款捐到90岁。”老人的话质朴却掷地有声。

2008年,当他从收音机里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毫不犹豫地将积攒的1000元钱交给了红十字会。那些钱啊,有大大小小的硬币,有又旧又褶的纸币,都是老人磨刀挣下的血汗钱。

老人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收音机,平日吃的是自种的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出去捐钱时才穿的黑裤子已经穿了39年。

2013年,当老人得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他将两年来磨刀所存的积蓄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

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37148.4元。和许多慈善家比起来,他捐的钱不多,但和他自己的生活比起来,他捐的太多! 那一摞摞硬币,带着汗水,带着温度,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无疆的大爱

74岁的王宽,退休前是郑州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但十几年来,他每天傍晚离开家门,辗转于好几个戏场茶楼,唱戏挣钱。一个艺术家为何到茶楼卖唱?

18年前,王宽和爱人王淑荣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的6个孤儿因贫困辍学,两人考虑再三,毅然决定把他们带回郑州。6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只有5岁,夫妇俩只有一个心愿:给孩子们一个家,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王宽夫妇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整座城市,最后终于有一所学校答应接收他们。然而,当王宽从学校回到家里,却突发心梗,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两天后,心脏手术后的王宽苏醒过来,亲戚朋友都建议把孩子们送回老家,王宽却坚决不同意。

就这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安顿了一大家子。但是,养6个孩子,仅靠两人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不够,到哪去挣钱呢?

思来想去,王宽放下面子,鼓足勇气,凭着自己是国家一级演员的自信走进了茶楼。但没有想到的是,茶楼不比舞台,他的“点唱率”并不高,常常坐冷板凳,“没有人点我的戏,比打我的脸还难受。”王宽为此还掉过眼泪。

渐渐的,王宽家养孤儿的消息不胫而走,开始有人主动点他的戏了。王宽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他想在唱不动之前,抓住每一个机会挣钱,养活6个孩子,供他们上学。

“爷爷唱茶馆十几年,累倒不只一次两次。”“爷爷为我们去卖唱,我们打心里非常心疼他。”孩子们说。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也已大学毕业。

18年栉风沐雨,多少艰辛,多少泪水,又有多少微笑,多少温暖!

使命·执着

重夺世界杯

2015年9月6日,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对战最后一个对手———东道主日本队。面对经验老道的对手和疯狂的主场球迷,年轻的女排姑娘们打出了血性,3:1力克日本队夺得冠军,时隔11年,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胜利的时刻,郎平百感交集,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眼噙泪花:“我的老教练袁指导也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作为强者应面对各种困难。”

时间再回到2013年4月15日,在新一届国家女排主教练竞聘会上,郎平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4个竞聘者之一。此时,正是中国女排最困难的阶段,对郎平来说,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做出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这种工作量。”郎平说。

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训练量,给郎平的身体造成严重伤病,膝盖清理手术做过7次,双胯各做过一次手术,颈椎做过手术……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

2013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郎平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了。

仅仅两年多,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分、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中国女排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走向巅峰。

顽强拼搏、永不放弃,郎平与老女排创造“五连冠”奇迹时的拼搏精神,仍在激励着今天的女排姑娘。

征服疟原虫

上世纪60年代,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美、英、法等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组长,负责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整个项目由全国60多家科研机构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了各个专业协作组。

“时代赋予我这个责任,我一定要努力把它做成功。”屠呦呦下定决心。

没有尖端的科研设备,也没有雄厚的经费,屠呦呦等中国科研人员就这样和世界强国的研究团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1969年1月到4月间,屠呦呦汇集了内服、外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方药,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1971年,她的工作重点集中到了青蒿上,但是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她:在中药典籍中多次提到对疟疾有特效的青蒿,实验效果却并不理想。

屠呦呦回到古代文献中寻找答案,一天,她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使她意识到温度是保留青蒿有效成分的关键,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

1971年10月4日,改进提取方法后的191号样品进入了实验程序,3天后的结果显示,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

在历经3年、190多个样品、380多次实验并亲身试药的艰难探索后,新一代抗疟药物终于诞生,它的名字叫———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天,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奉献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正在拯救更多的生命,据世卫组织统计,自2000年起,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等防治措施,避免了620万人死于疟疾。

勇气·担当

雕刻火药的勇者

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

徐立平从事的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被称为雕刻火药,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操作中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发高能火药瞬间爆炸。

“人家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徐立平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可以说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挖药量极大”。

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干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徐立平回忆道。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奋不顾身的英雄

2015年6月1日深夜,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在湖北监利水域遭遇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暴风吹翻了这艘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随即展开。在探知水下有生命迹象时,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的官东主动请缨,第一个下水,在湍急水流和极低能见度的环境中,官东和战友们奋力将65岁老人朱红美成功营救。

