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仙游 白先勇《游园惊梦》和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陈映真的<将军族>的比较分析 <游园惊梦>作品分析: 主题 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 剧性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陈映真的《将军族》的比较分析 《游园惊梦》作品分析: 主题 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 剧性的命运遭际, 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 同 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 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 为出

色。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 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她感激 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

当发现 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 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 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 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 园惊梦》了。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 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 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 首先, 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 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 手段于一炉。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 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 一般的客厅摆设, 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

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 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 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 都是当年南京相知 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已梅园新村 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

作家一面通过 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 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

作品 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 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 用的语言也不一样。

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 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 更使随处可见。 第三, 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

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 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 (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 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

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 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人物: 《将军族》 写社会底层人物; 《游园惊梦》 写的是上层贵族人物。

情节: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 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 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 穿插, 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

与此同时,中国 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 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人物结构不仅 推动情节发展 《将军族》的主题: 《将军族》是陈映真早期的代表作品。

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文中两个 小人物从相互隔离、相互排斥到彼此理解、渐趋融合的心灵递变过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下 层那些受侮辱、被压迫人们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的良好愿望。

《将军族》创作于 1964 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陈映真对"寄寓于台湾的大陆人 的沧桑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寓底层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素来倍显兴趣和关怀,并深切地 期望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反映处于分离和对峙状态的中华民族所显现的残缺和悲伤。

《将军 族》叙述的恰是"大陆人"和"本省人”陈映真的小说深刻地挖掘了自日据时代起至资本时代 台湾农村与城市一般人物的生存状况,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不但是陈映真的文学世界的"台 湾身份"的确证,是他接续大陆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文学精神的幽暗通道,同时也是他用以对 抗台湾文学西化的几乎唯一的精神资源。

陈映真的现实主义灌注着悲天悯人的人道精神,这 种人道精神是结合了台湾和时代的"特殊",而非一个空洞的"一般",富有辩证的色彩,成为一 种带有强烈倾向的政治诗学。 《游园惊梦》的主题: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写实精 神。

中国的历史现实、中国文学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世界文学宝库的精华,三者的结合,造 就了白先勇。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 的艺术成就。

其中,作品所蕴含的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构成了白先勇小说世界中所灌注的 独特的情怀特征。 他的每一篇作品, 都几乎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 的情怀, 感伤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特色。

他的感伤是发自内心的, 是挣扎于时间与空间, 个人情感矛盾中的毁灭孤独感和强烈的自审意识。 关注白先勇作品所体现出的感伤意蕴, 既 要关注那些来自作品感伤意蕴的外部社会原因, 同时又不应忘记他独特的性格心理素质与其 创作姿态的关联,包括佛教对其影响及身为同性恋这一事实。

白先勇具有一种悲悯情怀,在 他的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触目惊心的社会真相和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白先勇总是以历史 伤痕感受者的身份沉重落笔,关注着创造历史而又在历史中苦苦挣扎的人的存在,为我们展 现了孤独者的悲剧化生存状态。

亲情的丧失与放逐、文化家园的丧失与放逐、海外飘泊与自 我放逐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无论是被迫的放逐还是主动的放逐,都是极度痛苦的;“情感窘迫” 的困境、 “融入异乡”的孤独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拥有是偶然的,孤独才是必然的;肉体的自我 戕害、精神的枯萎死亡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的。

白先勇通 过一个个放逐者与孤独者,表现出了对人生的终极思考,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人类生存的艰 辛和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白先勇的乡愁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乡愁”的文化气质, 是 他在中西文化边缘上对自己文化血缘的追溯,是他对于忘却本原、丧失我之为我的恐惧。

但 是,由于时空背景的不同,白先勇乡愁中的文化内涵又与传统有所不同。首先,整个世界向 现代文明前进的趋势,使他看到农业文明旁落的必然性;另外,西方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 思潮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探索, 也影响了白先勇对文化的看法, 他认为文化存在的规定性是使 依赖于它存在的人们失去独立性和批判性、乃至失去灵魂、浑浑噩噩存在的根源。

因此,他 否定了这种他所认为的无意义的存在, 他要挣脱文化的制约, 去寻找和创造自身的存在和相 应的价值观念,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流浪白先勇悲剧意识的表现形态和美感特征。 在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白先勇痛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失落和整整一个时代的消 逝,以及在这种迷失与消亡中人类命运的跌宕起伏。

在他看来,历史沧桑感和命运无常感是 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他的作品就从时间和命运两个向度, 体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 绪。

其中既有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帐惘,又有繁华富丽随风飘散的失落,白先勇独特的没 落贵族心态,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将传统与现代 的创作手法相融汇, 使其人生经历和个性气质得到了直接表现, 而他对不幸人生强烈的倾诉 愿望和他对中国文字具体表象功能的把握,又促成了其象征写实小说的形成。

象征与写实,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形成了白先勇真挚感人而又悲苦忧郁的创作风格, 形成一种具有浓郁中 国传统特色的柔婉、哀怨之美,体现出重要而又独特的美学价值。

白先勇在哀怨、怅惘情绪 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顾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思考,着重对其小说的超越意义进行论述。

在 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由中心跌至边缘的悲剧命运。 然而传统文化的 失落, 却加剧了中国人被现代物质文明异化的程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遭受着时间和空间双向 放逐的背景下,白先勇渴望着它在东西融汇与现代转型下的回归与崛起。

留学海外,使他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有了时空上的距离感, 从而较为成功地摆脱了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 的功利性诉求,而从人类文明健康进化的层面上,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科学的参照、理解和 把握。

将传统与现代融汇,再加上本土的创新与建设,是他所认定的中国文化由边缘回归到 中心的有效途径。对于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使其文本中充溢着独特的“文化乡愁” ,也使 他的悲剧意识有了一种历史、 文化的厚重。

白先勇独特的人生经历不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独 特的表现对象, 而且形成了其独特的抑郁气质和审美感受。 白先勇的美学观具有多元共生的 特殊性质。 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 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 格。

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 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

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 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 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