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秀后代 深圳绮云书室建于1885年 近代"女杰"郑毓秀曾就读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绮云书室,是宝安地区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书室占地3000多平方米,其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特别是木构件均用粗大的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规模仅次于赤湾天后庙,为岭南地区所罕见.走进绮云书室,才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建筑群.建筑物包括大门.围墙.前殿.中殿.后殿.东船厅.西书楼.明楼.花园.金鱼厅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现仅存主体中间部分,为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布局.细看书室正厅墙基,是用整块花岗石琢成方形石条叠筑,条石有的长达4米,

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绮云书室,是宝安地区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书室占地3000多平方米,其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特别是木构件均用粗大的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规模仅次于赤湾天后庙,为岭南地区所罕见。

走进绮云书室,才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建筑群。建筑物包括大门、围墙、前殿、中殿、后殿、东船厅、西书楼、明楼、花园、金鱼厅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现仅存主体中间部分,为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布局。

细看书室正厅墙基,是用整块花岗石琢成方形石条叠筑,条石有的长达4米,接合缝隙密致,连根针都插不进去,据称这样一是坚固,二是防潮湿和虫蚁;屋内的柱子、横梁、斗拱都是选用质地上乘的整根红木制作,历经百多年依然坚固如初;室内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均代表了当时当地建筑艺术的顶尖水平。

郑氏爷孙的传奇

给予这间书室最耀眼光环的,不仅仅是书室本身,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名震近代史的中华女杰郑毓秀。这位名留青史的女杰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第一”的美誉:中国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个女律师、国民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奉派法国的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离书室两百余米,便是郑氏宗祠,一副门联“门名通德思明德 世显乡贤裕后贤”道出郑氏世代的愿景。作为绮云书室的缔造者——郑毓秀的祖父郑姚,自然有着一段让郑氏一脉骄傲的传奇。

郑姚早年家贫,母亲早逝,后随人习得一手精湛的木工活,渐有积蓄后做起了粮食和木材生意,很快富甲一方。自香港沦为殖民地后,郑姚预见香港作为商埠口岸,地产业将会得到大发展,便将资本投入地产业,终成粤港一带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商。

郑姚深知,家族的成功必须依赖人才的培养和品德的教化。为此,他在位于祖屋屋下村之东,紧邻郑氏祠堂之处修建绮云书室,作为家族和乡邻后人的习艺之所。所建之工艺精纯,应该与郑姚的木工履历有关,而所建规模之宏大,则源自于他乐善好施的品性。

郑毓秀的孩童时光在西乡乐群村度过,她在“绮云书室”接受了早期启蒙教育,14岁东渡扶桑求学,15岁加入同盟会,成为反清革命志士,曾数次参与刺杀行动;远赴巴黎求学,后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学女博士;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她一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作为起草民法的委员之一,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第一次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郑毓秀从法国获得法学博士之后,与其丈夫魏道明一道返回上海,成为上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国民政府成立后,二人先后在政府里任要职。抗日战争时,其夫魏道明接任胡适出使美国为民国政府驻美国大使,郑毓秀随从在美国做了大量的抗战工作。抗战胜利后,夫妇二人赴台湾,二年后离开台湾前往南美。

故乡,郑毓秀再也没有回来过。

书室的历史变迁

1925年,宝安县第二区在绮云书室成立农民协会,管辖东起凤凰、铁岗,西到固戍沿海,南沿灶下一带围基,北连黄田各乡村的农会。第二年,中共宝安县第二区委员会在该书室成立,绮云书室从此成为宝安区农民运动和党的活动中心;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进驻西乡的日军大队,将队部设在绮云书室。书室内家私遭日军破坏,被当柴烧。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西乡乡公所筹建粮所,向郑家借用绮云书室做粮仓。1962年,粮所扩建粮仓,将主殿两个天井加盖瓦顶,并拆毁了西船厅、东书楼、厨房和明楼一部分,将拆下来的木材卖往广州,其款项用来改建仓库,围墙、大门及侧门也因场地问题被拆毁。

1986年,在台湾居住的郑姚后裔,携着新中国成立前带走的绮云书室房契,回乡要求政府归还祖屋。3年后,绮云书室产权归还给郑氏家族。郑家将其租给了一家手袋厂作仓库用。1996年,绮云书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由西乡街道办出资170万元收购绮云书室为国有,并交由西乡第二小学保护、管理并适当使用,郑氏后人随即捐资10万元在校园内建起郑毓秀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