不久,生命探测仪再次探测到生命迹象,官东再次请求下水,此时,江水流速已经超过了潜水作业的安全界限。

“体能透支特别严重,我在大脑里跟自己对话,‘你一定要坚持住,第一个人找到了,第二个人也必须找到,。”这次官东面临的是环境更加复杂的机电舱,在黑漆漆的舱内来回找了三圈,官东才进入幸存者陈书涵所在的舱室。

“别紧张,兄弟!”官东不停安慰陈书涵,但此时的幸存者情绪接近崩溃,官东耐心与他交流近十分钟,才使他情绪稳定。

但由于又惊又冷地团缩了20多个小时,陈书涵始终无法掌握自携式潜水装具,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当时真的不容许我去想什么个人安危,救人要紧!”

舱室过道十分狭窄,官东让战友以最快速度带陈书涵出水。但当官东撤退时,却发现自己的信号绳被缠住,迫不得已,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在黑暗中,官东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此时,江水流速突然加大,瞬间将出舱的官东卷入江底,与此同时,他的潜水装具的空气告罄,呼吸越来越困难,“脑海中一瞬间浮现了我父母的样子,如果我不出水,肯定见不到家人了。”

官东脱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冲。出水时,压差导致官东双眼红肿,耳朵胀痛,鼻孔出血!

“潜水员是个很神圣的职业,责任使命重大,对于黑暗中被困的人员,我们能给他带去生的希望。”官东,这个90后小伙,用奋不顾身的行动诠释了他眼中的神圣职业。

初心·守护

布里开村的当家人

1952年出生的买买提江·吾买尔是一个孤儿,他从小受新疆伊宁县布里开村的村民们照顾,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布里开村共有6000多人,由5个民族构成,自1981年起,买买提江便担任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布里开村的当家人,买买提江勤勤恳恳工作,使得布里开村由一个贫困村逐渐发展成为先进村。

但是,这样的日子来之不易。1997年,伊宁地区曾发生严重的暴恐事件,当时,一些不法分子企图潜入布里开村,煽动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暗地里聚会,行踪诡异,这些蛛丝马迹没有逃过买买提江书记的眼睛,他明察暗访,对一些年轻人及其家人反复做思想工作,这种针锋相对的做法让一些不法分子怀恨在心,甚至把刀扔进他家里。但买买提江书记不畏恐吓,努力配合政法部门打击分裂势力,使布里开村成功创建平安村。

“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有责任让村民不受不法分子的威胁。”买买提江书记说。

如何让村民日子过得红火? 买买提江一直在想办法:1985年他动员村里党员养鸡并传授经验给大家;2001年他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帮助大家养牛,带着大家种果树。

村民人均年收入节节攀升,从2006年的49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12830元。

以身作则,为民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各族村民团结互助,共谋发展,使布里开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琴弦上的放歌者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深受人们喜爱的阎肃先生告别了世界,享年86岁,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

时间回到五个月前的2015年9月 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隆重举行,作为晚会首席顾问和首席策划,85岁高龄的阎肃和大家一起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月。晚会结束后,疲惫的阎肃回到家中,突感身体不适,被连夜送到医院抢救。

几个月来,老人陷入深深昏迷,只有 《我爱祖国的蓝天》 这首熟悉的旋律可以唤起他的心绪反应,有时,他的眼里还会有泪花。

是啊,部队和艺术创作正是老人心中最割舍不下的牵挂!

1962年,阎肃开始创作歌剧《江姐》,他多次去歌乐山渣滓洞,在牢房里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反复修改、排演,1964年9月歌剧《江姐》 正式公演,场场爆满,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阎肃曾说过,“我就是一个兵,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做事”。有一年,他到西藏体验生活,坐在大卡车里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严寒,从西宁到唐古拉走了18天,在5800米海拔的一个哨所,亲身体验了哨所官兵们所处的极端恶劣环境,阎肃打心眼里崇敬这些可爱的战士,后来他把这种情感写入了 《雪域风云》 剧本。

“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干什么的? 为战士们服务的,战士们喜欢,那就对了!”阎肃这番话,铿锵有力。

几十年来,阎肃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创作百余首军歌,他的许多歌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写的,是基层的官兵让他有了灵感。

他发自肺腑地说:“文艺为了人民,文艺需要人民,文艺依靠人民,文艺从人民当中诞生出来,反过来得回馈人民。”

《江姐》 《党的女儿》 《长征颂》《红旗颂》 《我爱祖国的蓝天》 ……65年来,阎肃创作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每年此时,阎肃作为“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都会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写下推荐评语,每篇评语都是用心之作。而今天,他终于在这里,接受人们为他写的评语,以及深深敬意———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